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在这一时期,工业革命使得大规模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伴随而来的是社会分工和协作的日益复杂与深入。面对这一局面,人们越来越感到凭借个人经验和习惯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并开始探索新的管理方式。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在米德维尔工厂,从学徒工到管理人员的经历使泰勒认识到,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手段是制约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为此,泰勒开始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该著作的发表标志着管理学科的正式诞生。
相关链接 泰勒的科学实验
1898年,泰勒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期间,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搬运生铁块试验,主要研究搬运角度、行走速度、持握位置、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协调等各种工作因素对日生产率的影响。铁锹试验是系统地研究铲上负载后,各种材料能够达到标准负载的形状、规格,以及各种原料装锹的最好方法等问题。同时,泰勒还对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做了研究,从而得出一个“一流工人”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研究结果使劳动力由原来的400~600人减少到140人,平均每人每天的工作量从16吨提高到59吨,每个工人的日工资从1.15美元提高到1.18美元。此外,泰勒的金属切削试验延续了26年,进行了超过3万次的各项试验,80万磅的钢铁被试验用的工具削成铁屑,总共耗资约15万美元。试验结果发现了能大大提高金属切削机工产量的高速工具钢,并取得了各种机床适当的转速和进刀量以及切削用量标准等资料。
(一)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佳的劳动生产率,这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而达到最佳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理论具体包括:
1.效率至上
通过对工人工时和动作的分析制订科学的工作定额,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
2.精心挑选工人
根据岗位要求挑选最适合该工作的一流人员,并依据科学的培训方案对工人进行培训。
3.标准化原理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4.实行“差别工资制”
按照工人完成的定额和实际表现,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由此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5.劳资双方共同协作
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劳资双方应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努力。
6.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
计划部门制订计划,对工人发布命令;工人则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标准,履行执行职能。
7.实行“职能工长制”
将管理工作予以细分,使所有的基层管理人员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
8.实行例外原则
高级管理人员把例行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权和监督权。
(二)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1.贡献
科学管理理论开创了管理理论的新纪元,对管理实践具有重大积极影响。
(1)开辟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
科学管理理论冲破了传统、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的束缚,将科学管理引进管理领域,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方法将其形成观点和理念来代替个人的判断、意见和经验,开创了实证式管理研究的先河,使管理从经验管理迈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
(2)提出了工作标准化思想:
依靠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程序,使各项工作标准化,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实现了管理专业化:
科学管理理论将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将管理人员和被管理人员的权责分开,为管理理论的实践、验证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鼓励劳资双方合作:
科学管理理论在劳资双方掀起一场精神革命,劳资双方把注意力从如何进行盈余分配转移到如何增加盈余、提高生产率上,鼓励劳资双方合作,追求共赢。
(5)“职能工长制”使管理更加精细化:
精心挑选出来的职能工长对某项具体工作更加精通,在管理中能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2.局限性
尽管科学管理理论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该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而提出的,因而仍具有不少局限性。
(1)缺乏人性化:
把工人视为机器,使工人的体力和技能受到最大限度地挑战。同时,以身体最强壮、技术最熟练的工人,以及最紧张的状态从事劳动为依据制定标准,使得大多数工人无法达到。
(2)忽视了人的多种需求:
把人看成是单纯的“经济人”,忽视了工人的情感、职业安全、个人发展等需求,以及这些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3)管理视角狭窄:
科学管理理论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三)科学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是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改良生产中的各环节、各要素来实现这一目的。临床护理实践亦可视为一种生产活动,同样可以依据泰勒的理论对其进行优化。
1.科学确定护理流程标准与操作规范
为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必须科学确定各项护理工作的流程标准及各种操作规范,使工作有据可依,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例如对住院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各项检查指导、用药指导、治疗配合、饮食活动指导、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标准护理措施为“纵轴”,制订日程计划,详细描述并记录诊疗过程。
2.科学制订岗位职责
根据各护理单元的具体工作内容,科学设定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依据护士自身特点,结合岗位需求合理分配工作,并对其进行规范化培训。例如手术室护士长可根据敷料间的工作内容设置敷料间组长,明确岗位职责,挑选细心、认真、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组长,并对该组长进行针对性培训,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3.合理制订奖惩制度
各护理单元应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制订切合实际的薪酬分配制度,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避免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现象。
4.鼓励护士参与制订工作目标
护理管理人员在制定工作目标时应注意倾听广大护士的意见与建议,让大家认识到提高工作效率对组织和护士本人的意义,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统一。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1841—1925)是法国20世纪早期的机械工程师、科学管理专家、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法约尔早期就参与企业管理工作,并长期担任企业高级领导职务,他的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对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一)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管理的十四项基本原则
①劳动分工原则;②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③纪律原则;④统一指挥原则;⑤统一领导原则;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⑦人员报酬原则;⑧集中原则;⑨等级制度原则;⑩秩序原则;⑪公平原则;⑫人员稳定原则;⑬鼓励创新原则;⑭团结原则。
2.区别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活动是经营活动的一部分。他将企业全部经营活动分为六种,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其中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是其他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3.管理的基本职能
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职能性活动,这些活动概括起来可分为五类,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管理能力的获得
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因此应该在学校设置管理课程,并在社会各个领域普及、传授管理知识。
5.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
法约尔认为,在管理活动中,不同地位的人员应具备不同的知识和能力。对工人来说,技术是最重要的;而对管理人员来说,随着管理等级的不断提升,其管理知识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关链接 管理人员素质
法约尔认为合格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技术能力、商业能力、财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同时应具备六项基本素质:①身体素质:健康、精力充沛、谈吐清楚;②智力素质:理解和学习能力、判断力、良好的适应能力;③道德素质:有毅力、富有责任感、有首创精神、主动、忠诚;④通用知识:熟悉各方面的知识,而不局限于从事的职业;⑤专门知识:从事专项工作应该具备的相关知识;⑥实践经验:从业务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二)对一般管理理论的评价
1.贡献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了管理的“普遍性”:
法约尔强调,所有的机构—工业、商业、政治、宗教等都需要管理。其管理理论是概括性的,所涉及的是具有普遍性的管理问题,能适用于各种行业和部门,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特点。这种对管理“普遍性”的认识和实践克服了当时的狭隘观点,不再把管理局限于某一个范围,而是看成某一方面的活动,强调了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及核心地位。
(2)为管理过程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般管理理论不仅最先归纳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而且特别强调五大职能之间的关联性,强调必须重视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法约尔本人因此获得了“管理过程之父”的美誉,他的理论则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被誉为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2.局限性
一般管理理论最大的局限性在于有些管理原则划分过细、过于僵硬、缺乏弹性,甚至存在矛盾,以至于在实践中管理人员无法完全遵守。以统一指挥原则为例,法约尔认为,不论什么工作,一个下属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并把这一原则当成一条定律。这和劳动分工原则可能存在矛盾,因为根据劳动分工原则,只有将各类工作按专业进行分工,才能提高效率。而现实中某一人员可能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分属两个或更多的上级领导,但这是统一指挥原则所不允许的。
(三)一般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遵循管理原则,保障护理实践工作的有序进行
法约尔提出的十四条管理原则中的多数原则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尽其才与能级对应:
根据“劳动分工原则”和“秩序原则”,在护士选择和岗位安排上应充分考虑到“人”和“工作”的特点,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例如护士甲本科毕业并在临床工作多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工作作风严谨,护士长可安排她为科室总带教老师;护士乙刚刚硕士毕业,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强,但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护理部及其所在科室则应给予机会,除了完成正常的临床工作之外,鼓励其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和带动护理科研工作。
(2)分级管理与权责对应:
根据“集中原则”和“等级制度原则”确定每个护理管理人员的权限,有利于对护理系统进行有序的分级管理;坚持“统一领导原则”,实行医院护理系统的垂直管理,可避免因多头领导而导致的无效管理;坚持“责权统一”原则,在赋予权利的同时授予相应的责任,可避免一味谋求权力而不愿承担责任、工作推诿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3)岗位稳定与人员稳定: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保持护士及护理岗位的相对稳定,以实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序性。例如手术室护士长在分配工作时,应尽量安排由相对固定的护士负责器械管理和特殊药品管理,避免因人员不固定、业务不熟练而导致的效率低下、时间浪费和安全隐患。
(4)公正平等:
护理管理人员要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护士,提高护士的公平感,进而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
(5)鼓励创新:
护理管理人员要注重护士创新能力的培养,给护士提供更多进修学习机会,鼓励护士用评判性思维的方式主动发现、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进行临床科学研究。
2.重视护理管理活动与培养管理人员管理能力
护理管理活动是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组织有序运行的必要条件。有效的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组织的功能,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因此,护理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管理活动的作用与意义。而要想提高管理效能,管理人员就必须强化管理意识,主动学习管理知识,积极寻求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3.重视过程管理
护理管理人员应对护理工作的每个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督促护士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进而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确保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例如在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不仅能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也有助于护理计划的落实。
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他在1910年出版的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中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体系”。该理论强调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他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与泰勒、法约尔并列为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
(一)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1.“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征
韦伯认为,企业应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行政组织体系”。该体系具有以下特征:①明确的分工;②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③合理任用人员;④管理队伍的职业化制度与晋升制度;⑤严格的、不受各种因素影响的规则和制度;⑥理性化的行动准则。
2.权利是组织形成的基础
韦伯认为,组织中的权力分为三种:①传统的权力,由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服从者基于对神圣习惯的认同和尊重而服从;②超凡的权力,来源于对管理人员超凡魅力或模范品格的崇拜和信任;③法定的权力,指依法任命,并赋予行政命令的权力。管理人员依据制度规定而暂时拥有法定的权力,但追随者服从的是制度而非个人。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是最符合理性原则的,其效率是最高的,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都优于其他组织。
(二)对行政组织理论的评价
1.贡献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对后来行政组织体系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1)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他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作为行政组织的基础,设计出了具有明确的分工、清晰的等级关系、周密详尽的规章制度、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韦伯在该体系中强调规则而非个人意志,强调能力而非偏爱,摆脱了传统组织随机、主观、偏见的不足。
(2)重视知识和技术的作用:
在“理想组织体系”中,成员的任用和升迁均以成员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准则,促进了实证科学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3)重视管理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在“理想组织体系”中,管理人员由接受过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专职人员担任,强调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使管理行为更加切实有效、组织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4)重视制度建设和制度管理:
组织中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不应受个人感情的影响。应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加强制度管理。应对每个成员的职权和协作范围做出明确规定,使其能正确地行使职权。人员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守一定的程序和规则,从而减少内部冲突和矛盾,实现管理目标。
2.局限性
韦伯对组织的分析偏于静态研究,过分强调组织的严密性、科学性和纪律性,忽视了组织成员的心理需求及人性发展;过分强调专业分工、职权划分和上下等级秩序,容易影响成员间的协作性和下级成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三)行政组织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行政组织理论强调合理的劳动分工、有明确意义的等级、详细的规则制度和非个人关系的组织模式,这些观点在护理管理实践中值得借鉴。
1.实现分级管理
目前我国医院的护理组织结构有三级管理模式(即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和二级管理模式(即总护士长、护士长)两种,体现了分级管理思想。同时还应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职称等级等因素,以能级对应为原则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详见本教材第八章相关内容)。
2.明确岗位职责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责任。如护理部主任的工作职责包括全面负责医院护理工作,拟定全院护理工作计划,与人力管理部门共同负责护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订,定期检查护理质量和各种计划落实情况,具体负责院内护士的调配,提出护士升、调、奖、惩意见等。
3.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完善护士各项行为准则,并督促护士落实。
4.重视管理队伍
重视护理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为护理管理人员设计合理的、切合个人实际的职业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