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现场流行病学的概念及特点
一、现场流行病学的概念
流行病学是在人类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由于不同时期人类面临的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不同,该学科的发展水平和人们认识问题的深度也不同,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流行病学的分支越来越多,整个学科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场流行病学虽然看起来是近十多年才频频提起的说法,但在流行病学发展史上该名词却并不陌生。历代流行病学家的工作实践对此已作了很好的回答,只是对此概念并未作明确的解释。以研究糙皮病而闻名于世的美国流行病学者Gregg在他的专著中认为,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在下列情况的应用:①要解决的问题出乎预料之外;②必须立即对该问题做出反应;③必须亲赴现场;④必须及时采取措施。
Last在《流行病学词典》中认为: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人群等现场工作中的实践,主要解决如何进行暴发调查,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问题;现场流行病学面对应急性问题,必须立即做出反应,还要结合应急性问题的解决,对公共卫生措施做出评价;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必须考虑调查结果的接受者,如政府部门、公众等的需求,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任务不仅是及时提交调查结果,还必须采取措施改进人群健康。
20世纪末,我国流行病学学者吴系科教授等根据国内预防医学研究中出现的宏观研究不如微观研究那样为疾病控制研究人员所重视的倾向,提出要重视现场流行病学的研究和发展。近10年来,现场流行病学得到很大的发展,对现场流行病学定义的看法渐趋一致。如王陇德等认为“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应用于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实践,同时吸取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是流行病学向群体和宏观应用方面发展而产生的分支”。2003年版《现场流行病学》中曾经提出“现场流行病学是对发生在人群中的重要疾病和与健康相关的卫生事件,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其分布规律及决定因素,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以保护和增进群体健康的学科”,并明确提出现场流行病学不仅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调查和处理,而应包括发生在人群中的重要疾病和与健康相关的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
我国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认为,现场流行病学的内容早已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扩展到对监测系统的评价以及对慢性病、艾滋病和伤害调查与控制等重要方面。因此,显然需要新定义来概括现场流行病学更广泛的内容。对此,他认为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定义现场流行病学”:“现场流行病学是用于调查和解决现场实际发生的、各种公共卫生问题的方法学。从方法学的角度,强调的是流行病学方法和其他学科方法的组合,而不再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一统天下;从系统的角度,提倡的是公共卫生大团队,而不仅是流行病学调查小组;从培训的角度,强调的是干中学,而不是课堂教学或培养研究生式的课题研究为主;从产出的角度,强调疾病控制的效果和防治对策建议,而不仅仅是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
综合国内外专家的观点,2009年版《现场流行病学》对现场流行病学的定义进行了补充,即 “现场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病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发生在现场人群中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的预防和控制,并进行效果评价,以保护和增进群体健康的学科”。
该定义明确提出:
1.现场流行病学的实践需要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现场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病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在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现场流行病学的实践,不但要涉及现代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医学检验学、分子生物学等医学科学知识,还要涉及公共关系学、侦探学、心理学、传媒学、法学、社会科学、卫生管理学等学科方面的系统知识。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甚至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2.现场流行病学着眼于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所谓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指对大多数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某种危险的公共卫生问题,包括重要疾病(传染病、慢性病、不明原因疾病)、重大伤残、死亡以及可能会造成社会和(或)经济混乱的公共卫生事件,是人群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已经存在的、预料中及突然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
3.预防和控制是现场流行病学工作的目的。现场流行病学工作的目的,首先是预防疾病或卫生事件的发生,其次是控制疾病或事件的发展,减少损失,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可将人群所付出的代价降低至最低的程度,而应急处理是现场流行病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这是被动控制方法。根据现场流行病学工作的目的,可以将现场流行病学的工作分为应急干预和有计划的干预两类。
4.现场流行病学不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是流行病学向群体和宏观应用方面发展,并与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相结合,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涉及描述、分析和实验等流行病学方法,它只是现场流行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现场流行病学的全部。
二、现场流行病学的特点
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除具有流行病学原有特征,如以分布为起点、对比、概率论等外,在以下几个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一)必须亲临现场
现场,一般是指人群生活、生产、工作、试验的场所,也可指发生事件或事故的场所及发生时的状态。凡是存在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并危及人群健康的场所,都是流行病学工作者工作的现场。一旦出现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工作者必须亲赴现场及时开展工作。国内外流行病学发展史上记载了许多堪称流行病学现场工作的典范。1848年,伦敦暴发了霍乱,Snow医师深入现场进行详细调查并应用标点地图的方法研究霍乱病例的分布,通过对比分析论证了霍乱流行与水井分布的关系,提出发病的原因是水源被粪便污染所致,该结论比从粪便中分离出霍乱弧菌早30年。我国学者伍连德教授在1910—1911年、1920—1921年两次鼠疫大流行的现场调查,查清了鼠疫的传染源,在中国首次发现旱獭是鼠疫的主要储存宿主,并明确了有经呼吸道传播的肺鼠疫,他是我国上个世纪初期预防医学工作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从1949年至今,美国在费明汉地区进行了社区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系列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成为世界各国在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中的典范,为推动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做出了重大贡献。综合世界各国的现场流行病学实践可以看出,只有深入到现场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而发现疾病流行的规律,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现场调查是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起点。
(二)群体动员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我国21世纪的医疗卫生服务将转变为以突出预防为主和群众性自我保健的医疗卫生保健体制,指导群众开展防病和自我保健的现场工作将成为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如人群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复杂,若建立以危险因素干预为核心的社区综合防治战略,通过群众动员,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即可预防或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即使是病因明确的传染病,若无特效治疗方法,宏观控制措施有时是唯一的手段。例如,艾滋病目前尚无法治愈,又无疫苗可用于预防,但是泰国在全国通过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教育方式,动员群众采用有效措施积极预防性病和艾滋病,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明显降低了性病和艾滋病的发病率,遏制了艾滋病迅速蔓延的势头。我国2002年11月—2003年6月遭遇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流行,虽然其来势凶猛、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动员,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控制了SARS的蔓延。这些都是宏观研究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十分成功的典型例子。
(三)重在实用
现场流行病学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应用学科,它注重的是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在现场工作中的应用,以实用为主,以尽快解决现场中突出公共卫生问题为目的。现场流行病学实践并不刻意深究具体的病因或进行方法和技术上的探讨,只要遵循流行病学研究原理和方法,大胆设想,寻找证据,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和方法都值得应用和推广。虽然现场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可能没有基础医学那么精细可靠,但是,通过现场搜集的事实和证据也能找到控制疾病流行的关键因素,进而采取措施达到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的效果。例如,我国在2007年首次发现的“无形体病”,虽然当时并不清楚其具体的病原体,但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确定了蜱叮咬是该病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重点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有效地预防了该病的大规模流行。而通过实验室最终确定“新型布尼亚病毒”则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又如,艾滋病在全球呈广泛流行的趋势,如果等抗艾滋病病毒的疫苗或药物研制成功来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人类将会付出十分惨痛的代价。但通过现场调查,了解到不安全性行为是艾滋病流行中的关键因素,于是在高危人群中积极推广正确使用安全套,仅此一项措施就能十分有效地控制艾滋病全球蔓延的趋势。现场流行病学就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各种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解决现场中的紧迫问题,以实现控制疾病流行和保护人群健康的目的。
(四)及时处理
现场流行病学研究的是与健康相关的重要疾病和卫生事件。所谓“重要”,不仅意指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而且具有紧迫感,必须尽快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可能出现的危害和损失。现场工作相当复杂,尤其是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来不及仔细推敲和周密的计划,调查一开始就不仅要收集和分析资料寻求科学结论,而且必须分轻重缓急,并迅速采取各种有力的控制措施。例如,四川汶川地震时,首先组织部队及武警官兵抢救灾民的生命是第一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为受灾的民众争取生还的希望。因此,在既不能影响调查结果,又有助于疾病暴发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平息的情况下,不能拘于形式,要以解决紧急状况下的关键问题为主。若只顾调查寻找危险因子,而徘徊犹豫错过最佳控制时机,会招致公众误解,甚至引起法律诉讼,特别是在一些敏感的场所如监狱、医院、学校、托幼机构等更应注意。因此,事先必须做好思想、人力、物力的应急准备,居安思危,才能临危不乱。
正因为有上述特点,现场流行病学研究的公共卫生问题本身就是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甚至是热点问题。因此、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者必需依靠国家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与当地各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正确掌握和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完成预防和控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