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超声造影在浅表器官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是显示组织的微血管构架,肿瘤血管形成是超声造影的病理基础(以乳腺为例)。
乳腺是皮肤的特殊附属器汗腺的特殊变形。正常情况下,乳腺内血管较细,血流缓慢,分布稀少,常在皮下脂肪层及韧带处显示,能够显示的多为静脉血流,无病变时仅能记录到极微弱的多普勒信号,非妊娠期正常乳腺内偶可见<10cm/s的低速血流。
血管新生是由已经存在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的新血管网络。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管新生见于胚胎发育和女性生殖系统重建;在病理情况下,见于伤口愈合、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及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等。
良恶性肿瘤的血管解剖学结构及血流动力学不同,为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提供了病理生理学基础。乳腺的肿瘤血管在乳腺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乳腺内发生恶性肿瘤时,由于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肿瘤血管生成因子(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TAF),它是形成新生血管的先决条件,这种因子可促发内皮细胞增生,刺激宿主的小静脉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生血管,并与动脉、静脉之间发生异常吻合,使肿瘤区域形成很丰富的血管网络,这也是导致乳腺癌发生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肿瘤血管缺乏正常的树状分支结构,常可看到血管环、动静脉瘘等,这些血管走行迂曲,管壁较薄,内径粗细不一,有时伴有管腔的狭窄和阻塞,并且从肿瘤的四周向内部穿透,随肿瘤的生长不断更新血管的分布。部分恶性肿瘤中心区域出现缺血坏死时则无血流信号显示。而良性肿瘤内部的血管多不丰富,或者呈走行规则的分支状,多分布于周边部。
肿瘤血管的生成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前提条件,因此,肿瘤血管生成一直是肿瘤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肿瘤细胞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刺激宿主的小静脉,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生血管,并与动脉、静脉之间发生异常吻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的一种主要调控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紧密相关。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是最能代表肿瘤血管生成强度的指标。近年来发现,肿瘤的MVD可以较精确地预测肿瘤的转移,是评价乳腺癌预后既独立又可靠的一个指标,对乳腺癌术后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MVD作为一个人类多种器官肿瘤的诊断因子,虽然能代表肿瘤血管的生成强度,但不能代表血管的功能,肿瘤的新生血管不仅在数量上,更主要在功能上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