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概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公共卫生的定义

公共卫生的英文是public health,中文翻译为公众健康或群体健康。在国外,公共卫生就是指公众健康,但是在我国,因受到前苏联以卫生(hygiene)为要的影响,习惯称之为公共卫生,这种说法一直沿用至今。中文的卫生包括英文hygiene和sanitation两个概念。在现代英语词典里,hygiene的解释是为了预防疾病保持个人及其生活和工作环境清洁的实践行为;而sanitation的解释是为了保持环境清洁而使用的设备和系统,尤其是对人粪尿的清除。 hygiene更倾向于指个人卫生习惯,而sanitation主要指对垃圾和废物处理的工程系统。从现代专业意义上讲,hygiene指人类为了保护健康而采取的一切卫生实践行为,而sanitation则是防止与废物危害接触的卫生学措施。
在中国,公共卫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公共卫生就是指疾病的预防控制,它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学与行为学,以流行病学为支撑学科,主要研究传染病的三环节两因素,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以及通过高危人群策略和全人群策略解决疾病及其防治问题;广义的公共卫生以促进人群的全面健康为目的,是人群健康的基石,理论基础主要是社会学和公共卫生学,通过多学科的共同支撑获取多方位的证据,主要关注卫生公平性、卫生政策和环境影响,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使得公众获得长期的、根本性的健康收益。由于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二元结构和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仍然存在,我国医改的目标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公共卫生政策作为一种公共政策,能够直接影响和覆盖到更多的人群,因此,率先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
公共卫生的目标是为人类健康服务。健康是一种基本人权,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包括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生物学及卫生服务等因素。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耶鲁大学Winslow教授认为“公共卫生是一门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增进身心健康与效率的科学与艺术;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和效率的科学和实践。有组织的社会努力包括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控制传染病、教育公众保持个人卫生、组织基本医疗和护理服务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发展有效的社会机制以保证每个人拥有足以维持其健康的生活水准,使得每个居民享有其健康和长寿权利。”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52年采纳了Winslow对公共卫生的定义。1988年英国的艾奇逊·唐纳德爵士提出,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共同努力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科学与艺术。1995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即现在的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指出,公共卫生就是履行社会责任,以确保提供给人民维护健康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生产、生活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这个定义由于包括了为数百万被其他医疗机构拒之门外的人群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因而给美国的公共卫生机构赋予了重任。
中国政府在2003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对公共卫生提出了自己的定义:即通过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以达到预防疾病及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因此公共卫生以社会公正为价值基础,以内在的服务社会为特征,包括不断扩展的服务内容与服务目标,各级政府承担基本责任,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预防为主要策略,各系统人员合作,为实现人群健康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概括地讲,公共卫生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群健康,延长健康寿命,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服务,其研究对象和工作目标是人群。公共卫生工作的实质是发展公共政策和实践健康促进,这需要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同时,公共卫生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非单纯卫生技术问题,公共卫生的实施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求全社会动员和多部门参与;特别强调的是,公共卫生是社会回报周期较长的事业,要有一支具有奉献精神,受过良好教育和多学科背景的公共卫生队伍作为技术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