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社交媒体与互联网新技术

面对高速扩张的互联网,人们自然会想象,迟早有一天网络要将地球上所有的人连接起来。这一想象正在变成现实,社交媒体的出现使这一天提前到来。

2003年,哈佛大学本科生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创办了一个网站Facemash,哈佛学生上传自己的照片,在网上评比看谁更帅或更漂亮。几天后网站即被学校关闭,理由是侵犯版权和个人隐私。在学校撤除了这些指控后,扎克伯格扩充了网站,在艺术史期末考试之前上传艺术图片和评论,帮助学生应付考试。2004年扎克伯格注册成立脸书公司,第一笔投资来自PayPal的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2012年上市,公司市值高达1040亿美元,创造了当时的股票首次发行纪录。2018年4月,脸书公司的活跃用户数达到惊人的2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0%,同年中国腾讯微信月活跃用户为11亿,两家社交媒体即囊括了接近一半的世界人口,人类真正进入了地球村时代。

讲到互联网的历史,史蒂夫·乔布斯是一个不可遗漏的名字。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触屏智能手机iPhone。由于完全抛弃了键盘,这款手机有着比当时同类产品都大、显示清晰度更高的屏幕,台式电脑操作系统演变而来的手机操作系统iOS可方便地驱动触屏,并使手机具备了多数网上操作的功能。iPhone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苹果公司于2010年发布屏幕更大、功能更加齐全的iPad,更进一步。今天人们用到“互联网”一词时,在大多数场合下,实际指的就是“移动互联网”。

人物

史蒂夫·乔布斯,改变世界的美国创新企业家。1955年生于旧金山市,父亲是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博士的叙利亚人,母亲是有瑞士-德国血统的同校学生。小史蒂夫诞生之际就被加州的蓝领工人保罗和克拉克·乔布斯夫妇收养,条件是必须保证婴儿未来的大学教育。乔布斯1972年入读里德学院,1974年和同学一道去印度寻求精神启蒙,在那里研习了禅宗,自此终生践行不辍。1976年他和沃兹尼亚克(Stephen Wozniak)创办苹果公司,于次年推出Apple II—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个人电脑,配有鼠标和图形用户界面。1985年乔布斯离开苹果创办NeXT,将以太网、多媒体、数字等技术融入电脑,虽然没有取得轰动的商业成功,但为他回到苹果后的创新爆发做了多方面的准备。1997年苹果与NeXT合并,乔布斯重掌他亲自创立的公司,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接连推出iMaciTunes、iTunes StoreApple Store、iPod、iPhone、App StoreiPad,成为世纪之交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家。2003年乔布斯被诊断出患上胰腺癌,201110月去世。乔布斯生前曾说:“我想在宇宙中留下一点痕迹。”他做到了。

资料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

如同铁路车辆的调度需要快捷的通信工具,由此而催生了电报,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和海量数据的处理要求更大的数据存储空间和运算能力,云计算技术应运而生。2006年8月亚马逊成立子公司Amazon Web Service(AWS),发布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 2, EC2)。亚马逊推出云服务带有偶然性,有一种说法是当初为了给大量的电商冗余IT能力寻找出路。https://www.dataversity.net/brief-history-cloud-computing/.零售有很强的季节性,订单处理、仓储物流、计算机软硬件的能力必须按照高峰期的销售量来配置,最大销量通常出现在圣诞节前,圣诞节一过,如何利用闲置能力就成了管理层头痛的事情。既然闲着,何不出租?云的概念由此而来。又一说是贝佐斯为了打破公司技术部门对资源的垄断,为每个研发团队分别配置了计算能力,以鼓励他们进行创新。Brad Stone. The Everything Store: Jeff Bezos and the Age of Amazon[M]. London: Little, Brown&Company, 2013: 211.

无论真实情况如何,这项技术一经问世就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2008年4月谷歌发布Google App Engine,2010年2月微软启用Azure,形成美国云计算三足鼎立的格局。国内三大云服务商为2009年创建的阿里云、2010年正式开放对外服务的腾讯云,以及2011年揭幕的华为云。

有了云计算,公司、机构和个人不必再为服务器或电脑的有限资源而发愁。从理论上讲,人们只需要一个键盘和一块显示屏,通过移动互联网接到网(也就是“云端”)上,在那里调用近乎无限的存储和计算能力,按照使用量的多少付费给云计算服务商,而不必自己投资建设数据中心和机站。云计算是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相当于电力时代的用户接入电网获取电能,而不必自建发电厂和输电线路。

一般认为,互联网的中国先行者可以追溯到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的钱天白先生,他在1987年9月14号发出中国的第一封电邮:“越过长城,我们可以触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1989年中国开始建设四大国家级骨干互联网络,1994年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1995年张树新创立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标志着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用户可以利用普通电话线拨号上网。1996年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张朝阳创建爱特信—搜狐的前身;1997年丁磊设立网易公司,推出中文搜索引擎;1998年马化腾等5人成立腾讯公司(T);1999年马云等18人创建阿里巴巴(A);李彦宏则在2000年创建百度(B)。BAT的故事相信读者耳熟能详,我们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回顾网络的前世今生,我们怎样评价网络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意义?电子支付公司PayPal的创始人之一彼得·蒂尔将技术创新分为两类:从0到1以及从1到N。以笔者的陋见,蒸汽机和铁路网,或许还要加上轮船航线组成的海运网,是当之无愧的从0到1,对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冲击远超今日的电脑加互联网。第一次使用非自然力,蒸汽机和铁路网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带入现代工商文明。电力网虽然也是一个飞跃,但仍属于化石燃料能量传输的从1到2,从火车运煤、燃烧释放能量,到烧煤发电,再由电网输送能量。

电报是通信技术的从0到1,通信第一次超越人类感官所及的范围,在此之前,人类眼观长城烽火,耳听渔阳鼙鼓,只能做短距离的和简单的信息传递。如果电话可以算作通信的从1到2,电视是从2到3,那么互联网是从0到1,还是从NN+1?互联网是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如是,是一个本质上有什么不同的时代?这些问题我们留给读者在阅读本书后思考。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了互联网的强大威力,也看到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有很多里程碑式的技术创新,例如原子能、激光和基因工程等,为什么都没有像互联网这样令人惊奇和着迷?各种技术的社会反响与它们的实际效能并不总是一致的,原因之一是产品的大众曝光度。电商和社交平台把互联网送进了千家万户,原子能则天生寂寞,至今没有一款用到它的消费品,或许电力除外,但消费者也无法区分是原子能发电还是常规的燃煤发电。与此相类似,几乎所有的电脑使用者都知道微软的Windows,而英特尔CPU的知名度则远远低于微软,尽管软件和硬件同等重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英特尔在每一台使用其CPU的微型机外面都贴上了Intel Inside的标签,提醒人们注意它对电脑技术的贡献。

当然,互联网触达亿万人的能力并非只靠幸运,它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虚拟空间,将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放大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们在下一章介绍规模效应,在第4章推导网络效应的公式,用以分析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