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幸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切福田皆在心中

2013年4月,复旦大学投毒案发,受害人经医院抢救无效去世,犯罪嫌疑人被依法批准逮捕关进铁窗。
一场惨剧,一场悲剧,再次刺痛大众的神经,再次触发人们的反思。
一个研究生,谋杀了另一个研究生,两个天之骄子,以悲惨和耻辱的两种截然不同形式凋零。这是为什么?作为一名天之骄子为什么走上了蓄谋杀人的道路?
从心理角度说,姑且不论具体案情,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犯罪嫌疑人严重的心理扭曲。表面看来,这样蓄谋杀人的恶性案件似乎事发偶然,实质上却是自我心理障碍没能得到化解,自我心理制衡机制严重失控,自我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最终导致了积压已久的心理病毒的突然总爆发。一句话,是心理不健康惹的祸。
如果有人问:“你健康吗?”“健康。”不少朋友会把胸脯拍得山响。因为,那么多朋友的确都身体健康,身板硬朗。这有什么不对吗?至少不全对。如果一个人看什么都不合意,看谁都不顺眼,这是否算健康?如果一个人不敬畏生命,不懂得生存,不珍爱生活,动辄就心起杀机,自杀或杀人,这是否算健康?
传统的医学模式只考虑到人的生物属性,这种生物医学模式太陈旧了。人有七情六欲,人组成熙熙攘攘的社会。因之,近年来便出现了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做这样的界定:“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缺陷和疾病,而且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正是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个真正健康的人,首先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才是那个“1”,其余都是“1”后面的“0”。更重要的是,一个真正心理健康的人,通常他的生命质量是健康的,他的生存状态是健康的,他的生活品味是健康的。换句话说,一个人要想拥有健康的生命质量,拥有健康的生存状态,拥有健康的生活品味,必须要拥有健康的心理。
“一切福田,皆在心中。”健康的心灵,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只要我们拥有了健康的心灵,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幸福的人。
怎样才算心理健康?
为此,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有关专家经过几年的研究,2012年5月,发布了最新的也是最权威的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一共概括为五条,每一条提出了三个相应的评价要素。
第一是认识自我,感受安全。这一条的评价要素是:自我认识,自我接纳,有安全感。第二是自我学习,生活自立。这一条的评价要素是:生活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第三是情绪稳定,反应适度。这一条的评价要素是: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积极。第四是人际和谐,接纳他人。这一条的评价要素是:人际交往能力,人际满足,接纳他人。第五是适应环境,应对挫折。这一条的评价要素是:行为符合年龄与环境,接受现实,合理应对。
具体说来,怎样才算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一是在认知上智力正常、记忆良好、思维敏捷。二是在情感上当喜则喜,当忧则忧,喜不忘形,忧不沮丧。三是在意志上努力进取,面对困难和挫折,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悟透“不如意事常八九”。四是在人格上自信自尊而不自傲自负;有高于现实的理想,而不沉湎于过分的幻想;能审时度势而不趋炎附势;承认物质世界而不崇拜世上的物质,追求财富的创造而不迷恋财富的占有。五是在处世上懂得人生需要嬉戏,而不玩弄人生:常向光明处看问题,而不往黑暗里钻牛角尖;追求独立而不自我孤立。六是待人上从七大姑八大姨到邻里、朋友、同仁、上司、下属,都能和睦相处,连竞争对手也被其折服;面对他人的成功不嫉贤妒能,面对他人的失败不幸灾乐祸;能分担别人的忧愁,也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喜欢别人,也让别人喜欢。当然,心理健康是动态的,心理健康更在于不断地营造。
我们该怎样营造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既是从生存标准寻求低层次的静态的心理平衡,使人乐观地正视现实,更是从发展标准寻求高层次的动态的心理平衡,使人积极地创造生活。
我们的心灵像摄像机,眼睛便是摄像机的镜头。面对生活,我们拍下了什么镜头留在心中,全由自己说了算。一个人,如果从早到晚睁着两只眼睛,总是看到阴暗面,久而久之,他心灵的录像带,左一盘右一盘全是消极的东西,于是他愤懑,他悲观,他觉得天昏地暗,自己的内心也没有光明。反过来,多看光明面,时间长了,他心灵深处,充满了这些积极的东西,于是他昂扬,他乐观,他觉得天清地朗,自己的内心也一片光明。
当我们遭遇不如意的时候,尤其需要心灵自救。
有很多具体的心灵自救方法可以帮助你。比如,“回避法”能让你“耳不听心不烦”;“转视法”能让你“横看成岭侧成峰”;“自慰法”能让你获得“精神胜利”;“幽默法”能让你“欢笑中精神消毒”;“低调法”能让你“拥有一颗平常心”;“宣泄法”能让你心中“大雨过后是晴空”;“补偿法”能让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升华法”能让你“塞翁失马”,一样收获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