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炎症概述
炎症(inflammation)是十分常见而又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发生于体表的外伤感染和各内脏器官的大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如疖、痈、肺炎、胃炎、胆囊炎、阑尾炎、肝炎、肾炎等)都属于炎症性疾病。炎症名称由来已久,原意是指患病部位发热,好似火焰燃烧。早在公元前30年,古罗马学者塞尔萨斯(Aulus Cornelius Celsus)在他所著《医术》中就已提出,炎症主要表现为患病部位发红、肿胀、发热和疼痛等四大症候。直到1858年,德国著名病理学家魏尔啸(Rudolf Virchow)才把局部功能障碍列为炎症的第五个症候。现代病理学与免疫学研究表明,炎症既是机体的适应性过程,亦是机体包括免疫系统在内所实施的一种防御性过程。
一、炎症的概念
炎症(inflammation)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具有减轻机体受损程度,限制损伤因子在体内扩散和对损伤组织进行修复的作用。其中局部血管反应是这种防御反应的中心环节。血管反应导致血管内的血浆成分和白细胞渗出,渗出的白细胞激活后在损伤部位发挥稀释、中和、局限和杀灭损伤因子的作用,并清除、吸收坏死组织,同时,机体通过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再生,修复损伤组织。炎症实质上是以损伤起始、愈复告终的复杂病理过程,损伤和抗损伤贯穿炎症反应的始终。
炎症是多种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没有炎症的防御性反应,感染将无法控制,创伤不能愈合,器官和组织的损伤将不断加重。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炎症反应对机体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如药物和毒物所致的严重过敏反应可危及患者的生命;纤维素性心包炎引起的心包纤维性粘连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喉部急性炎症水肿可引起窒息等等。因此,了解炎症的两面性,对于正确认识炎症的本质和特征进而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炎症的原因
凡能造成组织损伤而引起炎症的因素,统称为致炎因子(inflammatory agent)。致炎因子种类很多,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生物性因子
最常见且最重要,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原虫、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由生物性因子引起的炎症又称感染(infection)。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和外毒素可直接损伤细胞和组织;病毒在被感染的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坏死;某些具有抗原性的病原体感染后通过诱发的免疫反应而损伤组织,如寄生虫感染和结核。
2.物理性因子
高温、低温、放射线、紫外线、电击及机械性创伤等。
3.化学性因子
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化学物质。外源性化学物质有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一些重金属,以及芥子气等。内源性化学物质有组织坏死所产生的分解产物,蓄积于体内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等。
4.免疫性因子
当机体免疫反应状态异常时,可引起不适当或过度的免疫反应,造成组织和细胞损伤而导致炎症。如不同类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性炎(鼻炎、荨麻疹)、肾小球肾炎、结核和伤寒等;以及自身免疫反应异常导致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组织坏死
缺血或缺氧等原因可引起组织坏死,坏死组织是潜在的致炎因子,在新鲜梗死灶的边缘所出现的充血出血带和炎性细胞浸润都是炎症的表现。
6.异物
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异物,如各种金属、木材碎屑、尘埃颗粒及手术缝线等,由于其抗原性的不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损伤因子作用于机体是否引起炎症,以及炎症反应的强弱不仅与损伤因子的性质、强度及作用时间等有关,还与机体的防御机能状态及对致炎因子的敏感性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