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水平表现在感知、运动、语言及心理过程等各种能力及性格方面,对这些能力及性格特点的检查统称为心理测验,在婴幼儿期常称为心理发育评价。心理测试方法即是利用一定的实验手段,较精确的数量化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发育。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产生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单纯功能性的或继发于脑器质性损伤的神经-精神发育障碍,如学习能力障碍、注意力不足、智能迟缓等。
小儿心理发育评价的方法很多,按测验的目的及测试的精确度来分,可以分为筛查性测验及诊断性测验。筛查性测验方法快速、简便,能在短时间内得出结果。筛查出的异常者要进一步进行诊断性测试及病因诊断、治疗。诊断性测验的内容较多,一次检查耗时较长,但结果较为精确和全面,能够为诊断提供依据。
社会心理测验的结果仅仅反映被测试者当时的情况,一次的测试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被测试者的实际智能水平。因为主试者的态度、受试者的健康状况、情绪等因素往往可能影响测试结果。因此,一次测试的结果仅为潜在能力的粗略反映。切不可仅凭一次测试结果就给小儿轻易下结论,而造成小儿及家庭人员的心理压力。
一、心理测试与智能
(一)智能的定义
1.智能(intelligence)
通常叫智慧,又称智力,是可以在教育中获得的、认识世界和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是各种才能的总和,即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有目的地行为和有效地处理周围事物的综合能力。一般智能的量化标准是智商。
2.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
是以智龄(mental age,MA)的概念为基础的。MA是儿童智能发育达到的某个年龄的水平,可高于或低于实际年龄(chronological age,CA),IQ=(MA/CA)×100。
3.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
用以评价婴幼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水平,包括感知、运动、语言、个人-社会等方面的发育。DQ=(DA/CA)×100。
(二)心理测试
1.发育单项筛查
(1)视觉-空间定向:
以儿童临摹的能力作为判断视觉-空间定向发育水平的标准。空间关系的感知要求对客体的相对位置、大小、轮廓、内在联系的理解,并涉及区分背景与前景的能力。
(2)时间-次序的关系:
儿童通过生活学习规律以及对时间概念的理解,逐步体会次序的意义,这是学习和生活必需的认识记忆功能。
(3)记忆力的测试:
一般只限于感觉记忆和短暂记忆。
(4)语言测试:
设计发音,语言的流畅程度,理解表达能力(语法、用词、准确程度等),书面语言能力(注意力、阅读、拼音、书写等)。
2.能力测验
(1)筛查性测验
1)新生儿神经行为20项检查(NBNA):这是北京协和医院鲍秀兰教授汲取美国布雷寿顿(Brazehon)新生儿行为估计评分和法国阿米尔-梯桑(Amiel-Tison)神经运动测定方法的优点,结合她个人的经验建立的我国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方法,简称NBNA20项测查。测查分为5个部分:行为能力(6项)、被动肌张力(4项)、主动肌张力(4项)、原始反射(3项)和一般估价(3项)。每一项评分有3个分度,即0分、1分和2分。满分为40分,评分均选择行为表现最优项进行,≥37分表示正常,≤35分则提示预后不良可能。因此,通过对高危婴儿进行NBNA20项测查可早期发现轻微脑损伤,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2)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儿童发育筛查方法,1967年由美国的儿科医师Frankenberg和心理学家Dodds首次发表,并于1990年对量表进行了修订,编制了DenverⅡ,项目从原来的105项增加至125项,分为个人-社会、精细运动与适应性行为、语言及大运动四个能区。用于6岁以下儿童发育筛查,实际应用适合4.5岁以下的儿童。结果异常或可疑者应进一步做诊断性测试。
3)绘人试验(human figure drawings,HFDs):基于绘画的心理投射理论,测验要求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全身人像,适用于5~9.5岁儿童。计分内容包括身体部位、各部比例、表达方式。绘人法测试结果与其他智能测试的相关系数在0.5以上,与推理、空间概念、感知能力的相关性更是显著。目前绘人法作为心理成熟的发育测试的筛查法,如测试听觉、视觉、思维、记忆、空间能力、人格、行为、情感和社会化等。
4)皮博迪图片词汇测试修订版(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ⅢA,PPVT):17项,每项含12个内容,方法简单,尤其适用于有语言或运动障碍者。用于4~9岁个人与集体一般智能筛查,可测试儿童听觉、视觉、知识、推理、综合分析、语言词汇、注意力和记忆力等。
(2)诊断性测验
1)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从粗大运动、精细动作、个人-社会、语言和适应性行为五个方面测试,适用于4周~3岁的婴幼儿,结果以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表示,≥86为正常。
2)Bayley婴儿发育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测试内容包括3部分:心理量表、运动量表及行为记录。心理量表有163项内容;运动量表有81项内容;行为记录有30项内容。适用于2~30个月的婴幼儿,结果以发育商(DQ)表示。
3)Stanford-Binet智能量表(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s,fifth edition):SB测试包括幼儿的具体智能(感知、认知、记忆)和年长儿的抽象智能(思维、逻辑、数量、词汇),评价儿童学习能力和智能迟滞程度。适用于2~85岁,结果以发育商(DQ)表示。
4)Wechsler学前及初小智能表(WPPSI):通过编制一套不同的测试题,分别衡量个别不同性质的能力,把个别能力得分综合,提示儿童的全面智力才能,获得儿童多方面能力的信息,客观地反映学前儿童的智能水平,提供定量指标。Wechsler编制分词语和操作两部分的全量表。适用于4~6.5岁儿童,评分产生词语智商和操作智商,两者的均数为总智商(DIQ)。
Wechsler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WISC-R)内容与评分方法同WPPSI,适用于6~16岁儿童和青少年。1991年,桑代克等人将WISC-R再次做了修订,正式出版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3版(WISC-Ⅲ),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WISC-Ⅳ)于2003年修订出版。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WISC-Ⅳ)中文版在张厚粲主持下于2007年完成修订,并通过中国心理学会专家鉴定付诸应用。新采用言语理解指数(VCI)、知觉推理指数(PRI)、工作记忆指数(WMI)以及加工速度指数(PSI)四个指数评估儿童智力水平。
3.适应性行为测试
智力低下的诊断与分级必须结合适应性行为评定结果。国内现多采用左启华教授修订的日本S-M社会生活能力检查,即“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全量表共132个项目,包括6种行为能力:①独立生活能力,包括进食、脱穿衣服、自理大小便、个人与集体清洁卫生状况等;②运动能力,包括走路、上阶梯、认识交通标志等;③作业,包括抓握物品、画、剪图形、系鞋带等;④交往,包括说话、懂简单指令、交谈、打电话等;⑤参加集体活动,包括做游戏、值日、参加文体活动等;⑥自我管理,包括想自己独干、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控制自己不提无理要求等。适用于6个月~15岁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评定,评分<9分者测试智能水平,诊断临床智力低下;也可用于儿童生活能力的筛查。
二、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进程
小儿从出生到发育成熟的整个过程中,体格、运动、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都在不停地变化,这种发育遵循着同样的顺序和规律。小儿神经行为发育呈由上至下、从近端到远端、由泛化到集中、先正后反的顺序。如婴儿运动发育归纳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小儿一般须遵循发育里程碑的顺序依次进步,最终达到完全成熟。但也有一些例外,如并不是每一个小儿会走之前都会爬行。小儿神经发育的进程如表1-2所示。
表1-2 小儿神经行为发育模式
续表
(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