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序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发布的《世界残疾报告》指出,2005年全世界0~14岁残疾儿童有9300万,占0~14岁儿童总数的5.1%。2006年第二次中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的统计显示,我国0~14岁的残疾儿童有386.78万人,占0~14岁儿童总数的4.66%。有关报道显示,2010年我国0~14岁残疾儿童约有817万人。脑性瘫痪是儿童残疾中最为严重的运动残疾,多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导致生活难以自理,给患儿自身和家庭都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我国最近对12个省市自治区32万1~7岁儿童脑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脑瘫的患病率为2.45‰,推算我国3亿多儿童中大约有200万~300万脑瘫儿童,这是一个较大的弱势群体。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脑瘫儿童身心发展的轨迹与健全儿童一致,通过运用自身未损伤器官感知外部世界、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各种技能,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形成各自不同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可以说,残疾只是限制了他们身心发展的速度与水平,并不会使这一发展过程终止。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后天环境、康复和教育对脑瘫儿童未来的生存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儿童康复事业发展迅猛,从事儿童康复人员从20世纪80年代的几十人发展到今天的上万人,仅2014年在郑州举办的全国儿童康复年会就有1200多人参会。当今我国儿童康复事业在全国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迎来了儿童康复事业发展的高峰。脑瘫的康复虽然是以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为主,但ICF的理念为脑瘫康复指明了新的方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康复,医教结合、主动参与、全面康复等理念已成为全球儿童康复工作者的共识。
引导式教育疗法正是医教结合、具有充分循证医学依据的有效方法之一。引导式教育疗法是以适当的目的为媒介,以节律性、意向性、娱乐性和游戏相结合等方式为诱发,引导患儿积极主动参与各种训练,通过引导员与患儿各种各样的整体互动模式,使其主动地、相对独立地完成技能动作的康复方法。这种互动过程不但可以改善他们的运动功能障碍,还可以全面提高智能、认知、人际交往和人格等,进而促进患儿自身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神经组织的发育。引导式教育还将幼儿园和中小学文化课学习融入功能训练中,形成了功能训练和学习教育同步进行的模式,以实现全面康复的效果。引导式教育受到国际上的广泛重视,已被大多数国家采用,将引导式教育与其他方法结合应用效果更好。如无条件开展正规的引导式教育,可将引导式教育的理念应用到各种康复治疗中,以实现提高脑瘫儿童全面康复的效果。
唐久来教授从事儿童临床康复工作30多年,刻苦钻研技术,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尤其是对脑瘫、孤独症谱系障碍和智力发育障碍等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具有深厚造诣,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开拓创新,治学严谨,诚以待人,对残疾儿童富有爱心,在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早在2001年,唐久来教授专门到英国研修引导式教育疗法,双方通过互派学者进行了实质性的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近15年来,他及其团队先后完成了引导式教育疗法在中国的标准化,举办了8届全国引导式教育疗法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培养学员约500人。此外,他还在各地各类儿童康复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上进行了30多次专题讲座,通过技术合作和交流等形式在全国20多个省市进行了推广应用。
《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疗法》(第2版)同时收集了国内外小儿脑瘫康复的最新理念和最新疗法,以及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发育障碍和语言障碍等的教育训练,更加注重对引导式教育的临床应用实践和发展思路,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易于操作,对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应用引导式教育疗法,促进我国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感谢唐久来教授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对在我国推广应用引导式教育疗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希望我国广大儿童康复工作者喜欢再版的《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疗法》并能在康复工作中学习和应用。
李晓捷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残疾人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