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礼腹部外科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缅怀先师 铭记教诲——纪念钱老师诞辰103周年

钱老师离开我们已快五个年头了。

“学无止境,对病例须多思考,合理分析后定论,应能避免误诊;医乃仁术,视患者如亲朋,权衡得失,当可避免误治。”这是2006年1月,钱老师92岁高龄的时候在杭州家里提笔给我写下的谆谆教诲,以此勉励学生,并嘱“谨以此联阐明行医之道,以此自励,更用以教育后辈。”至今,每当我诊治患者时,老师在他书桌上给我写下这副“对联”的情景都会浮现在眼前,他的教诲总是不断地在我的耳边响起,并时时自责自问,自己有否做到老师所说的那样对待所治的每一位患者。

我就读于温州医学院(现改名温州医科大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1975年毕业后分配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1979年考上钱礼教授的研究生,跟从先师从事肝胆外科的临床研究。毕业后重回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从事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所以,从本科学习入门到青年时代的培养过程,我完全是得益于钱老师的严格教育;从医执教40多年,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老师的影响与教导。在我中年时期,老师还不时地给予鼓励和要求、什么算成名和怎样可成家的教诲。早在我本科生时,外科学总论与肿瘤概论便是钱老师授课的,当时他来上课的情景至今仍印刻在我的脑子里——他头发梳理得非常光亮,衣着整洁的中山装,穿着棕色擦得锃亮的皮鞋,习惯性地背着双手从教室侧门口走进来,那风度翩翩、举止优雅的形象给学生们留下了为人师表的深刻印象;讲课时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生动形象的表述技巧,则让学生终身不忘。为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记得讲到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时,因没有挂图,他当场解开自己的领扣作屏气状,将其自己所患的颈前深部海绵状血管瘤膨胀起来展现给学生看;讲到胃小弯溃疡时,举自己患胃小弯溃疡提前手术治疗获得良好预后,而另一位教授则因延误手术导致溃疡癌变致死的沉痛教训。他上课时的生动情景和善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深受师生的欢迎与好评,而钱老师本人更是每一位学生崇拜的偶像。每位经他教过的学生在回忆起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活时,无不提及对钱老师音容笑貌的深刻印象。

我给医学院的学生第一次上课,是在1975年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医院工作的第二年。当时,自己的外科基础与理论都还没有打好,更谈不上教学经验,要给学生上大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受上课的任务后,马上到图书馆找参考书、备课、写讲稿。然后,请钱老师修改讲稿并进行授课指导。那时老师已是60多岁了,但总是不厌其烦对我的讲稿认真地进行修改,甚至不放过一个个标点符号。特别是对授课时间的掌控、课时的分配,如何对一般内容与重点内容区分对待讲解,都作出了详细的指导;对授课过程中如何书写板书,如何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也给予了细心的指点。我上课时钱老师还专门从家里步行几里路到学校听我讲课,课后对课堂效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给我鼓励。老师指导的虽是一节课,但他的鼓励与肯定却给了我这一生职业生涯的信心与勇气,也一直是我40多年行医执教可贵的动力与鞭策。

在临床工作中,老师来科室作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的点点滴滴也令我终身不忘。当时,一旦知道次日主任查房是钱老师,每位医生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谁也不敢怠慢。因为,他来查房那天,从学生到科主任不管是哪一级的医生都必须到,从病历书写到专业的基础再到临床实践与进展都是他查房关注的内容。提问时一般都是先从管床的学生开始,逐级向上直问到主任医师或行政科主任。查房中提的问题有时是很难从一般的教科书中找到答案的,如问“急性胆囊炎时,墨菲征(Murphy征)在什么情况下阴性?腹部体格检查少了什么检查是不完全的?你会做疝修复手术吗?能保证不复发吗?用什么修补缝线或材料最为合适?等等。他所提出的类似问题不断地启发着学生和青年的医生去思考与查找答案。他主持的临床病例讨论会和他参加的外科学术会,气氛异常活跃,讨论时以身作则,解剖自我、挑战权威。他曾不止一次地在各种大小会上举失败的病例,毫不留情地将他年轻时因为对一例慢性胰腺炎的患者做了胰十二指肠切除预后不良的沉痛教训,作为反面教材告诫后辈。探讨学术上的问题时不唯上、不崇洋、不留情;对待医道从不虚假,对待医术认真细致。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极力强调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逻辑辩证思维方式,充分理解与应用“同病可有异症,异病可以同症”的临床病象来分析与鉴别每一个病症,当可对患者作出一个合乎实际病变的临床诊断,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反对外科医师“刀匠”风、跟风随意。主张在针对患者实施手术时,都需认真地思考和深入探讨手术方式的设计是否为最佳考虑,在他一篇“论胆道再次手术评价”的文章中强调“人工不如天工之妙”的道理,认为任何手术方式、不管你如何巧妙地设计都不如原有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经常讲到“切除一个脾脏极为容易,但要再移一个就难了”,强调不要草率地做手术,甚至为了手术而手术。他对胆道疾病研究造诣极深,极力强调不要随意去破坏胆道括约肌的完整功能,以保留原有的解剖生理通道是最佳的选择。如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适应证是否有点过宽?是否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想当年他所营造的外科学术风气异常浓厚,也正是有了他这种严格要求自己的优良品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作样板,培养和造就了一代代年轻的医生。

老师对学科建设与科研也极为重视,我们外科胆道研究室(当时只有10平方米的实验室,仅能完成一些简单胆石的化学分析)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钱老师任外科主任的时候建立起来的。由于他的高瞻远瞩,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努力,终于从建立初期的基础实验室,成为医院里有相当规模和设备配置的浙江省重点学科的肝胆胰外科实验室,承担着温州医科大学外科研究生教学、科研等重大任务。钱老师注重科研目标定位、瞄准学科前沿,强调专业细化深入、主攻方向专一,并与时俱进地不断调整专科设置,适应学科发展,培养和造就专业人才。我院的肿瘤外科(专治甲状腺、乳腺和直肠肿瘤)就是那时由他主张成立的,为浙南闵北地区的肿瘤患者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恢复研究生培养后的第二年,我院以他作为导师招收了首批外科研究生。在这一基础上,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普外科已成为温州医科大学和浙江省的重中之重学科,具有外科硕士点与博士点。学科队伍后继有人,有博士生导师资格数人,硕士生导师数十人,已培养出十多名博士研究生和上百名硕士研究生。临床科研工作成绩斐然,本学科对肝胆胰疾病,特别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外科临床与基础的研究已进入了很深的层次,2017年学科获得了一项有关急性胰腺炎临床、基础研究的中华医学奖一等奖。

钱老师行医执教一丝不苟,其治学严谨、标准极高是我们的楷模。我曾在他写《腹部外科学》(第2版)时,做过他的书写秘书,帮助誊写一些稿子。记得当时大约是20世纪70年代末,有一期《国外医学》杂志外科分册,他在阅读时发现其中有一篇介绍Warrren手术方法的文献综述,仅仅一个页面就“Warrren”一个人名竟有5处印刷排版错误。他在写书时对一个句子,乃至每一个字,都必须认真地推敲,仔细核对,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和标点。要求做到文句通顺易懂、措辞优美达意、逻辑科学合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从课题设计、研究计划、科研方法、资料收集、统计分析和讨论,都分别给予详细的指导。对学生的研究课题和论文,特别强调立题要有充分的依据,讨论中主题要突出,阐述的观点一定要鲜明。对论文书写要求做到规范,对文字修辞、语句的推敲,到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必须一一认真修改。确保每一个科研课题、每一篇经过他亲自修改的论文,都给后人留下一些有益的经验及教训。

在我与老师多年相处的时间里,对我人生的影响除了教我如何做事做学问之外,还有是教我如何做一个正直的、有善心的、光明磊落的人。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正如裘法祖院士给他的评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一样。钱老师真的是做到了。他出生在教书人家,家境清贫,记得老师告诉我,他小时候很调皮,其父对他要求非常之严格,而母亲则极为慈祥,并有溺爱的“小名”在身,但因深受家庭良好和严格的教育,从小谨记家训,深得“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之古训的影响。从1935年考入上海医学院(现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于1941年毕业,他秉承了母校“尊重科学,尊重病人”的校训,先后到重庆、贵阳和南京中央医院(现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前身)工作,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在抗战时期做过战地医生。1947年来到杭州,受聘于杭州市民医院(现杭州市第一医院),后转入浙江医学院从医执教。1958年听从组织的安排,已是43岁的他作为首批“温医人”来到温州创办温州医学院。他只身来到温州,也正是在创业时的温州医学院,写下了《腹部外科学》,教育着我们一代一代的外科医生。在他所经历的行医执教道路上,在严父的教育下,能耐得住一身清贫,不辞劳苦,淡泊名利,教学育人,孜孜不倦。他亲自编写过38万字的《外科学总论》讲义,1973年出版了130万字的《腹部外科学》(第1版),1980年再版修订,至他92岁高龄时,作为主审将原来的《腹部外科学》(第3版)改名为《钱礼腹部外科学》。他为了医学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心血,先后出版了六部外科专著,两次《腹部外科学》的再版与一次的改版,这在世界上都是为数不多的,或者是绝无仅有的。

老师是一位正气感很强的知识分子,1979—1984年任温州医学院一任院长,1983、1984两届学生全国毕业考分别名列全国第二名、第三名。在担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敢于在人民大会堂选举时直接合理地进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要增补科、教、文、卫委员,以体现国家对文、教、卫的重视。这是何等的大胆与无私!事后说“当时我所考虑的只是国家的利益,别的并未多想。”我想这本《钱礼腹部外科学》的出版与再版,也是他当年想的“只要对人民健康有益,对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有贡献,对抢救病人有利,对培养与造就我国的医学事业接班人有用,并不考虑个人的得失”吧!

这就是值得我们永久尊敬的老师,一代名师,一代宗师!

张启瑜

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7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