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五十年临证经验传承精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辨证治疗甲状腺疾病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的神经、精神兴奋性增高、代谢旺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多发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该病近年来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中医学中没有近似甲亢的病名,但有类似甲亢的记载。古人将甲状腺肿大类疾病统称为“瘿病”或“瘿瘤”,将与甲亢有关的甲状腺肿称为“瘿气”;而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甲亢,隶属于“消渴”“惊悸”“振颤”的范畴。
林兰教授认为,甲亢多由情志内伤所致。诚如宋代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瘿瘤证治》中所说“夫血气凝滞,结瘿瘤者……随忧愁消长”。甲亢的发生,多因患者长期喜怒忧思,久郁不解,或突受精神刺激,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津凝成痰,痰气交阻,日久则血循不畅,气、痰、瘀壅结颈前,故渐起瘿肿。气郁日久,肝经郁火留伏体内,再加之情志内伤,则瘿肿加重。本病初起多实,病久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实为气郁、痰阻、血瘀、郁热,虚为肝肾阴虚、心肾阴虚、气阴两虚。
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林兰教授对甲亢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将该病分为四个证型,即气滞痰凝、阴虚阳亢、阴虚风动和气阴两虚,分别代表了疾病的不同状态。
(一)气滞痰凝
主要症状:颈前正中肿大,质柔软或偏硬韧,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舌质红,苔薄腻或黄,脉弦滑或兼数。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自拟甲一方(广安门医院院内协定处方)。
柴胡、白芍、枳实、半夏、山慈菇、土贝母、连翘、砂仁、郁金等。
按语:本病初起,情志抑郁不遂,气机不畅,肝气不舒,疏泄失职,水湿停聚,气不行血,血运迟缓,进而痰凝血瘀,肝气痰上逆,聚结于颈,则成瘿肿。方中以四逆散合化痰、软坚散结之品,但绝不用海藻、昆布、海带等含碘丰富之药物,以免加重甲亢病情。柴胡、白芍、枳实为四逆散主药,四逆散方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其中柴胡、枳实相配,一升一降,解郁开结以疏达阳气,增强疏肝理气之功;柴胡、芍药相伍,一散一敛,疏肝而不伤阴,且有相反相成之效;芍药、甘草相合为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柔肝缓急;枳实、芍药相配为枳实芍药散,调和气血。即“治其阳者,必调其阴,理其气者,必调气血”。肝气得舒,血行通畅,痰瘀得解,则瘿肿自消。半夏,辛苦,温。味辛具走窜之性,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用于气滞、痰凝、血瘀等证,因此可治瘿瘤。山慈菇甘、微辛、寒,直下力峻,功擅清热解毒、散结化痰。《本草正义》曰:“能散坚消结,化痰解毒,其力颇峻。”郁金辛苦,辛能行气,苦能泄闭,入心肝二经,即入血分,故能行气解郁,使肝气得舒,气机通畅,则积聚自散。《本草正》曰:郁金“单用治结聚气滞”。砂仁辛散温通,香而能窜,入脾胃经,主散结导滞,行气下气。土贝母味苦,性平微寒,入心、肝二经,散结解毒,治瘰疬痰核。
(二)阴虚阳亢
主要症状:颈前肿大,质柔软或偏硬韧,烦热易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心悸不宁,眠差,食纳亢进,消瘦,口咽干燥,月经不调,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化痰散结。
方药:自拟甲二方(广安门医院院内协定处方)。
生龙骨、磁石、白芍、生熟地、钩藤、太子参、连翘、浙贝母、五味子、枸杞、夏枯草等。
按语:20世纪70年代,林兰教授曾对102例甲亢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发现阴虚阳亢证型占82%,居绝大多数,为本病的基本证型。林兰教授认为,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柔顺之性而致气机郁滞。肝郁气滞则冲任不调;肝阴不足则血海不能按时充盈。肝郁日久化火,致肝火内盛,火热反灼阴津,水不涵木,亢阳莫制,故致阴虚阳亢,病变由实转虚。方中生龙骨味甘补益,微寒清热,甘寒化阴养阴,质重祛怯,入心经,养心安神,用于治疗甲亢所致的心悸失眠。还可入肝经,平潜上越之肝阳,故可平肝潜阳,常用于阴虚阳亢之证。磁石咸寒质重,能镇能纳,能上能下,镇浮阳而益肾阴,镇真精使肾水不移,坠肝火而潜肝阳,镇心血使火不上逆,常用于阴虚阳亢所致之心悸失眠等。此外还可重镇安神。生龙骨配磁石,滋阴潜阳、重镇安神。白芍苦能补阴,酸能收敛,又入肝经,故能平抑肝阳,常用于肝阳上亢之证。生地性凉而寒,善于滋阴凉血,养阴生津,生血脉;熟地补血生津,滋肾养肝。二药伍用,相互促进,共奏滋阴补肾,益精填髓之功。钩藤甘、微寒,入肝经,既能清肝热,又能平肝阳。《药性赋》曰:“钩藤甘寒,专解痉,功在清热、息肝风。”枸杞子味甘性平,功专滋补,又入肝肾,故凡肝肾阴亏之候,皆为所宜。《本草经疏》:“枸杞子,润而滋补……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还可补血安神。五味子甘酸,入心肾二经,可益心肾之阴而宁心安神。夏枯草味苦辛,性寒,辛可调达肝气,肝气调达,肝血得济,肝阴得养而制肝阳。且辛还可行气解郁,行血散结,用其苦以化痰理气,祛痰软坚,为治瘿要药。
在此基础上还拟定出院内制剂甲亢宁胶囊,以滋阴潜阳,化痰散结。该药在临床当中得到了广大甲亢患者的认可。
(三)阴虚动风
主要症状:颈前肿大,质柔软或偏硬韧,怕热多汗,眼球突出,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手指及舌体颤抖,甚至全身颤抖。舌质红少苔,脉弦细。
治法:滋阴补肾、息风止痉。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生地,麦冬,五味子,山萸肉,山药,远志,生龙骨,磁石,夏枯草,连翘等。
按语:林兰教授认为,甲亢的病变部位在心、肝、脾胃、肾,其中又以肝、心、肾为主。肝阴不足,阴精不能上奉清窍则头眩耳鸣;穷必及肾,乙癸互致匮乏,木失水涵,则肝风内动。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则心悸、失眠、多梦。方中以地黄、山萸肉滋阴补肾,麦冬、五味子滋补肺肾,加入连翘、夏枯草以清热散结,磁石、龙骨收摄浮阳,共达标本兼治之效。
(四)气阴两虚
主要症状:颈前肿大,质柔软或偏硬韧,易汗出,倦怠乏力,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失眠多梦,手指颤抖,眼干,目眩,大便稀溏。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方药:自拟甲三方(广安门医院院内协定处方)
玄参,麦冬,夏枯草,生龙骨,砂仁,土贝母,山慈菇,五味子等。
按语:林兰教授认为,甲亢患者因肝气郁滞,日久化火,形成肝火内盛。肝旺势必克土、刑金、扰心、伤肾。耗气伤阴,肝阴亏虚,筋脉失养;火郁伤阴,心阴亏虚,心失所养。气阴亏虚,卫表不固,肢体不荣。针对该证,林兰教授应用自拟甲三方进行治疗。方中玄参禀至阴之性,其性寒,其味甘。甘能滋阴,寒能退邪热,凉润滋肾。可泄痰热、化瘰疬。麦冬味甘性寒,甘寒益阴,功专养肺阴,润肺燥,清热滋阴。夏枯草味苦辛,性寒,辛可调达肝气,肝气调达,肝血得济,肝阴得养而制肝阳。辛可行气解郁,行血散结,用其苦化痰理气,祛痰软坚,为治瘿要药。生龙骨味甘补益,微寒清热,甘寒化阴养阴,质重祛怯,入心经,养心安神,用于治疗甲亢所致的心悸失眠。还可入肝经,平潜上越之肝阳,故可平肝潜阳,常用于阴虚阳亢之证。砂仁辛散温通,香而能窜,入脾胃经,主散结导滞,行气下气。土贝母味苦,性平微寒,入心、肝二经,散结解毒,治瘰疬痰核。山慈菇甘、微辛、寒,直下力峻,功擅清热解毒,散结化痰。五味子甘酸,入心肾二经,可益心肾之阴而宁心安神。麦冬与五味子合用,酸甘化阴,守阴所以留阳,阳留汗自止。可治甲亢阴虚汗多、心悸。全方共奏养阴生津,化痰散结之功。
以上分型基本囊括了甲亢的病变发展规律,即发病之初为肝气郁滞,病性属实;随着病程迁延,病情逐渐由轻而重,由实转虚,由阴虚阳亢至阴虚风动,再至气阴两虚,同时兼夹痰浊、瘀血等,形成虚实夹杂之证。其基本病机为阴虚阳亢,与其他医家认为的气阴两虚及阴虚为本,气郁、痰凝、血瘀为标等观点有所不同,更贴近于甲亢的临床实际。
林兰教授强调,在临床应用以上分型论治的时候,要注意灵活掌握,不能拘泥。有可能患者直接进入阴虚阳亢阶段,而不经历气滞痰凝阶段。也有的患者病情相对较轻,因而不出现气阴两虚的临床症状。
在临床治疗中,针对阴虚阳亢的基本病机,林兰教授以滋阴潜阳、化痰散结为甲亢的基本治疗大法,据此研制出中药甲亢宁胶囊,作为院内制剂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她认为在甲亢的治疗过程中,还应根据患者病情而灵活用药,而不拘泥于一方一证。
在治疗甲亢时,林兰教授也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阴虚阳亢患者,如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下同)指标稍高一点,就单用中药甲亢宁胶囊等进行治疗。如果应用西药,也不是将西药用至足量。比如北京协和医院经验,应用他巴唑10mg q6h或丙硫氧嘧啶100mg q6h,还有一种用法是他巴唑15mg 3次/日或丙基硫氧嘧啶100mg 3次/日即为足量。应用大剂量西药对于患者肝功能、血白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过临床逐渐摸索,在联合中药的基础上,林兰教授将西药减量。开始以他巴唑5mg 3次/日或丙硫氧嘧啶50mg 3次/日,应用第一个月使甲功尽快恢复正常。这个剂量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抗甲状腺西药的治疗剂量。一般西药治疗经历治疗期、减药期和维持量期。应用一个月后,如甲功正常,则他巴唑减为5mg 2次/日或丙硫氧嘧啶50mg 2次/日,再应用一个月后如甲功还正常,则他巴唑减为5mg 1次/日或丙硫氧嘧啶50mg 1次/日,以此剂量一直维持到半年,以防止复发。
对于甲功反复的患者,可用他巴唑或丙硫氧嘧啶半片至1/4片维持,用药持续到两年,复发率可大大降低。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很少发生异常。
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使甲亢治疗周期缩短,症状缓解率提高,临床疗效满意。
二、甲状腺结节的治疗
甲状腺结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内出现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多为良性,恶性结节仅占5%左右。本病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在一般人群中,触诊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3%~7%;而高清晰超声检查发现的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达20%~70%。较大的良性结节影响美观,而大的甲状腺肿又可能造成气管移位或压迫气管、食管或颈部血管,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节或囊内出血可能引起局部急性痛性肿大,并可能诱发或加剧阻塞性症状。对于引发症状的大结节,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对小结节以及无压迫症状的结节来说,应采用内科保守治疗。
早在战国时期,中医学中已有很多类似甲状腺结节的记载,统称为“瘿病”或“瘿瘤”。至隋唐时,认识更为深入。如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了石瘿、气瘿、劳瘿、土瘿、忧瘿等五瘿的分类。到了宋代,在瘿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分类和治疗等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古人的分类中,有很多非甲状腺结节的甲状腺疾病混杂其中。治疗上亦多采用海藻、昆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药物。
林兰教授认为,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多因患者素体禀赋不足,加之长期喜怒忧思,久郁不解,肝气郁滞,津凝成痰,痰气交阻,日久则血循不畅,气、痰、瘀同时壅结于颈前,故渐起瘿肿。诚如《济生方·瘿瘤论治》所说:“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
她认为,与甲亢相比,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肝郁气滞的关系更密切。本病多虚中夹实,虚为肝肾阴虚、心肾阴虚、气阴两虚,实为气郁、痰阻、血瘀、热毒。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将该病分为五个证型,即气滞痰凝、痰热瘀结、阴虚阳亢、气阴两虚和阳虚痰凝。
(一)气滞痰凝
主要症状:颈前肿大,随情志变化而有所波动,平素易生闷气,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舌质暗苔白或薄白,脉弦。本型多见于实性或囊实混合性结节,甲状腺功能正常。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四逆散合化痰、软坚散结之品。
柴胡,白芍,枳实,半夏,夏枯草,山慈菇,浙贝母,香附,郁金,等。
按语:患者情志抑郁不遂,肝气不舒,气机不畅,疏泄失职,水湿停聚,日久炼液为痰,肝气痰上逆,聚结于颈,则成瘿肿。方中以柴胡、白芍、枳实、香附、郁金疏肝理气,夏枯草、山慈菇、浙贝母化痰散结,全方共奏行气化痰、软坚散结之效。
典型病例:赵某某,女性,43岁。2011年10月25日初诊。患者1年前因颈部不适在外院行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多发结节,建议定期复查。曾服用中药治疗效果不显。患者情绪易激动,颈部明显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每次行经前均有右乳胀痛,饮食、睡眠可,大便偏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我院B超示甲状腺多发结节,右叶最大0.9cm×0.9cm,边界清,不规则;左叶最大0.4cm×0.2cm,边界清,规则。化验甲功未见异常。
诊断:甲状腺多发结节。治疗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为法。
处方:柴胡10g,枳实10g,半夏10g,山慈菇10g,郁金10g,砂仁6g,白芍10g,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元胡10g,决明子12g。7剂。
二诊(2011年11月10日):诉药后颈部不适感明显减轻,时有胃部不适,伴呃逆,眠可,大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处方:柴胡10g,枳实10g,半夏10g,山慈菇10g,郁金10g,砂仁6g,白芍10g,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元胡10g,浙贝母10g,丹参10g,檀香6g。14剂。
三诊(2011年11月24日):药后颈部不适感好转,异物感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前方14剂。
(二)痰热瘀结
主要症状:颈前肿大,疼痛或压之则痛,有的吞咽亦痛,多数伴发热,午后尤甚,乏力、食欲欠佳,大便偏干。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数。本型主要见于亚急性甲状腺炎。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散瘀。
方药:四逆散合清热解毒、化痰之品。
柴胡,枳实,半夏,夏枯草,郁金,元胡,金银花,连翘等。
按语:患者素体禀赋不足,肝气不舒,加之卫表不固,外部浊毒内侵,痰瘀互结,蕴结于颈前而致疼痛。病性多属实,为邪热与痰瘀互结。方中夏枯草、郁金、半夏化痰散结,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元胡活血止痛。毒邪、痰瘀祛除,则结节自散。
典型病例:黄某,女性,40岁。2012年3月11日初诊。患者发热3周,伴颈部及耳后疼痛,体温最高达37.6℃,自服泰诺1片q12h,症状无明显缓解。在外院行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右叶片状低回声区,炎性病变可能性大。ESR 82mm/h。患者感手足心热,眠欠佳。查体:甲状腺不大,右侧可及结节,压痛阳性。舌质淡红苔白,脉弦。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处方予柴胡10g,枳实10g,半夏10g,山慈菇10g,郁金10g,砂仁6g,白芍10g,金银花10g,连翘10g,荆芥10g,薄荷6g,黄芩10g,7剂。
二诊(2012年3月18日):药后体温明显降低,体温最高37.2℃,食欲欠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处方予柴胡10g,枳实10g,半夏10g,山慈菇10g,郁金10g,砂仁6g,白芍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炒神曲10g,薄荷6g,黄芩10g,鸡内金6g。7剂。
(三)阴虚阳亢
主要症状:颈前肿大,质柔软或偏硬韧,怕热多汗,眼球突出,心悸不宁,手指颤抖,口苦。舌质红少苔,脉弦数。本型主要见于毒性甲状腺结节,或桥本甲状腺炎所致甲亢期。甲状腺功能提示T 3、T 4升高,TSH降低。
治法:滋阴潜阳,化痰散结。
方药:自拟甲二方(广安门医院院内协定处方)。
生龙骨,磁石,白芍,生熟地,钩藤,太子参,连翘,浙贝母,五味子,枸杞,夏枯草等。
按语:林兰教授认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由于肝气郁滞,郁久化火。气火内郁,暗耗阴津,阴不制阳。肝阳亢逆无制,气血上冲则面红,眼球突出。肝性失柔,故急躁易怒。阴虚则心失所养,神不得安故见心悸、失眠、多梦。肝热传胆,胆气循经上溢则口苦。方中生熟地、太子参养阴,夏枯草清肝泻火,生龙骨、磁石、钩藤平肝息风,连翘、浙贝母化痰散结,五味子、枸杞滋补肝肾。
典型病例:金某,女性,36岁。2009年11月5日初诊。患者于2002年发现甲状腺结节,至2008年8月查甲功正常,2009年3月复查甲功T 3、T 4、TSH均正常,aTG 123.6IU/L↑,aTPO 105.6IU/L↑。2009年6月开始出现心慌,心烦急躁,怕热,出汗,纳多,易饥,体重增加2.5kg,大便2~3次/天,小便调。查甲功示T 3、T 4升高,TSH降低。家族史:父亲患甲状腺结节。查体:HR 120次/分,律齐,甲状腺Ⅲ°肿大,手抖(+)。舌黯红苔薄白,脉细数。诊断:甲状腺结节;甲亢,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处方:生龙骨30g,磁石20g,白芍10g,生熟地 15g,夏枯草15g,浙贝母10g,连翘10g,太子参15g,五味子10g,麦冬10g,柏子仁15g,炒枣仁15g。水煎14剂。
二诊(2009年11月19日):心慌怕热及汗出均好转,纳多,易饥,心烦,面部生痤疮,睡眠尚可,大便1~2次/天,小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查体:HR 96次/分,律齐,甲状腺Ⅲ°肿大,手抖(+)。
处方:生龙骨30g,磁石20g,白芍10g,生熟地 15g,夏枯草15g,浙贝母10g,连翘10g,太子参15g,五味子10g,麦冬10g,柏子仁15g,炒枣仁15g,益母草20g,红花10g,牛膝10g。水煎14剂
(四)气阴两虚
主要症状:颈前肿大,质柔软或偏硬韧,易汗出,倦怠乏力,手指颤抖,眼干、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本型主要见于毒性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提示T 3、T 4升高,TSH降低。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化痰散结之品加减。
生地,天冬,麦冬,太子参,五味子,丹参,炒枣仁,柏子仁,远志,夏枯草,连翘,茯苓,等。
按语:甲状腺结节患者肝气郁滞,痰气郁结颈前,日久化火,形成肝火内盛。肝旺势必克土、刑金、扰心、伤肾。耗气伤阴,肝阴亏虚,筋脉失养则倦怠乏力;火郁伤阴,心阴亏虚,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失眠多梦。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目,则眼干,目眩。虚火内扰营阴则易汗。方中生地、天冬、麦冬养阴清热,太子参、五味子、茯苓益气生血,炒枣仁、柏子仁、远志养心安神。
典型病例:徐某某,男性,52岁。2012年3月15日初诊。患者既往甲状腺结节16年,近3月来因心慌、怕热出汗在我院就诊,查甲功异常,诊为甲亢,予他巴唑口服,目前他巴唑5mg 1次/日。现感双下肢乏力,双手微颤,入睡困难,易醒,心悸,食纳可,二便调。舌质黯红少苔,脉弦数。
处方:生熟地 12g,麦冬10g,天门冬10g,太子参15g,五味子10g,炒枣仁15g,柏子仁15g,云苓15g,白芍10g,钩藤10g,枸杞10g,夏枯草10g,炒白术10g,水煎14剂。
二诊(2012年3月29日):药后患者心悸、手颤减轻,仍眠差。舌质黯红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生熟地 12g,白芍10g,钩藤10g,五味子10g,枸杞10g,夏枯草10g,太子参15g,麦冬10g,炒枣仁15g,柏子仁15g,远志10g,夜交藤30g,龙眼肉12g,木香10g,黄连6g,炒白术10g。水煎14剂。
(五)阳虚痰凝
主要症状:颈前肿大,质偏硬韧,畏寒,面色 白,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大便偏干。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主要见于桥本甲状腺炎所致甲减。
治法:温补脾肾,化痰散结。
方药:四逆散合右归丸加减。
柴胡,白芍,枳实,半夏,山慈菇,郁金,山药,山萸肉,熟地,肉桂等。
按语:患者脾胃素虚或脾受肝制,久病耗气伤阳,故致脾肾阳虚。脾虚失运,水谷精微不能运化,湿聚生痰。方中柴胡、白芍、枳实疏肝解郁,半夏、山慈菇、郁金化痰散结,山药、山萸肉、熟地调理肝脾不足,肉桂滋补肾阳。
典型病例:冯某某,女性,53岁。2012年4月9日初诊。患者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年,一直优甲乐替代治疗。现感腰酸,腰部怕冷,易生气,双目干涩,记忆力减退,服抗抑郁药方可入眠,大便干结。舌质暗淡苔白,脉沉。
处方:柴胡10g,白芍10g,枳实10g,半夏10g,山慈菇10g,郁金10g,山药10g,山萸肉10g,元胡10g,合欢皮10g,川军10g,肉桂4g,肉苁蓉12g,牛膝10g。水煎14剂。
二诊(2012年4月23日):患者服药后腰酸怕冷症状有所缓解,大便不干。舌质暗淡苔白,脉沉。
处方:柴胡10g,白芍10g,枳实10g,半夏10g,山慈菇10g,郁金10g,山药10g,山萸肉10g,元胡10g,合欢皮10g,肉桂4g,肉苁蓉12g。水煎14剂。
以上五个证型是甲状腺结节的常见类型。对于某些发病时间较长的结节,林兰教授会酌加小剂量甲状腺片,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比较满意。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病因造成的甲状腺结节所经历的证候过程各不相同。如亚急性甲状腺炎可经历痰热蕴结、痰瘀交阻、气阴两虚等过程;而桥本甲状腺炎则经历痰瘀交阻、气阴两虚等过程,最终进入阳虚痰凝阶段。有的患者可能终生只停留于气滞痰凝阶段,有的患者则可能发展、演变为阴虚阳亢或气阴两虚证型。对于这些不同的结节种类,还要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更好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
三、放射性甲状腺疾病的治疗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该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北部边境地区,由于事故发生时的风向和降雨等因素,核污染区的70%在白俄罗斯,受害人数达250万,相当于全国人口的1/4。在此次事故中,释放γ射线的放射性物质有20余种,其中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元素主要是 131I、 132I、 134Cs、 137Cs、 144Nb、 103Ru、 106Ru等。核素在衰变时可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γ射线,因不同核素其半衰期不同, 131I的半衰期最短,为8天,故在事故最初阶段(约2个月内)主要放射性核素是碘。它通过人们饮用受照射的奶牛产生的牛奶和多叶蔬菜、蘑菇等进入人体,而人体中接受最大剂量的器官是甲状腺。因此,事故发生后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急剧增加,特别是儿童,在放射性碘含量相同的情况下,年龄在2~14岁的儿童其甲状腺对 131I的积累辐射剂量为成年人的2~8倍。据白俄罗斯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986年 为152例,1987年 为199例,1988年 为205例,1989年 为301例,1990年为263例,1991年为312例。1991年甲状腺癌的发病例数为1986年事故发生前的2倍。而且,随着放射性碘的衰变,衰变期较长的 134Cs、 137Cs等核素对肉类、农产品等食品的污染将取代碘,其所起的不良作用在不断加强。
为了帮助当地医疗部门开展工作,1992年6月中国政府组建了中国专家赴白俄罗斯共和国援外医疗队,林兰教授作为医疗队副队长奔赴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对当地患者进行救治。
通过分析林兰教授发现,各类放射性甲状腺病均以事故30km圈内疏散的居民和受辐射15~40居里/km 2以上的疏散居民或迁移居民多见。林兰教授应用化痰软坚、消肿散结的中药,同时佐以益气养阴之品进行治疗。基本方选用半夏10g、土茯苓12g、土贝母12g、昆布15g、山慈菇10g、柴胡10g、枳实10g、丹参12g、黄芪15g、白芍10g、枸杞10g、夏枯草10g。甲状腺炎者用基本方治疗;甲亢者用基本方去黄芪、枸杞、昆布,加生龙骨30g、黄药子8g;甲减者,用基本方去柴胡、枳实,加菟丝子10g、肉桂5g;甲状腺癌者,去柴胡、枳实,加党参12g、白术12g。结果表明,中医药不仅改善临床症状及甲状腺功能,并使甲状腺组织结构、肿大的甲状腺体积得到改善,甲状腺结节有所缩小或消失,同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由于甲状腺疾病多数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的症状,经常伴有乏力、头晕、易感冒、发烧等,经中药治疗后上述症状均能得到减轻或消失,尤其对儿童甲状腺癌患者的效果更为显著,并可使肿大的淋巴结缩小,甚至消失。
对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炎、甲低的患者,白俄罗斯医生常因使用甲状腺素过量或过久,而导致药物性甲亢,经应用中药软坚化痰、消肿散结的甲状腺基本方加减治疗后,可使甲状腺素的用量减少,或逐渐停用,从而起到了减轻或消除单纯使用甲状腺素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