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急性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为回肠末段套入结肠的回-结型或回-回-结型肠套叠,原发性小肠套叠少见。
【临床表现】
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典型的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血便和腹内肿块四联症及全身情况改变。
肠套叠的主要症状。患儿表现为突然性剧烈哭闹、尖叫,面色苍白,多于数分钟内平静,短时间隔后再次发作。间歇期内患儿多无临床症状。如没有及时就诊,晚期可因肠缺血坏死出现腹膜炎、全身感染中毒表现。
为肠套叠的早期症状。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或肠内容物。患儿常常拒绝哺乳或饮食。较晚期发生呕吐物为粪臭性液体。
起病数小时内可有便血出现,为暗红色果酱样便,有时为深红色血水,肛门指诊可见指套染血或排出血便,个别肠套叠严重时套入顶点可达直肠,此时直肠指检可扪及子宫颈样肿块。
大部分患儿于腹部触及所谓“腊肠样”肿块,肿块多位于上腹部沿结肠区,状为腊肠或香蕉状,中等硬无压痛,略带弹性。
肠套叠晚期出现肠坏死腹膜炎,表现出发高热,严重脱水以及电解质失衡的明显中毒症状与休克征象。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体征作出初步诊断,根据需要选择如下检查:
为肠套叠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套叠部位超声呈现一实质性团块,横切面时表现由多层叠肠壁形成的同心圆”征,纵切面时呈“套筒”征。超声波下水压灌肠复位可减少患儿放射损害,应该推广。
空气灌肠检查肠套叠,具有诊断及治疗复位的双重临床意义。以空气灌肠器做结肠注气,压力为6~8kPa,在电视透视下由肛门缓慢注入空气,套头部位可见典型杯口状影。在空气压力的推进下,肠套叠逐渐逆向复位。复位成功的表现为杯口状影在回盲肠部位突然消失,可见大量气体进入小肠。
为传统诊断治疗方法,因操作繁复,仅个别医院仍在使用。
【治疗】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手段为空气灌肠复位,24小时以内及时诊断和治疗,复位成功率高于90%。不具备空气灌肠条件的医院可采用钡剂灌肠复位,疗效接近。
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发病超过24小时,腹胀明显,病情危重的患儿应及时手术治疗,在开腹直视下挤压肠管复位,已发生肠坏死者酌情行肠切除吻合术或肠造瘘手术。
反复发作的肠套叠特别是年龄大于2岁的患儿,要警惕由肠管器质性病变引发的继发性肠套叠,必要时需重复腹部B超,腹部CT、MRI及全消化道造影有助于诊断。继发性肠套叠均应手术治疗。
(周小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