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氏中医临证实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经方之治

经方从创始到现在,逐渐成为方证经验的主流。一个纯熟的方家往往善用经方,巧用经方,广用经方。因此,本章第二个主题为经方之治。

1.经方

中医学中的“经方”是指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之方剂,是相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伤寒杂病论》中《伤寒论》载方一百一十三首,《金匮要略》载方二百六十二首,除去重复的,共计二百七十八方,用药一百五十一味。正如《金匮要略心典·徐序》云:“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后世中医学家亦将《伤寒杂病论》称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医圣”,评价经方组方合法,选药精当,用量准确,变化巧妙,疗效卓著,将其特点概括为“普、简、廉、效”。
经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即使进入21世纪,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日本对于经方的研究非常重视。众所周知,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一跃成为一个发达的亚洲国家,在电子业、制造业等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就是这样一个工业和科学研发能力高度发达的国家,却非常重视中华民族的这一宝贵遗产,致力于研究和保护我们的经方,甚至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进行了保护,经方被研制成很多剂型作为非处方药批准使用,方便民众购买和服用。因此,反思当代的中医教育和中医研究现状,重视方证经验的传承,重视经方的保护和研究,是我们每一个中医学子不可推卸的责任。

2.经方之治

经方之治,就是回答经方治什么的问题,是我在数十年的经方研究中重点思考的问题。现代医学的经方研究侧重于从药理学解读经方的作用,如实验表明,小柴胡汤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保肝利胆等作用。因此,临床可以治疗感冒、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疾病。这是用现代医学的思维方法去研究经方,为经方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然而,仲景并不是针对某种细菌或病毒而研制的小柴胡汤,经方并不是在实验室中形成的。因此,深入了解经方之治,才能把握经方之精髓,从而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经方。
回答经方治什么的问题,应首先明确证的内涵。教科书中“证”的概念,是对疾病症状规律的高度概括。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证。我们在谈到中医学的特色时,经常强调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甚至有些学者认为中医最难的就是辨证,只要辨证准确,治疗就非常简单有效了。辨证虽然是临证施治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没有方证经验做基础的辨证,不能成为有效治疗的前提和依据。因为,无论是六经辨证,还是八纲辨证,中医的所有辨证都是依靠“方证”来支撑的。中医的经验体系都源于方证经验,没有方证经验做基础,即使辨证准确,治疗也未必有效。例如,不思饮食,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是脾气虚弱的临床表现,辨证并不难。然而,治疗脾虚的方子非常多,如何选方用方才是治疗的难点。都是脾气虚弱,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病因的患者,其治疗却大相径庭。因此,中医治疗的关键是在辨证的基础上对方证经验的准确把握。
中医的辨证,无论是八纲辨证,还是六经辨证,其核心都是通过症状规律判断人体的功能状态。对功能状态的认知,是中医辨证的理性根源,是中医有效性及生命力的核心。我通过数十年对证本质的研究,认识到“证”的内涵是人体患病下的功能状态。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各种病因,机体的正常功能发生了变异。主证是一组人体功能变异的临床表现,是主要的方证。因此,经方之治,治的就是人体的功能,是对功能状态的一种调整。
何为经方之主证呢?其实,《伤寒杂病论》每一个条文都在探讨这个问题。凡是条文中提到“……主之”就是主证。例如,《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曰:“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此条文言简意赅,点睛不画龙。虽然只字未提任何症状,但是通过“宜”和“常服”,强调了当归散对于孕妇的重要性。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人口死亡率很高,因此,孕妇的社会地位相应提高。何况在当时生产力不发达以及营养状态差的情况下,虽然人口出生率高,但是死亡
率也高,因此,保胎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古代缺乏健康规范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妊娠及分娩主要依靠医者提供一些方法,如《金匮要略》中关于妇人病的专门论述有三篇,分别为妇人妊娠病、妇人产后病和妇人杂病,开创了专篇论述妇人病的先河。下面为大家讲述一个当归散的病例。
这位患者也是我刚回山西工作时接诊的。当时患者30多岁,因第二次小产在医院住院治疗。患者家境优越,非常渴望成为母亲。然而,由于平素体质虚弱,第一次和第二次妊娠五月时都不幸流产,对于育龄妇女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患者父母邀我为其诊治。只见她情绪低落,食欲不佳,脉象细弱。患者脾胃素虚,我先从脾胃论治,以香砂六君子汤、五味异功散等方药健脾益气,并指导她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中药调理半年后,患者就有了身孕。她妊娠前三月出现了严重的妊娠恶阻症状,我一直以理中汤等方药与治,症状明显改善。妊娠五月时,她因胎动不安而分外紧张,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予当归散治之。当归、芍药、川芎、白术和黄芩五味药,各等分,制成散剂,每日9g开水送服。服此方至妊娠七月时,患者因为劳累出现阴道出血伴阵发性腹痛等先兆流产的症状,我与妇科专家会诊后,开了一个小量的加味四物汤,嘱其腹痛伴出血等症状消失后,继续服用当归散。患者恒守其法,坚持服至妊娠九月时,顺产一男婴,母子安康。
患者和我从此成为很好的朋友,她把当时购买的很多保胎药送给我,希望我能用于需要的患者,其中有人参、鹿茸、阿胶等,价格不菲。这是一种文化。张仲景在《伤寒论》序言中批评一些医家“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而不精究方术。“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仲景这个条文是经方之治的一个典型,也是精究方术的典范。因为妇人妊娠最应重视肝脾。肝主藏血,血以养胎;脾主健运,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肝血虚而生内热,脾不运而生湿,湿热内阻,则血不养胎,常出现胎动不安。因此,当归散中当归、芍药和川芎,养血和血行血,白术健脾除湿,黄芩清利湿热,合而用之,使血虚得补,湿热可除,而奏养血安胎之效。当归散是张仲景通过漫长的实践,根据妇人妊娠的生理规律而创制的方剂,属经方之治。我常以此方治疗习惯性流产,收验甚多,此外,血虚有热的不孕症亦可用之。
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患者是武汉的一对夫妻,婚后六年未孕,在北京各大医院遍寻名医,久治未效。听说我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抱着一线希望,找我诊治。患者经西医各项检查,已排除排卵障碍及输卵管异常等疾病。自诉平素来经时小腹微微绞痛,除此之外,身体未见明显不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患者来经时小腹微微绞痛为当归芍药散主证,当然,如果痛经严重则属温经汤证。我当时开了两个方子,当归芍药散和当归散,嘱其平素喝当归芍药散,月经期服用当归散,并嘱咐他们平素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刚才谈到经方之治,经方治什么?不是西医所治疗的盆腔炎症所致输卵管堵塞,而是女性的功能状态。交替服用当归芍药散和当归散,可使女性气血和,脾胃健,从而有益于孕育胎儿,这就是经方之治。患者规律服药三个月后,顺利怀孕,孕期平稳安度,足月顺产一女,阖家欢喜。去年夏天,我在深圳工作室出诊时,他们夫妻俩带着孩子专程来看望我,表达感激之情。她还有生育的计划,询问我的意见。我鼓励她可以再次尝试怀孕,并嘱咐她服用当归散调养身体。患者后来成功怀孕,于今年顺产一个男婴。
因此,经方的学习和传承不是单纯地背诵和研究条文,而是要实证它,反思它。以当归散为例,仲景把这么好的一个方子写在《金匮要略》妇人篇中,然而,一些医家不会用,或者因方小药廉而轻视它,妇人妊娠时大多使用人参、鹿茸、阿胶或其他大补元气的方药,这就是一种文化使然。我之所以开篇介绍经方家和医经家,就是希望大家了解方证经验才是中医学传承的主体内容,经方之治才是每一个中医学子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学习中医的方向就是正确的,只要方向对了,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有可能把握经方之精髓,成为一名真正的方家。就当归散而言,通过实证,我发现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而妇人欲妊娠,也宜常服当归散。条文“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中的“妊娠”既是名词,也是动词,这是古语的双关性。如果仲景先师听到了,也许会说:“九章,你学得不错。你通过实证把当归散真正掌握了。”这当然是一种演绎,然而,也说明了只有通过不断实证,才能真正掌握经方之治。
当然,广义的经方不单指张仲景的方子,后世在临证中备受推崇的经典方剂也可归属于经方的范畴,如逍遥散。下面列举一个相关病例。
2014年7月,我受邀在上海进行一次学术讲座。有一个咱们中医学院往届的女学生硕士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也参加了这次讲座。我从上海坐飞机飞回太原时,她去机场送我,期间,向我诉说了她现在的情况。她婚后三年未孕,夫妻双方经检查已排除器质性疾病。我详细地询问了她的症状,她除了平素行经腹痛外,没有明显的不适。我安慰她不要有思想负担,放松心情,然后开了一个逍遥散化裁的方子。逍遥散也是在当归散和当归芍药散的基础上化裁后形成的方子,我在使用逍遥散时一般不用薄荷,情志较好,没有邪热者可以不用。逍遥散其实就是归芍术苓的配伍,这就是张仲景讲的精究方术。我给这个学生开的方子是,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牡蛎、元参、浙贝、夏枯草,总共8味药。我嘱咐她坚持服用此方,如果腹中疼痛可以配合当归芍药散。三个月后,她托另外一个太原的同学向我转达她的好消息,她已成功怀孕。我亦深感欣慰。
什么是证?“证”是人体患病下的功能状态。人体患病时虽然是一种病理状态,但是“证”的研究不能抛开生理去谈病理。主证既包括患病时人体异常的功能状态,也包括人体本身的正常功能。因此,经方之治,是在人体正常功能基础上,对功能状态的一种调整。《伤寒论》中出现最多的字是什么?是“方”。《伤寒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是什么?是“草”(炙甘草)。炙甘草顾护胃气,调和诸药。《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胃气是人体正常功能之本,经方中很多方剂和药物都是通过顾护胃气而调整人体功能,从而治愈疾病的。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医时,要从认知上逐渐建构这种正确的思维。当大家走上经方道路,掌握了张仲景留给我们的中医之精华后,临证时开出的方就有底气,用方之后就能取得精准的疗效。当然,对一个方子的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实践反复验证,从实践中体会方,逐渐积累经验,才能真正了解经方的价值。正如第一讲中医传承中我用理中汤治疗肺炎患者,如果按照教科书辨证论治,肺炎咳嗽通常辨为痰热郁肺证,应该使用清热肃肺、化痰止咳的治法,理中汤似乎没有理论依据。然而,当我们根据病史知道患者为高龄病患,在使用多种抗生素和清热解毒药物,胃气虚弱后,我们就明白理中汤是通过顾护胃气调整人体的功能状态,从而使患者胃气复,精神佳,大病愈。这就是经方之治!

3.经方广用

经方之治,是对患病时人体异常功能状态的一种调整。人体患病时常见的功能失调可以分为五类,即功能不足态、功能不调态、功能阻滞态、功能衰微态和功能失常态(功能五态将在第五讲中详细论述)。以小柴胡汤为例加以说明。小柴胡汤是治疗功能不调态的代表方剂,“小”字是仲景的妙用之笔。小者,巧也;小者,广也;小者,妙也。张仲景凡是以“小”命名的方子,都是比较好用的,比较广用的,甚至是比较妙用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中涉及小柴胡汤的条文多达20余条,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厥阴病以及妇人篇中都有小柴胡汤的主证,充分反映了人体罹患疾病时,功能不调的普遍规律。那么,小柴胡汤治什么?其组方中除了柴胡、黄芩疏解表邪外,关键的配伍就是参、草、枣、姜,小柴胡汤是通过扶助人体的正气从而调整功能状态。人体的正气中,以胃气为本,所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就是参、草、枣、姜。正是由于人体患病时的功能状态具有普遍规律,因此,一首好方子可以广泛使用,治疗多种疾病,即“经方广用”。
中医药的疗效关键在于用方之道,作为一个方家,其正确的用方之道是指处方遣药时要遵循“经方广用,时方时用,己方慎用”的原则。经方是去粗取精,千锤百炼,历经检验而成,其中凝练着最安全有效的药物组合和使用经验。因此,在临证施治时,应根据人体患病时的功能状态,广用经方,调整人体功能失调的状态,促进人体功能恢复正常。时方是不同的时代使用的方剂,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与经方相比使用时间较短。当然,一些临证使用频率很高的经典时方,配伍精当,也可归属于经方的范畴,如逍遥散。己方是医家依据自己的个性经验创制的方剂。一个医家的实践时间是有限的,多者五、六十年,少者三、四十年,常用的方子多则两百个左右,使用的药物也就三百味左右。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医家的个性经验可能在治疗某些疾病时疗效确切,然而,在更大的范围内是否能经过反复验证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商榷和探索。所以,经方广用,时方时用,己方慎用。但是,当今的一些医家在临证时却以个性化的经验为主,不以方证经验为依据,开出的方子多为大处方甚至是超大处方,值得反思。
临证时如何经方广用?以四逆汤为例加以说明。四逆汤是功能衰微态的代表方剂,由附子、干姜和炙甘草配伍而成,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功能衰微态是指大病久病之后,人体功能衰竭到一定程度,阳气微弱。临证如何辨识功能衰微态呢?颜面苍白,四肢厥冷,不欲饮水,脉沉细,是功能衰微态的四大特征。无论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只有准确把握这四大特征,才能合理使用四逆汤。我曾使用四逆汤治愈胃肠功能严重紊乱的久泻患者,也使用此方治疗一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伴肾萎缩的患者,患者持续服药一个月后复查肾脏B超时,惊喜地发现双侧萎缩的肾脏竟有所恢复。张仲景在创制四逆汤时,并没有说此方可以治疗肾萎缩,我也并未用它去治疗肾萎缩,而只是针对患者功能衰微的状态进行调整,却使得萎缩的肾脏有所恢复,充分说明只要准确把握患者的功能状态,熟谙方证经验,一首好方子就可以广泛使用,治疗多种疾病。
同学们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方家,应该在临证中坚持经方广用的原则,把经方之治还原到实践当中,作为中医的传承之本,而不是机械地背诵和记忆经方。同学们在学习经典时,往往被要求全文背诵,然后考试。《伤寒论》的每一条条文都是言简意赅的,例如刚才谈到的当归散和柴胡桂枝汤的条文,很多同学都背诵过,但是由于文化遮盖,大家的认知大多是一种文化的认知和感受,而没有从实践中考证条文的原意。以大柴胡汤为例加以说明。《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太阳病十余日后,通过发汗或泻下等驱邪的方法后,患者仍有呕不止、心下急等外邪未解的表现,此时宜用大柴胡汤下之。“下之”不是指泻下,而是指“去之”。因为大柴胡汤中大黄用量并不大,也不后下,泻下攻积作用弱,而祛除邪热作用强。如果泻下则应该运用大承气汤,而不是大柴胡汤。因此,“下之”是指使用大柴胡汤祛除外邪。只有将条文解读到如此细致的程度,才符合张仲景的实践经验。机械地背诵是一种最简单、最奴化的教育方式。《伤寒论》条文中蕴藏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本应通过实证去体悟和掌握的知识,却被强化在机械的记忆中,结果只能是固化思维。所以,一个好老师一般不要求同学们机械地背诵条文,而是通过正确地引导让大家读懂它,理解它,思考它,更重要的是去反复验证它。
因此,从中医的大学教育开始,同学们要逐渐建构一种正确的思维和认知。第一讲中医传承和第二讲方家有道,我们共同探讨了中医学术本体和学方用方的知识,为下一讲进入临床工作专论奠定基础。讲座全程我都会为同学们建立一个思路上的引导,并进行思维上的探讨,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