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健康卡应用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居民健康卡的建设与发展

居民健康卡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要求,落实信息惠民工程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居民与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相互之间、医疗机构与社会公共服务等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共享的纽带和关键环节。自2012年首次发行居民健康卡以来,在各地积极推动下,借力我国智能卡产业与医药卫生行业整合、金融磁条卡向IC卡迁移等大趋势,“十二五”期间,居民健康卡发行工作整体格局初步形成,惠民服务应用成效初显,应用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建立,居民健康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预期相比仍有差距,同时在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第一节 智能卡应用发展概况

一、IC卡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IC卡产业及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伴随着中国政府启动“金卡工程”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这短暂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的IC卡产业及应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走过了启动阶段,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
如今IC卡行业已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目前,IC卡已在我国通信、金融、交通、医疗、社保、公安、税务、旅游、石油石化、城市建设及公用事业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累计发卡量已超过百亿张,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提高各部门、各行业及地方政府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IC卡应用不断深入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百姓生活中。IC卡应用迅速拓展,提高了全民的信息化意识,促进了互联网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
随着中国IC卡市场的逐步成熟以及进入微利时代,市场发展的程度最终取决于IC卡的应用水平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加强行业规范,推动IC卡企业由产品和技术型转向应用和服务型,将成为中国IC卡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受到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新兴支付方式以及扫码、刷脸等认证技术对传统IC卡应用领域的冲击,IC卡发卡总量持续走低,难以继续按传统思维观念策划发行新的行业应用卡,因此IC卡行业进入了稳定、健康发展时期。
二、国际上IC卡的应用发展及现状
银行IC卡最早于1985年出现在法国。1995年前后,IC卡在金融领域得到较普遍的应用,当时主要以电子钱包等小额支付为主,除了在少数国家获得局部成功外,在绝大部分地区的发展状况不佳。1999年,国际卡组织调整了IC卡的发展重点,开始大力推广借记/贷记卡的IC化,也就是所谓的EMV迁移。与电子钱包的定位不同,EMV迁移主要是为了防止日益增长的卡片欺诈和促进金融支付多样化,是卡片支付介质的一次革命,对所有卡支付的相关行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个明显表现就是,发卡机构EMV迁移的重要动力已逐渐演变成为通过EMV迁移开发多功能卡、非接触卡等创新产品,实现产品差异化,争夺银行卡市场份额。
目前,各国基本上都遵循EMV规范,正在积极推行由磁条卡向IC卡的迁移。从全球各区域EMV迁移情况看,西欧和加拿大、拉美、加勒比地区迁移速度最快,迁移率达到85%,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迁移率已达到100%。第二梯队是非洲、中东和东欧,迁移率超过70%,非洲和中东地区在存量磁条卡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便启动了EMV迁移,因此迁移率较高;而东欧地区国家加入欧盟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了这一地区的EMV迁移步伐。处于第三梯队的是亚太地区和美国,迁移率分别是45.7%和58.5%,亚太地区国家的迁移进展差异较大,由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起步较早,基本完成了EMV迁移,而中国在2011年才启动迁移,并且银行卡数量庞大,从而导致亚太地区整体EMV迁移率偏低;而美国的信用体系比较完善、欺诈率较低,大量发行和使用磁条卡,EMV迁移较慢,直到2014年才开始大量发行EMV卡。截至2017年底,全球EMV卡发行量达到72亿张,迁移率达到54.6%。
随着EMV卡发行量的增加,EMV卡的交易占比逐年攀升,全球范围内银行卡交易中EMV卡的占比已达到63.7%。
2004年中国银联开始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并于当年实现了银联卡在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受理,揭开了我国银行卡产业主动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新篇章。截至2017年末,我国已经在境外48个国家和地区总计发行银联卡近9000万张。
三、中国IC卡的应用发展及现状
近几年来,中国的年发卡量均超亿张,已成为世界IC卡应用发展最快的国家。目前,IC卡已经广泛地应用在金融、社保、通信、医疗、交通、税务、身份识别、电子商务等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
(一)身份识别
1.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是用于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身份证明文件。1984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并且开始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2003年6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居民身份证法》,并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3月29日起,中国大陆正式开始为居民换发内置非接触式IC卡智能芯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二代身份证表面采用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使用个人彩色照片,并可用机器读取数字芯片内的信息,发放量累计超过15亿张,成为国内发行和使用规模最大的身份证件。
2.2014年5月,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开始启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参照有关国际标准设计制作的卡式证件,往来港澳签注不再采取贴纸的方式,而是直接打印在证件背面,可重复擦写。新版通行证采用了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安全性非接触式IC卡芯片,与电子普通护照相似,可存储持证人个人资料及证件、签注签发管理信息,并使用成熟的数字化防伪安全机制进行保护。
3.2017年4月,电子往来台湾通行证开始启用。电子往来台湾通行证参照有关国际标准设计制作的卡式证件,内嵌非接触式IC卡芯片。前往台湾签注不再采取贴纸的方式,而是直接打印在证件背面,并可重复擦写。成人电子往来台湾通行证有效期延长为10年,对未满16周岁的仍签发5年有效通行证。
4.2012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普通护照在全国启用。电子护照是一种内置了含有持照人生物特征信息的微小射频识别非接触式芯片的护照,可以利用人脸识别或签名等生物特征识别功能来证明旅行证件持有人的身份。电子护照的非接触芯片带有数字签名,以保证生物特征资料及护照完整。现今阶段生物特征识别包括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和虹膜扫描。在传统护照的封面或者当中的某一页嵌入电子芯片,持照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照片图像、指纹等个人信息储存在芯片内。电子普通护照继续保留了现有护照的各项功能,同时采用更为可靠的数字加密技术、更加先进的印刷防伪技术以及更加美观的主题图案,既确保了电子普通护照的高安全性,又展示了国家形象。
(二)金融领域
金融IC卡又称为芯片银行卡,是以智能卡芯片作为介质的银行卡。芯片卡容量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微型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多种功能,为持卡人提供一卡多用的便利。金融IC卡由商业银行(信用社)或支付机构发行,遵循金融行业标准,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现金存取等全部或部分金融功能,可以具有其他商业服务和社会管理功能的金融工具。市场上有两种金融IC卡标准,一种是国际上应用较多的EMV标准,一种是中国人民银行的PBOC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基于EMV标准,结合中国银行卡市场应用的特点形成本地化的金融IC卡标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业内简称PBOC标准)。2005年3月13日,发布行业标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JR/T 0025-2005),即PBOC2.0标准,中国工商银行于2007年11月推出国内首张PBOC2.0标准信用卡。2011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磁条卡”向“芯片卡”的迁移工作。中国银联和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分期分批完成交易转接清算、受理、发卡系统升级,采取“到期换发与新增发行”相结合的过渡发卡方式。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全面启动金融IC卡发行工作,金融IC卡大规模发行。2013年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行业标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JR/T 0025.3-2013),即PBOC3.0标准,扩展金融IC卡的应用场景、提高交易安全性。国务院和人民银行出台多项措施和意见,大力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卡多应用,使其成为国家促进信息消费的有力手段和政府实施金融信息惠民工程的可靠保证,极大地促进了金融IC卡发行和应用。
中国银行卡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截至2017年底,全国银行卡发卡总量超过67亿张,金融IC卡累计发行量已近40亿张。金融IC卡不仅应用于金融领域,同时金融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卡,广泛应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健康、公共交通、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公共服务等诸多领域,为信息惠民、服务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社会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简称社会保障卡,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由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用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领域的集成电路(IC)卡。社会保障卡作用十分广泛,持卡人可以办理养老保险事务;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申领失业保险金;申请参加就业培训;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和申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网上办理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等。截至2017年底,社会保障卡发放已达到10亿张。
(四)健康服务
居民健康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拥有的,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用于身份识别,满足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的基础载体,是计算机可识别的CPU卡。居民健康卡卡号编码规则、卡介质、卡面要求、终端接口要求、卡数据标准、数据安全要求、卡片应用等方面必须符合《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的规定。
2011年12月30日,原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从此启动了我国居民健康卡的发行工作。2012年3月3日,全国第一张居民健康卡在郑州发出,截至2017年底,我国累计发行居民健康卡约1亿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