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奥德赛:穿越银河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3 飞马座51b

3.1 人类如何发现系外行星的新大陆?

银河系之旅的第三站,我们要拜访与地球相距50光年的飞马座51b(图3.1)。可能你会对飞马座51b感到陌生,但它的确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景点。这是因为,它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绕主序星旋转的系外行星,而它的发现也宣告了系外行星探索时代的到来。

图3.1 飞马座51b

很长一段时间,人类都只能看到太阳系的行星。但早就有人怀疑,在茫茫宇宙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行星。比如说,被罗马教廷烧死的意大利哲学家乔丹诺·布鲁诺就曾猜想,漫天繁星其实就是远方的太阳;它们也都像太阳一样,拥有很多绕自己旋转的行星。此外,大名鼎鼎的牛顿爵士也在他的传世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但寻找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简称系外行星)是一件极端困难的事。原因很简单,行星本身并不会发光,只能反射恒星的光芒。与此同时,即使是最近的系外行星(即比邻星b),与地球的距离也要以光年计。这意味着,系外行星肯定会被它周围恒星的光芒笼罩。换言之,系外行星根本无法被地球上的望远镜直接看到。

从19世纪开始,不断有人尝试寻找系外行星,但这些努力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有一对瑞士的师徒横空出世,用相当有力的证据证明了系外行星的存在。

其中的老师是米歇尔·麦耶(图3.2)。他是日内瓦大学的博士,在欧洲和美国工作了几年以后,又回到了日内瓦大学任教,并在那里干到退休。

而学生是迪迪埃·奎罗兹(图3.3)。在20世纪90年代,奎罗兹考进了日内瓦大学天文系,成为麦耶的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后,他最终在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找到了永久职位。

图3.2 米歇尔·麦耶

图3.3 迪迪埃·奎罗兹

这对师徒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才捅破了这层天文学界花了几百年也没能捅破的窗户纸呢?答案是我们在1.3节就已经讲过的径向速度法。

下面,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径向速度法。如果一颗恒星的周围真的存在一颗行星,此恒星和此行星就会构成一个彼此绕转的两体系统。这样一来,当行星离地球远去时,恒星就会略微地靠近地球;此时,恒星发出的光就会发生轻微的蓝移。反过来,当行星向地球飞来时,恒星就会略微地远离地球;此时,恒星发出的光就会发生轻微的红移。因此,如果一颗恒星的周围真的存在一颗行星,这颗恒星的光谱就会出现周期性的蓝移和红移交替的现象。换言之,如果发现一颗恒星的光谱出现了周期性的蓝移和红移交替的现象,就能断定这颗恒星拥有一颗行星。

1995年底,麦耶和奎罗兹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宣布他们发现一颗与太阳相距50光年、名叫飞马座51的恒星的光谱中,存在一个周期为4.2天的蓝移红移交替的现象。由此可以推断出,在离飞马座51大概800万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和木星差不多大小、公转周期为4.2天的行星。麦耶和奎罗兹把这颗行星称为飞马座51b。

飞马座51b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颗绕主序星旋转的系外行星。著名的《纽约时报》甚至把麦耶和奎罗兹发现飞马座51b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相提并论,称这对师徒为“新世界的发现者”。

这个划时代的重大发现,为人类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此后的20多年的时间里,追随着麦耶和奎罗兹的足迹,天文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将近4000颗系外行星。

这个诺贝尔奖级的重大发现,为麦耶带来了数不清的荣誉,但奎罗兹就没这么幸运了。20多年来,他一直被排除在天文学界的各大奖项之外。为什么奎罗兹会如此倒霉呢?因为有一个“程咬金”从半路杀了出来。此人就是美国天文学家杰弗里·马西(图3.4)。

图3.4 杰弗里·马西

马西本来是一个文科生,但读研究生的时候投入了天文的怀抱。他是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博士,后来在旧金山州立大学找到了终身教职。

20世纪90年代,马西也开始寻找系外行星。一开始,他没能斗过麦耶、奎罗兹师徒,被他们在1995年率先发现飞马座51b。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马西却后来居上。在人类发现的前100颗系外行星中,居然有70多颗是马西的研究团队发现的。

为什么马西能在寻找系外行星的竞赛中一骑绝尘呢?因为他率先采用了另外一种探测系外行星的方法:凌星法。

凌星法的原理非常简单。假设某颗恒星的周围有一颗行星在绕它旋转。一般情况下,我们看这颗恒星的视线方向,不会与行星绕恒星旋转的平面垂直。这样一来,当行星恰好运动到地球与恒星之间时,就会挡住恒星发出的部分光芒,从而让恒星的亮度出现微小的下降;而当行星离开这个位置以后,恒星的亮度又会恢复正常。这意味着,当行星在地球和恒星之间穿行时,恒星的亮度会出现一个U形缺口(图3.5)。

图3.5 凌星造成的亮度U形缺口

因为行星总以一个固定的周期绕恒星旋转,所以它在地球和恒星之间穿行的时间就具有周期性。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观测到一颗恒星的亮度总是出现周期性的缺口,就能断定此恒星一定拥有自己的行星。这种探测系外行星的方法就是凌星法。时至今日,凌星法已超过径向速度法,成为人类发现系外行星的头号利器。

凭借着发现了更多系外行星的优势,马西挤掉了奎罗兹,成为与麦耶并驾齐驱的系外行星探索领域的标志性人物。1999年,他跳槽到美国第一公立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2年,他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此后,他和麦耶拿遍了天文学界的所有大奖,包括2005年的邵逸夫天文学奖。

由于在系外行星探索领域的杰出贡献,马西一度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大热人选。可能你已经注意到这种说法的诡异之处了:为什么要说是“一度”呢?因为现在的马西,已经从神坛坠入了深渊。

2015年,有4位女士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投诉,说马西曾对她们进行过性骚扰。随后,校方对马西展开了调查,并于2015年10月公布最终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指出,从1995年开始,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马西至少对7位女士进行过性骚扰。这份调查报告一经公布,立刻在学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大批教授随即发表联名信,要求让马西立刻滚蛋。

迫于压力,马西于2015年10月7日在网上贴出了一封公开信,宣布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道歉,并辞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的职位。此后,马西就在学术界销声匿迹。这个系外行星探索领域的先驱,就这样成为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运动(即Me Too运动)的“先烈”。

马西坠入深渊,为奎罗兹扫除了障碍。2017年,他取代了马西,与自己的老师麦耶一起获得了著名的沃尔夫物理学奖。我有一种预感,早晚有一天,这对师徒会戴上诺贝尔奖的皇冠。(1)

最后再多说一句。马西的性骚扰丑闻大白于天下之后,另一个在天文学界赫赫有名的研究团队也把他扫地出门。这个研究团体所负责的,就是3.2节要为你介绍的开普勒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