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第4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临床专升本)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熟悉 妇产科学的研究范畴及发展简史;妇产科学的特点及学习要点。
妇产科学(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是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和生殖调控的一门学科,属于临床医学中独立性较强且涉及面较广的一门学科,与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一起成为医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

一、妇产科学的研究范畴及发展简史

一般将妇产科学分为产科学、妇科学、计划生育和生殖医学。产科学(obstetrics)专门研究与女性妊娠有关的生理和病理,即研究女性在妊娠、分娩和产褥三个时期所发生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病理改变,以及胎儿的生理和病理改变。产科学又分为普通产科学、母体医学及胎儿医学。妇科学(gynecology)是专门研究女性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的生理与病理的学科,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生殖道炎症、女性生殖器肿瘤、生殖内分泌、女性生殖器损伤和盆底功能障碍、女性生殖器畸形及其他疾病等。计划生育(family planning)和生殖医学(reproduction medicine)主要研究女性生育调节,包括避孕、绝育、优生和助孕等。
妇产科学是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数千年。产科学可能是医学中最古老的学科,起源于原始部落的妇女在“接生”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但人们真正传授助产知识和技术开始于12世纪医学堂的建立。17世纪发明的产钳成功地挽救了许多难产孕妇和新生儿。18世纪发现了母亲和胎儿血循环的关系,总结了产褥热的发病原因,提出了产科无菌手术和无菌接生。虽然据称最早的剖宫产术始于公元前600年,但真正应用于临床并成为处理难产的有效方法开始于19世纪。妇科学发展的记载较早见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对白带、痛经、月经失调、不孕及盆腔炎症等疾病的观察和描述。随着13~16世纪解剖学的创立和发展,明确了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的结构,也逐渐开始了各种手术。一般认为,19世纪以前的妇产科学属于单纯的医术阶段,而真正科学意义上近代妇产科学的开始以Roonhyze于1912—1924年所著的《现代妇产科学》为标志。
我国在清代以前一直推行祖国医学,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2~13世纪,由甲骨文所记载。现存最古老的医书《黄帝内经》已有女子发育、衰老、妊娠及其诊治的描述。公元2世纪问世的《金匮要略》为祖国医学第一部妇产科专著。公元8世纪中叶又出现第一部产科专著《产宝》,妇产科与内科也自此分立。此后,大量妇产科专著陆续问世,推动了中医妇产科学的不断发展。19世纪末,西医妇产科开始传入我国,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当时社会制度的影响,妇产科学在我国的发展较为缓慢。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妇产科学才开始迅速地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注重学科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妇产科学科发生巨大变化,一些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近代妇产科学的重要进展

随着基础学科的发展,妇产科学在近50年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新理论的提出和新技术的发明,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
1.产科学进展
最初的产科学是以接生为中心的普通产科,主要内容是助产和处理难产。近代出现的一系列产前诊断和宫内监护的技术,如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和评估胎儿发育状况,电子胎儿监护技术监测胎儿宫内状况等,不仅显著降低了母婴死亡率和出生缺陷率,而且改变了早年以母亲为中心的产科学体系即母体医学(maternal medicine),提出了母胎等同重要并统一管理的体系即母胎医学(maternal-fetal medicine),并产生了专门研究分娩前后母婴安全与健康的交叉学科,即围产医学(perinatology)。20世纪末开始,细胞和分子遗传学、血清学筛查技术、分子诊断新技术等的发展和渗透,给产科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特别是“胎儿也是人”概念的确立和逐渐被接受,胎儿医学(fetal medicine)从母胎医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亚专科且发展迅速。其中,产前诊断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如超声引导下的各种胎儿取样技术、胎儿非侵入性影像技术(如磁共振成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基于第二代高通量测序的无创产前检测(NIPT);介入性宫内手术(如胎儿镜手术、射频消融减胎技术等)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使产科医师在深入地了解妊娠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础上,处理产前复杂的胎儿问题成为可能。纵观而论,母体医学主要研究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即高危妊娠)的处理;胎儿医学主要研究产前诊断和胎儿内外科情况的处理;围产医学的研究重点是围产期并发症,如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缺氧和新生儿窒息复苏等。
2.妇科学进展
基础学科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妇科学的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一些新的学科。如生殖内分泌学,其诞生和发展又促进了各种助孕技术的发展,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问世。助孕技术的进展不仅解决了妇女的不孕,而且也促进了生殖生理的发展,提高了优生优育技术水平。手术方法的改进及各种新的化疗药物的出现和应用,使得一些妇科肿瘤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中突出的成就是滋养细胞肿瘤成为第一个经化疗可以治愈的妇科恶性肿瘤。另外,更加注重妇科肿瘤患者保留生理和生殖功能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在普通妇科方面,以宫腔镜、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已使妇科手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许多以前需要剖腹方能完成的手术,现在可以通过微创方式完成。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近年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引起了广大妇产科医师的关注,新的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不断用于临床,又形成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即泌尿妇科学(urogynecology),又称盆底医学(pelvic medicine)。
3.妇女保健学进展
妇女保健学是根据女性生殖生理的特点,以保健为中心,以群体为对象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女性一生各个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病理变化及社会适应能力及其保健要求。妇女保健学的建立和发展,对妇女的身心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进展
在节育、绝育和助孕、优生优育方面,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生殖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不断用于辅助生殖领域,解决了广大不孕不育患者的疾苦,推动了学科发展,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三、妇产科学的特点及学习要点

妇产科是以女性生理和病理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高度的责任心,要有“爱伤”观念和关爱女性的理念。产科学与妇女的妊娠有关,关系到母亲和孩子的安危与健康,甚至关系到人口素质和国家及民族的兴亡,因此在学习产科学内容时,要注重妊娠生理变化,重视病理妊娠的及时诊治和相关并发症防治,保障母婴安全。妇科学主要解决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其特殊之处是较其他人体系统的疾病具有更多的隐私,因此,妇科患者更需要得到理解、关心和爱护,所以要特别尊重和关心患者,要有更多的同情心,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另外,虽然妇产科学分为产科学、妇科学、计划生育和生殖医学,但各部分之间相互关联,许多疾病具有共同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基础,或互为因果,所以妇产科学的学习一定要有系统观念,要完整理解妇产科学的理论体系。
虽然妇产科学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但女性生殖系统作为人体的一部分,与身体其他系统不可分割,许多疾病或病理生理状况相互影响。另外,妇产科学与许多基础学科,甚至社会科学关系密切,在学习时一定要思路开阔,融会贯通。
妇产科学不仅是临床医学,同时也是预防医学。许多妇产科疾病可通过一些预防措施来避免发生,如做好妊娠期保健和产前检查可预防许多不良产科结局的发生。所以学习妇产科学一定要强调临床医学的实践性,掌握诊治技能,又要熟悉各种预防知识和措施,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总之,妇产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主干课程,与内科学、外科学及儿科学等其他学科一样,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通过临床实践掌握基本技能。学好妇产科学是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必要前提。

(王建六 漆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