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篇 抗菌药物及细菌的耐药机制
由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或化学半合成的抗生素、各种全化学合成类及从动植物中提取的抗菌药物等,是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被用于治疗人和动物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已达几百种。但是,随着这些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也逐渐产生并在不同的细菌间、地域间播散,目前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出现有与其相对应的耐药性细菌,而且临床上常见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和作用机制不相关的抗菌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菌。
按照达尔文“适者生存”的原则,可以说“有抗菌药物就有细菌的耐药性”。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既有抗菌药物不当使用和滥用的因素,也有细菌本身生长和进化的原因。本篇首先介绍常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从细菌DNA、RNA、蛋白质和代谢四个水平,阐述细菌耐药的产生机制,包括细菌耐药相关DNA的突变、耐药基因在同种和不同细菌间的转移、小RNA在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细菌产生抗生素灭活酶、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和膜渗透性因素导致的抗菌药物摄取减少、及细菌通过代谢调节和生物膜,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机制,并综合分析细菌多重耐药性形成的因素。细菌作为结构简单的原核生物,具有快速生长的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细菌能够快速应对环境中抗菌药物的杀伤和抑制机制,进化出耐药菌株,在抗菌药物的筛选作用下,产生我们在临床中所见的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