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九节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是因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颅内化脓性感染。多继发于败血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原菌
一般认为与败血症一致,但并非完全如此,因有些脑膜炎可无败血症,病原菌可直接侵入脑膜或只有短暂的菌血症后即引起脑膜炎。1周以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尤以大肠埃希菌最多,其他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沙门菌等均可为化脑病原菌;1周后感染者则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尤以葡萄球菌多见,其次为肺炎球菌、链球菌等。国外以GBS最多,其他如李斯特杆菌及大肠埃希菌性脑膜炎均易见到。至于脑膜炎双球菌、流感杆菌性脑膜炎则很少见。
2.感染途径
(1)产前感染:
极罕见,如母亲患李斯特菌菌血症时,该菌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流产、死胎、早产。
(2)产时感染:
患儿常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难产等病史。
(3)产后感染:
为国内新生儿化脑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病原菌以金葡菌最多,大肠埃希菌次之,多由脐部、受损皮肤与黏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侵入血液循环再到达脑膜。
【诊断】
1.病史
(1)宫内感染有孕母妊娠晚期感染史、羊水早破18小时以上或羊膜绒毛膜炎病史。
(2)产时感染有产程中吸入被病原菌污染的产道分泌物或断脐不洁史。
(3)生后感染多因密切接触者有呼吸道感染史。新生儿败血症、脐炎、皮肤感染史以及反复接受侵入性操作史。
2.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与败血症相似,但常常更重。
(2)特殊表现:
1)神志改变:
烦躁、精神萎靡、嗜睡、易激惹、惊跳、突然尖叫等。
2)眼部的异常:
双眼无神,双目发呆,落日眼,眼球震颤或斜视。
3)颅内压增高表现:
前囟紧张、饱满或隆起,骨缝分离,由于新生儿颈肌发育很差,颈项强直较少见,常缺乏脑膜刺激征。
4)惊厥:
30%~50%可出现惊厥。可仅表现眼睑或面肌小抽动如吸吮状,一侧或局部肢体抽动,可出现划船、踏车样动作,亦可出现阵发性发绀、呼吸暂停等。
3.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1)压力:
>2.94~7.84kPa(30~80mmH 2O)。
2)外观:
混浊或毛玻璃样,也可血性,少数可清晰。
3)白细胞:
>20×10 6/L。
4)蛋白:
足月儿:>0.1~1.7g/L;早产儿:>0.65~1.5g/L。若>6g/L,预后差。
5)葡萄糖:
<1.1~2.2mmol/L(20~40mg/dl)或低于同期血糖的50%。
(2)涂片及培养:
是确诊病原菌的可靠依据。
(3)血常规:
白细胞增多,以中性增高为主,多见核左移及中毒颗粒。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
(4)免疫学检查:
乳胶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可测定菌体抗原。脑脊液鲎溶解物试验阳性者可确诊为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4.头颅B超及CT检查
可以帮助诊断脑室膜炎、硬脑膜下积液、脑脓肿、脑积水等,还可随访疗效。用于尽早发现及监测并发症。
【治疗】
1.抗菌治疗
选择能通过血脑屏障良好的抗生素。越早越好,当病原菌尚未明确前,可根据本地区的常见病原菌选用抗生素,应选用易透过血脑屏障、毒性小的杀菌药物;静脉给药;用药后48~72小时应复查脑脊液,如病程无好转,则需更换抗生素;培养阳性者则按药敏选药。疗程2~3周。
2.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对控制脑水肿,减少炎症渗出及并发症,减轻中毒症状等均有作用。地塞米松每天0.6mg/kg,每6小时一次,连用4天。
3.脱水剂的应用
有严重颅压高症状者需用20%甘露醇,每次0.25~1g/kg,每天2~3次,或加用呋塞米每次1mg/kg,静注。
4.一般治疗和支持疗法
加强护理,及时对症处理,可予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
【并发症及处理】
1.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穿刺,每次放液不超过15~20ml,每天或隔天一次,至症状消失为止。有积脓者可注入抗生素。保守疗效不好者可手术治疗。
2.脑室炎
侧脑室穿刺注入抗生素。
3.梗阻性脑积水
引流手术。
【预防】
预防新生儿感染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张金晶 王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