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提出的背景

古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商贸往来和文明交流的大通道,至今仍对亚欧国家开展合作具有深刻影响。近年来,受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下行压力,相关大国围绕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主要国家,在与亚欧国家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有必要通过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这是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背景。

(一)古丝绸之路影响深远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2000多年前,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了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由于丝绸是东西方交易的重要商品,因此这条交通大道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词的由来和广为传播应归功于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von Richthofen)与历史学家阿尔伯特·赫尔曼(Albert Herrmann)。1877年,李希霍芬在其所著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依据的研究》一书中,首次将“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河中指中亚锡尔河、阿姆河及泽拉夫尚河流域,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丝绸之路”(Seidenstrassen)。1910年,赫尔曼在他所著的《中国与叙利亚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主张把“丝绸之路”的含义“一直延长到通向遥远西方的叙利亚”。1915年,赫尔曼在《从中国到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一书中,进一步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与希腊罗马社会沟通往来的交通路线的统称。李明伟:《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历史回顾》,《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第90页。在此之后,“丝绸之路”一词被人们普遍接受。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学者大多把“丝绸之路”称作“中西交通”;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内学者开始广泛使用“丝绸之路”一词,“丝绸之路”在中国逐渐成为固定称谓。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北非等地区建立起了密切的商贸联系,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生产力发展。在商贸往来方面,从公元前126年张骞“凿空西域”到陆上丝绸之路衰落前,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西方,西方的皮毛制品、珠宝、香料、核桃、胡萝卜等物产输入中国,商品的流通丰富了亚欧国家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文化交流方面,丝绸之路连通了古中国文明、古罗马文明、古伊斯兰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等世界主要文明体系,经由丝绸之路,西方的佛教、伊斯兰教、景教等宗教思想传入中国,中国的汉文化传到西方,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流融合。在生产力发展方面,中国的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等伟大发明传到西方,西方的天文历法、建筑工艺、制糖法、酿酒术等技艺输入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沿途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尽管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之后逐渐衰落,但它作为亚欧大陆文明交流的典范,对当代亚欧国家的经贸合作仍有深刻影响。鉴于此,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就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国“丝路战略”竞争激烈

由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相关大国纷纷提出了针对这一区域的战略构想,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俄印等国的“北南走廊计划”、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见表1-1)。

表1-1 相关大国提出的丝绸之路战略

资料来源:笔者依据公开资料整理。

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1997年,日本桥本龙太郎内阁开始重视与中亚及其周边国家的交往,把中亚及南高加索八国中亚及南高加索八国是指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称为“丝绸之路地区”,提出了“丝绸之路外交战略”。日本实施“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一方面是为了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提升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开发该区域丰富的油气资源,保障日本的能源供应安全。在此之后,日本向“丝绸之路地区”提供了大量政府开发援助,促进了相关国家的铁路、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进程。从2004年开始,日本推动设立了“中亚+日本”外长定期会晤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日本与中亚国家的联系得以加强。

俄印等国的“北南走廊计划”。2002年,俄罗斯、印度和伊朗三国共同发起了“北南走廊计划”,提出修建从印度经伊朗、高加索、俄罗斯直达欧洲的国际运输通道。该运输通道包括铁路、公路、海运等多种形式,可以降低沿线国家尤其是印度通往欧洲的货运成本,提高相关各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俄罗斯作为“北南走廊计划”的主导国家,意欲通过修建北南走廊,抗衡西方国家主张的绕开俄罗斯的东西“欧亚经济走廊”,保持俄罗斯在这一区域的传统影响力。该计划提出后,中国和中亚国家也对此表现出较大兴趣。但由于相关国家的政治分歧和资金短缺问题,“北南走廊计划”中的铁路和公路项目进展缓慢,甚至一度被搁置。在2012年1月召开的“北南走廊”14国专家会议上,印度表示可以承担伊朗境内的铁路与公路建设,何茂春,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中国的历史机遇、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第12期(上),第9页。令该计划有向前推进之势。

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为降低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依赖,欧盟于2009年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即通过修建“纳布卡天然气管线”这一能源运输南部走廊,加强与中亚及周边国家在能源、商贸、人员、信息等方面的联系。“纳布卡天然气管线”全长3300千米,从中亚里海地区经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延伸至奥地利,并把中东地区作为潜在的天然气来源区域,计划于2014年建成通气。通过实施“新丝绸之路计划”,欧盟一方面可以加强与中亚国家在油气资源方面的合作,保障欧盟能源供应安全;另一方面可以拓展与中亚及其周边国家的全方位合作,增强欧盟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

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2007年,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斯塔尔(Frederik Starr)在他主编的《新丝绸之路:大中亚的交通和贸易》一书中,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构想,主张通过加强交通联系,建设“大中亚”经济圈。以这一构想为基础,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于2011年7月提出了“新丝绸之路战略”,力图在美国主导下,依托阿富汗连接中亚和南亚的区位优势,形成以阿富汗为中心的“中亚阿富汗南亚”交通运输与经济合作网络,促进这一区域的能源南下和商品北上。此后,美国将其中亚、南亚政策统一命名为“新丝绸之路战略”,并积极向它的盟友推介这一战略。赵华胜:《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探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15—23页。美国实施“新丝绸之路战略”,一是可以推动阿富汗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阿富汗的经济发展,减轻美国的战略负担;二是可以提升印度的发展空间,加快印度经济崛起,使印度在地区和国际层面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可以加强美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开发中亚地区丰富的油气等矿产资源。由此可见,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可以削弱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在中南亚的影响力,建立美国主导的中亚和南亚新秩序。

此外,伊朗于2011年提出了“铁路丝绸之路”计划,力图将伊朗境内的铁路经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铁路连通。哈萨克斯坦于2012年开始实施“新丝绸之路”项目,积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大国丝路战略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主要国家,有必要提出自己的丝绸之路倡议。

(三)亚欧国家合作日益密切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和区域合作不断加强,亚欧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其时已到、其势已成。进入21世纪以来,在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正常运营的基础上,中哈第二条过境铁路投入使用,丝绸之路复兴项目、中吉乌铁路、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通联系日益紧密,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增进交通联系的同时,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也不断加强。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在此之后,印度、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五国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土耳其、斯里兰卡和白俄罗斯三国成为对话伙伴国。此外,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为成员国,以亚美尼亚、乌克兰、摩尔多瓦三国为观察员国的欧亚经济共同体也得以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大多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以这两个组织为基础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加强亚欧国家的经济联系,进一步提升发展空间。

中亚地处连通中国与欧洲的枢纽位置,无论从地理、历史还是当前合作关系来看,中国与中亚五国都有紧密联系,这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一是在地理联系方面,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山水相连,共同享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并已开辟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这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地利之便。二是在历史联系方面,中亚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和重要区间,中国历代都与中亚地区有着密切交流,各民族在这一区域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这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历史基础。三是在当前合作方面,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强了中国西部与中亚国家的全方位联系。近年来,中国把中亚作为外交优先方向,通过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在经贸往来、能源合作、交通建设、打击“三股势力”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目前已与哈萨克斯坦建立起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能源为中心的经贸往来方兴未艾,中国已成为中亚各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或投资来源国,这是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现实基础。此外,中亚及其周边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充足的国外投资,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在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通过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式,可以促进亚欧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