第二章 医话杂谈
第一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记陈宝义教授从医经历
陈宝义教授,出生于1940年8月,天津市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他自幼年时就对中国医学史上的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等历代名医非常崇敬。于1957—1962年在天津中医学院学习,师从津门名医田乃庚、高季培、吴郁儒、孙保存、王士福等名家,成为中医学院的大学生,圆了他的岐黄之梦。入学以后,历代名医的神奇传说、所取得的医学成就和对中医药发展的伟大贡献,成为激励他努力学习中医的前进动力。以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对于中医经典的学习尤为深入,大学期间和同学们组成了《内经》、《伤寒》、《温病》等学习小组,不但在课堂上精益求精、孜孜以求,在茶余饭后仍然自由讨论、答疑解惑、互相启发。受到当时的社会、经济等条件制约,各种名目繁多的医学杂志、书籍对于普通的大学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他平时尽其所能搜集、浏览、研读一些近代名医的论著、医案以拓宽视野,特别推崇张锡纯、丁甘仁、蒲辅周等名家的临床辨证论治经验,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一旦获得,则反复捧读,百看不厌。
毕业后,他留校于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从事临床工作,师从全国著名儿科专家李少川教授和陈芝圃老中医继续学习。同时对院内各科名医专家陆观虎、赵寄凡、董晓初、周肇五、柴彭年、陈芳洲、顾小痴、穆云汉等的医疗经验和特长认真关注,博采众长,学为己用。这为他日后机圆法活,学贯中西,精于儿、内、妇各科临床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966年后,由于“文革动乱”的影响,医院取消科室界限,儿科病房撤销,儿科医生合并到内科。那时候全国到处“闹革命”,“造反派”和“保守派”你方唱罢我登场,医院里也是天天红旗招展、口号震天。那时钻研专业,勤求经典成了走“白专”道路,他只好在平时把《红旗杂志》等放在专业书籍和医学杂志上面做个样子,趁没人的时候偷偷地阅读。当时医院图书馆整天冷清无人,他在完成医疗工作后就到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在那几年中竟然成了图书馆里少有的常客。1968年,医院接到上级下达的中医药治疗烧伤和战伤止血成品的研究任务,临时组建医院战备科研组,他奉调参与其中,在工作中勤学好问、取长补短,逐渐培养了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科研思路。
1974年,他参加全国儿科医师进修班,在天津市儿童医院进修学习西医一年。其间还到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等观摩学习,对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视野的开阔受益颇深。学习归来后,奉命重新组建儿科。于1974—1980年任医院儿科组副组长,1980—1997年任儿科主任(兼任天津中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成为医院儿科及教研室从无到有,发展壮大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在儿科重新组建过程中,他特别重视人才梯队的建设,强调高水平、高学历人才对科室发展的助推作用,逐步使研究生成为儿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也使儿科自创建伊始,时至今日,都是医院中研究生学历比例最高的科室之一。1990年,医院迁至鞍山西道新址,新大楼交付使用后,在他的主持下,医院恢复设立中医儿科病房,固定床位数达到三十余张,使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成为具备门诊、急诊、病房的综合性科室,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儿科门诊成立了小儿癫痫、肾病、心肌炎、免疫、儿童保健等专病专科,为临床、教学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年均门诊量在儿科恢复建立后较之“文革”前,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年门诊治疗人次仅次于专科医院,而居全市综合医院之首,收治患儿遍及全国十余省市,在国内享有盛誉。1995—1997年,儿科先后成为天津市重点发展学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单位。
1980年,率先开展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创建小儿心肌炎专科。1985—1990年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1992年,“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国内首次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部级获奖项目。1995年,以陈宝义教授经验处方为基础研制的三类中药新药“玉丹荣心丸”取得新药证书,为200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唯一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成药、国家三类中药新药及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该药由上海玉丹药业有限公司推广应用至全国,获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在近五十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陈宝义教授始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疑难病症和危急重症的治疗规律和有效方药。除病毒性心肌炎外,对小儿高热、哮喘、抽动障碍、肾病综合征等小儿危、急、重症的诊治亦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经验。1990年起,承担天津市卫生局课题“小儿高热的系列用药研究”,先后开发出“消食退热糖浆”(天津市达仁堂制药二厂生产的中药新药)、暑热宁合剂、抗病毒合剂等系列中成药。1995年,“暑热宁合剂治疗小儿夏令感冒发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天津市级科技成果。此外,他还研制出十余种儿科中成药院制剂,如通脉合剂、心复康合剂、安心律胶囊、清热导滞丸、清肺合剂、小儿止嗽合剂等,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儿服用中药困难的痼疾,又丰富了医院制剂的品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陈宝义教授善于将中医传统理论、西医学发展与个人临证经验总结提炼,形成个人风格明显的医学观念和临床思维。在《中医杂志》、《中医药学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核心专业学术期刊先后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编著出版了《病因病机学说》、《中医纲目·儿科分卷》、《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等中医学专著。
陈宝义教授于1991年被收录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的《中华名医特技集成》。1992年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1—2007年兼任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儿科分会主任委员;1998—2007年兼任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1996年经天津市教委评为高等学校教学楷模。1997年被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997年获天津市“九五”立功奖章。2006年成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百名专家之一。2010年首批入选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