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医院
医院(hospital)是对个人或特定人群进行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的重要医疗服务机构,是国家社会主义卫生保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组成包括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仪器设备,具有救死扶伤精神、精湛知识和技术的依法执业的医务人员,有效的规章制度等,从而保证为住院或门诊患者实施正确的诊疗和护理。
一、医院的任务
医院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1982年卫生部颁布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指出:“医院必须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做好扩大预防、指导基层和计划生育的技术工作。”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医院具有以下任务:
1.医疗
医疗是医院的主要功能和中心任务。各项工作都必须保证和服从这一中心任务的完成。医院的医疗工作以诊疗与护理两大业务为主体,与辅助诊疗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为患者服务的医疗整体。医院医疗分为门诊医疗、住院医疗、急诊医疗和康复医疗。门诊、急诊医疗是第一线,住院医疗是重点,康复医疗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教学
医学是实践医学。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在于人员的培养必须经过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两个阶段,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为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毕业后医学人员仍须不断接受医学继续教育,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因此,医院是培养各类医学人才的教学基地,根据医院的性质、规模、等级承担着不同层面的教学任务。
3.科研
医院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科学研究是医院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科学研究,一方面可以解决诊疗护理问题,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促进医学科学和护理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服务于临床,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因此,各级各类医院都要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特点,进行力所能及的科学研究工作,有条件者可成立专业特长方面的临床实验室或研究所。科研任务的比重,也是依据医院的性质、等级而定。
4.预防保健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医院服务范畴不断扩展,包括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如开展社区家庭服务;指导基层做好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及疾病普查工作;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医院也因此成为人民群众健康保健服务的中心。
以上四个任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医院应以医疗为中心,将医疗与其他三个任务相结合,统筹安排工作,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二、医院的种类
根据医院的特定任务、收治范围、隶属关系、经营目的和技术力量等不同划分条件,可将医院划分为不同类型(表2-1)。无论医院是何种类型,当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疫情等特殊情况时,均有义务执行政府指令性任务,包括非营利性医院。
表2-1 医院的类型
注:有的医院兼有几种类型
1989年卫生部下发《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将医院分为三个等级,实行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各级医院的功能和任务有所侧重和区别(表2-2)。
表2-2 医院的分级
三、医院的组织结构
根据我国医院的组织结构模式,医院大致分为三大系统:诊疗部门、辅助诊疗部门和行政后勤部门(图2-1)。诊疗部门是医院主要业务部门,承担门诊、急诊、住院和预防保健等工作。诊疗部门的设置重点因医院的种类而各有不同。辅助诊疗部门以专门的技术和设备辅助诊疗工作的进行,帮助诊疗部门诊断、治疗和照护患者。行政后勤部门承担着管理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的任务,是医院正常、有序、有效运作的重要保障。三大系统相互协调成为有机整体。
图2-1 医院的组织结构
四、门诊
门诊(out-patient department)是医院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窗口,是医院对人民群众进行诊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的第一线。门诊工作直接反映出医院医务人员的精神风貌、医疗护理质量以及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
(一)门诊的设置和布局
门诊具有患者集中、病种复杂、人员流动性大、季节变化性强、就诊时间短、交叉感染可能性大的特点。因此门诊的设置必须以人为本,以突出公共卫生为原则,做到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标识醒目,流程优化,管理到位,让患者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提升诊疗护理服务水平。
门诊应设有导诊台或预检分诊室、挂号处、收费处、预防保健科、注射室、药房、检验科、影像检查室、便民服务中心(应急电话、饮水机、轮椅等)、治疗室、各科诊室(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和候诊室等。候诊室应设在诊室附近,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并有足够座位。每间诊室以设置1~2张诊查桌,2~4张座椅和1~2张诊查床为宜,最好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并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以保护患者隐私。诊查桌桌面摆放常规检查用具、处方单、检查申请单及化验单,并放置有序,有条件的配备有电脑和打印机。室内还应设洗手池和洗手液。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门诊一卡通、自助预约系统、电子叫号系统、多媒体查询触摸屏、电子病历、微平台等现代化信息工具的应用,能及时向患者提供咨询、预约、查询、缴费、宣教等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处处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二)门诊的护理工作
1.预检分诊
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对患者先预检分诊,后挂号治疗,使患者及时正确分诊,从而缩短其就诊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简明扼要询问病史,仔细观察评估病情,做出初步判断,科学合理地安排就诊流向,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诊治。合理的分诊指导也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的有效途径。
2.安排候诊与就诊
患者挂号后,分别到各科候诊室依次就诊,护士应做好相应工作。
(1)准备好各种检查器械和诊治用物,做好开诊前的准备。
(2)维护整洁、安静的候诊环境,维持良好的就诊秩序,做好等待服务。
(3)分理初诊和复诊病案,收集整理各种化验单和检查报告单等。
(4)根据病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将其记录在门诊病案上。
(5)按照挂号的先后顺序安排就诊,必要时协助医生进行相关工作。
(6)随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高热、休克、呼吸困难、出血或剧痛的患者,应立即安排提前就诊或送入急诊室处理;遇年老体弱或病情较重者,可安排优先就诊。
3.治疗工作
根据医嘱执行治疗,如注射、换药、导尿、灌肠等。护士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4.消毒隔离
门诊患者流量大而且集中,易发生交叉感染,因此要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如采集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各种治疗后用物按要求处理;定期清洁和消毒地面、墙壁、桌椅、扶手、平车等。遇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应分诊到隔离门诊就诊,并及时做好疫情报告。
5.健康教育
在患者候诊、就诊、随诊的过程中适时向患者及家属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门诊诊疗环境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和合理用药知识等。健康教育的形式有口头宣传、图片宣传栏、赠送宣传小册子、集体讲解示范、卫生影视等。近年来,新媒体、微平台的应用使健康教育的形式更丰富多样。同时护士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耐心、热情地给予解释回答,并提供合理化建议,从而树立良好形象,赢得社会效益。
6.预防保健
护士经过培训可直接参与健康体检、疾病普查、预防接种等工作。
7.护理门诊
由取得相应专科护士资质的护理专家坐诊,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如PICC护理、伤口/造口护理、糖尿病教育与管理等。护理门诊的出现扩展了门诊护理服务的范畴,是护理学科向多元化、专科化发展的体现。
五、急诊
急诊(emergency department)具有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周转快、突发事件多、不可预知性、时间性强、多学科性的特点,因此急诊科护理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应最优化,达到标准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急诊科的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时间观念、扎实的急救知识、娴熟的抢救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胜任急救护理工作。
(一)急诊的设置与布局
急诊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实行24小时开放服务,收治的多是突发性的急、危、重症的患者,一切以“急”为中心,因此急诊科的设置应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就诊为原则,从而赢得抢救时机。急诊应设在医院交通最方便的位置,接近住院部,环境宽敞明亮,整洁通风,光线充足,设有专用通道和宽敞的出入口,突出醒目的路标及指示牌,夜间有明亮的灯光。各救护车停靠车头一律朝向医院门口。此外急诊应建立绿色通道,加强与临床科室间的衔接,确保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急诊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救治单元,应设立预检分诊处、各诊疗室、治疗室、抢救室、观察室、挂号室、收费室、检验室、B超室、X线室、药房等,从而为急诊患者提供及时连贯的服务。有条件的三级甲等医院可设置急诊科病房、急诊ICU。急救中心(站)应设立院前急救相关设置,如电话等先进的通讯设备、救护车等。有条件的医院可配置装备齐全的监护型救护车、直升机等现代化的急救通行工具。
(二)急诊的护理工作
1.预检分诊
当急诊患者到达时,预检分诊护士应根据患者主诉及主要症状体征,初步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及隶属专科,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即“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遇到传染性疾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及时隔离,做好消毒与疫情报告;遇有危急重患者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及抢救室护士,并根据情况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付费;遇到意外灾害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及相关部门;遇到法律纠纷、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等情况,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应迅速报告医院保卫部门或直接与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并请家属或陪送者留下以配合工作。作为急诊工作的首要步骤,高质量的预检分诊对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抢救工作
(1)物品准备:
完备齐全的急救物品和抢救设备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一切抢救物品应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和定期检查维修”,使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1)一般物品:
血压计、听诊器、张口器、压舌板、舌钳、手电筒、止血带、输液架(或输液轨道)、氧气管、吸痰管、胃管等。
2)无菌物品及急救包:
各种型号注射器和针头、输液器、输液泵、静脉切开包、气管插管包、气管切开包、开胸包、导尿包、穿刺包、无菌手套及无菌敷料等。
3)抢救器械:
中心供氧系统或氧气筒,中心吸引装置或电动吸引器、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心脏起搏器、呼吸机、超声波诊断仪、洗胃机等,条件许可备移动式(手提)X线机、手术床、多功能抢救床。
4)抢救药品:
主要包括中枢兴奋药,升压、降压药,强心、止喘药,抗休克和心律失常药,血管扩张和止血药,镇痛、镇静、解毒药,抗过敏、抗惊厥药,脱水利尿药,激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药,静脉制剂,局部麻醉及抗生素,各种输入液体等。
5)通讯设备:
自动传呼系统、电话、对讲机等。
(2)配合抢救:
抢救工作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和积极配合,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提高危重患者急救的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1)严格按照抢救程序和操作规程实施抢救措施。当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护士应当立即通知医生。医生到达前,护士应根据病情作出初步诊断,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如测量血压、吸氧、吸痰、止血、建立静脉通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医生到达后,立即汇报处理情况,积极配合抢救,正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化,为医生提供有关资料。
2)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及时、准确、清晰地做好抢救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和医生到达的时间,抢救措施落实和停止的时间,执行医嘱的内容及病情的动态变化。
抢救过程中,凡口头医嘱必须向医生复述一遍,双方确定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后,请医生及时补写医嘱和处方。认真检查核对各种抢救药品的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用法等。致敏药物使用前应询问过敏史,做好药物过敏试验;使用毒麻药品时应反复核对无误,确保患者安全;对使用后的空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袋等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进行处理。
此外,急诊科护士还必须承担院前急救护理。在接到急救电话时,应了解患者的伤病情况、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然后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及救护车,尽可能快地到达现场,实施急救和转诊患者。
3.病情观察
急诊设有一定数量的观察床,置于急诊观察室,主要收治三类患者:需要进行短时观察治疗即可回家的患者、暂时不能确诊的患者、已经确诊但因各种原因暂时不能住院的患者。留观时间一般为3~7天。观察室护理工作包括:
(1)入室登记,建立病案;认真填写各项记录,书写病情报告;按护理程序进行护理。
(2)对留观患者要主动巡视,随时观察病情,按时进行诊疗护理并及时记录;做好晨晚间护理,加强心理护理。
(3)做好出入室患者及家属的管理工作,维护观察室良好的秩序,保持观察室环境的整洁安静。
六、病区
病区(inpatient area)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住院患者接受诊疗、护理、休养的主要场所,也是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护理、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因此病区工作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主要环节。
(一)病区的设置和布局
病区作为患者提供健康照顾的主要场所,设置和布局除符合卫生学的要求外,应体现对患者的关爱,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安静、整洁的病区环境,使患者得以良好休养,早日康复。
病区实行科主任、护士长分工负责制,通过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完成医院病区的各项任务。每个病区设有普通病室、危重病室、抢救室、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医护休息室、示教室、库房、配膳室、洗涤间和开水间等。有条件的病区还可设置患者学习室、会客室、阳光房等。护士站应位于病区入口处,最好设在病区的中心位置,缩短医护人员来往路径,同时应与治疗室、抢救室、危重病室相邻,便于护士观察和抢救患者。每个病区应设30~40张病床为宜,每间病室设1~3张病床,配有空调、电视、壁柜、卫生间、床旁呼叫系统、中心供氧装置、中心吸引装置、输液轨道、围帘等设施。危重病室在普通病室设备的基础上增设急救器材、监测仪器等。病区的走廊、浴室、卫生间应设置扶手,供患者行走不稳时扶持。
(二)病区的护理工作
1.按照护理程序开展工作,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合理制订护理计划,全面落实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适时补充修改护理计划。
2.执行医嘱,协助医生完成各项诊疗护理操作技术和抢救工作,杜绝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
3.经常巡视病房,进行病情观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告。
4.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满足患者舒适、清洁、安全方面的需要。
5.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及变化,及时进行心理护理。
6.做好病区消毒隔离工作,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7.负责做好患者的入院介绍、在院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定期组织患者学习医院规章制度,宣传卫生知识。经常征求患者意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并采取改进措施。
8.办理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手续。
9.及时、准确、清晰、客观地书写各种护理文件,并按要求保管。
10.认真做好病区环境管理工作,避免和消除一切不利于患者康复的环境因素。
11.参与护理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