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针灸的运用已有数千年之久。针灸的前身是砭石,也就是石针,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远古人患病后,由于还没有认识药物,所以它们往往会出于本能地用一些石头或者徒手按摩身体的某些部位,然后身体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经过不断的尝试,逐渐有了砭石疗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到了秦汉时期,砭石逐渐改进成金属针。这些金属可以是金、银、铜、铁等。这些都得益于冶炼技术。现在我们通常使用的针具已经改进成不锈钢的了。
灸法的起源也很早,可以追溯到人类能使用火以后。用火燃烧某种介质,然后烘烤人体的某些部位,会缓解痛苦的症状。但是最早使用的植物可能是一些树枝、树叶等。经过千百年来不断的尝试,才发现用艾叶来灸的效果是最好的。现代我们常用艾炷、艾条来行灸法。
针和灸都是以经络穴位为基础的。随着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经络学说已逐渐完善。11世纪,宋代医生王唯一铸造了2座真人大小的针灸铜人模型。并用于针灸考试。铜人身上每个穴位都有一个孔。用蜡包裹铜人全身。铜人体内灌有水银。如果考生用针一次就能扎中穴位且扎入的深度合适的话,那么相应的孔里就会流出水银。这个考试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扎后没有水银流出,那么就说明考生没有找准穴位,那么它将被取消考试资格。只有这样的要求,才能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医术娴熟的中医大夫来。
针刺麻醉的效果也得到了世界的公认。不少国家都对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尝试针刺麻醉后的手术治疗。也为针灸在世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拔罐法就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消耗罐内的空气,然后利用罐内的负压吸附在体表一段时间,使皮肤产生充血、淤血现象,通过局部的损伤,调动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也就是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常用的罐有三种材料,竹制的、陶制的和玻璃制的。现代常用玻璃罐进行拔罐治疗。
具体操作时,用镊子夹住一个蘸有酒精的棉球,用火点燃后,伸入罐中,使火在罐内绕2~3圈,然后退出镊子,迅速将罐扣在要拔的部位上。停留10~15分钟,待拔罐的皮肤充血、淤血后,将罐取下即可。注意,不要将罐口烧热,以免灼伤皮肤。
刮痧疗法相传是从推拿演变而来的,是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小汤匙、硬币、头发等工具,蘸清水或食用油在体表部位进行由内向外、由上而下反复刮动,以治疗的疾病的方法。刮痧疗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简便的治疗方法,流传甚久。多用于治疗夏秋季时病,如感冒、中暑、胃肠道疾病。刮痧疗法具有发汗解表,宣通气血,舒筋活络,调理肠胃等功能。五脏之俞穴皆分布于背部,刮治后可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现代研究发现,刮痧疗法有明显的退热镇痛作用。其作用于神经系统,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来加强人体的自身防御功能。也作用于循环系统,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淋巴液的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
推拿又称按摩,作为在中国广泛开展的一项传统中医治疗手段,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朋友的推崇。其神奇的效果和简便的操作吸引着很外国人来华学习这门古老而又神奇的技术。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以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扶正祛邪、疗伤止痛、调和阴阳的疗效。推拿,属于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中医外治法范畴。推拿广泛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如各种扭伤、关节错位、肌肉劳损、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质增生等。推拿不仅善于治疗骨伤科疾病,对内、妇、儿等科也有较好的疗效。特别对于儿科,针对小儿的感冒、咳嗽、哮喘、腹痛、腹泻、疳积、呕吐、便秘、佝偻病、遗尿、夜啼、痿证等疗效较佳。
推拿这一中医治疗方法不需要医疗设备,不受地点、时间、气候等外部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推拿学习起来也比针灸简单。其理论基础与针灸十分类似,都是以中医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的。
推拿的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正像太极拳一样,手法不但有形,而且有神。很多初学者能做到形似,但要做到神似就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揣摩了。因此,你可能发现初学者和经验丰富的推拿师在手法上表面很相似。但作为推拿对象的病人就能明显感到不同。新手的手法比较生硬、表浅,感觉不很舒服。而老手的手法连贯、自然、有穿透力,感觉非常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