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学实践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慢病防控需要群防群治

我国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烟草依赖等患者以亿计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都以百万、千万计,作为其根源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广泛流行。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我国现行的医疗服务体系极为落后,是一种被动式、碎片化、防治分离、只治不防、越治越忙的困局。医院越办规模越大,毛收入急剧上升,患者人满为患,医生越来越忙,为每个患者看病的时间越来越短,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社会与广大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每况愈下。不断增加但仍有限的医疗资源都消耗在生病以后、疾病复发、急性事件和疾病终末期。没病的等得病,得病的等复发,前不预防,后不康复,投入越多,浪费越大。
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大办健康管理、预防、康复/二级预防和慢病管理的“4S”店。需要主动提供健康慢病管理服务的专业队伍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医患两方主动,有效互动,协调好医-患、患-患、医-医三个关系,开展群防群治,打一场符合中国国情的防控慢病的人民战争。
以冠状动脉支架为例,每年治疗近50万例患者,但做完就“放羊”,缺少系统的随访、术后的康复与二级预防。众所周知,无论一代代支架在生物技术上有多大进展,支架治疗本身是姑息疗法,治标不治本。支架本身是置入人体血管的金属异物,其本身就是即刻与远期血栓形成的风险,支架内也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冠状动脉也会发生新的病变。支架术后阿司匹林、他汀等停药率高,大大增加支架内血栓和新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风险。而且接受支架治疗的广大患者普遍对自身疾病和支架后续会发生什么风险不知情,心中无数,既忧病又忧支架。医疗信息不对称,而网络获取的信息又十分混杂,不少为不实事求是的坏消息。即使适应证适当,手术成功的支架治疗后患者中,虑病和虑支架的焦虑抑郁甚至惊恐发作常见,真正感觉良好者为数不多。
近来,我在全国各地推动支架治疗的患者开展“过好支架人生”的主动服务,线上知识传播与健康知识咨询,与逐渐遍布全国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康复中心地面服务结合,对接受治疗的患者和家庭成员进行个体化的5个处方制定与实施。首先指导患者管理好循证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落实运动、营养、心理(包括睡眠)和戒烟限酒处方。通过这一服务过程,对每个患者进行教育,让他们对自身疾病与支架治疗知根知底,学习自我管理疾病的知识,发挥患者与家庭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手机微信或短信,实现服务团队与患者/家属互动的长期主动随访机制。最近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看到在成立不久的心血管预防康复中心接受管理服务的支架术后患者精神面貌、生活质量的巨大改善,用药依从性的大幅提高,感到十分欢欣鼓舞。我们又进一步组建接受支架的患者“过好支架人生”俱乐部,建立患-患的微信群,促进同病相怜的患者之间互动,交流防治经验。我们又把从事心血管预防与康复的网点连接起来,形成医-医协作团体,对更广大的支架治疗的患者做好长期的服务。
当前盲目攀比支架数量,不做术后随访管理是极不负责任的医疗行为。一对患者不负责,二对医生的职业不负责,三对支架技术不负责,四对医保不负责,浪费医疗卫生资源。
与接受支架治疗的患者一样,所有慢病患者都是终生带病生存,没有根治性技术,都必须有长期终身的全面、全程管理服务和关爱。这就迫切需要在这次医药卫生改革中,从根本上变革现有的医学模式、医疗服务体系与结构、医疗资源配置,尤其是付费机制,做颠覆性变革,大办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的“4S”店,发挥医患双方积极性,做好全社会动员,群防群治,走出一条控制慢病流行的成功中国路,实现健康中国梦。
(胡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