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科护士培训600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风湿病基础

1.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它们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对身体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作用。运动系统约占成人体重的60%,构成人体的基本轮廓。
2.成人骨共分多少块,是如何分布的?
骨在成人为206块,按其在身体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躯干骨、颅骨、上肢骨和下肢骨四部分,其中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3.骨的基本构造是什么?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和骨膜等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
骨质包括骨密质和骨松质两部分组成。前者质地坚硬致密,布于骨的表层;后者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胎、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5岁之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称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骨膜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覆盖在骨的表面,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4.成人椎骨有多少块,是如何分布的?
椎骨由前方短圆柱形的椎体和后方板状的椎弓组成,人体共有24块椎骨,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第1颈椎:又名寰椎,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第2颈椎:又名枢椎,自椎体向上有一突起,称齿突。第7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叉。胸椎共12块,腰椎共5块。
5.脊柱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脊柱是由椎骨、韧带及椎间盘连接而成,位于背部正中,上连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组成骨盆。
6.脊柱有什么功能?
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关节,是身体的支柱,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持体形,用于保护身体的各项运动和平衡,以及能保护脊髓及内脏等。人体之所以能够如此的灵活自如,主要依靠的是脊柱。颈部的活动度最大,其次是腰椎,胸椎最小。由于各部分的生理构造不尽相同,因此它们的活动度也是有差别的。
7.关节的基本结构和作用是什么?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关节面表面覆盖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骨面之间的摩擦和缓冲撞击,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关节囊:附着在关节面周缘的骨面上,可分为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滑膜层。滑膜层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能分泌少量滑液,以润滑关节面和滋养关节软骨,同时也有吸收滑液的作用。关节腔:为关节囊滑膜层与关节软骨之间所围成的潜在性窄隙。腔密闭呈负压,这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性有一定作用。
8.风湿性疾病的概念是什么?
风湿病学是研究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慢性疼痛性疾病的学科,风湿性疾病既可以是周身性或系统性的,也可以是局限性的、器质性的、精神性的或功能性的。把风湿性疾病理解为只是包含风湿热和类风湿关节炎显然是不对的,同样,把风湿性疾病与结缔组织疾病等同起来,也是不对的,不符合国际上对风湿性疾病的通用概念。因风湿性疾病很多都是慢性、反复发作、长期折磨人的疾病,所以有人描述风湿性疾病的转归时称之为五D,即死亡(death)、残疾(disability)、痛苦(discomfort)、经济损失(dollarlost)、药物中毒(drugtoxicity),其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令人痛心。
9.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1)很多慢性炎性风湿性疾病病因不明,但普遍认为感染可能是其重要发病因素。
(2)很多风湿性疾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病都发生于有一定的遗传背景的人群中。
(3)很多风湿性疾病尤其是结缔组织病皆是异质性疾病,换言之存在不同的亚型。
(4)很多风湿性疾病都是侵犯多器官、多系统的。
10.风湿性疾病的病因是什么?
风湿性疾病的病因大体包括:①感染;②遗传异常;③自身免疫异常;④代谢障碍;⑤内分泌异常;⑥肿瘤;⑦创伤与劳损;⑧退行性变;⑨神经功能异常;⑩地理环境及其他因素。
11.什么是免疫?
免疫是机体对抗原的应答,这种应答是由机体的免疫系统执行的,具有下述作用: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耐受;④免疫调节。
12.风湿性疾病与免疫的关系是什么?
风湿病在中医被称为“痹证”,指的是肢体关节肌肉疼痛的一类疾病,其病因主要是“风”和“湿”。因此,中医称这类疾病为风湿病。现代风湿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脊柱关节病、硬皮病、炎性肌病、血管炎综合征、骨关节炎等多种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这类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发现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大多与机体的异常免疫应答有关,免疫学检查在这类疾病的诊断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免疫治疗是这类疾病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因此,风湿病与免疫的关系极其密切。
13.何谓抗原?
抗原是指能与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结合,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成为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14.何谓自身抗体?它在自身免疫疾病发病中起什么作用?
自身抗体是指能与机体正常组织成分或改变了的组织成分起反应的抗体。自身抗体可以是器官特异性的,如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抗精子抗体等;也可以是非器官特异性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抗核抗体,可与很多不同器官或组织细胞核结合。自身抗体能否致病,关键在于正常的免疫调节是否得以维持。
15.免疫系统由哪些器官、组织、细胞因子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免疫组织又称淋巴组织,它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二者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互相联系。中枢免疫器官发生较早,由骨髓和胸腺组成;外周免疫器官发生较晚,由淋巴结、脾脏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组成。狭义的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广义的免疫细胞还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免疫分子主要有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黏附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MHC分子)、细胞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
16.肘关节的构成及运动方式是什么?★
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与尺、桡骨上端构成的复关节,包括三个关节:①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②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头关节凹构成;③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的环状关节面和尺骨桡切迹构成。上述3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运动:肘关节主要是屈、伸运动。
17.膝关节的构成及运动方式是什么?★
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及髌骨的关节面构成。运动:膝关节能作屈伸运动,在屈膝状态下,还可作旋内和旋外运动。
18.髋关节的构成及运动方式是什么?★
髋关节是由股骨头和髋臼构成的。运动:髋关节能作屈、伸运动,内收、外展运动,旋内、旋外运动,环转运动。
19.肩关节的构成及运动方式是什么?★
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运动方式:屈、伸运动,外展、内收运动,旋内、旋外运动;环转运动。
20.何谓中轴关节?★
中轴关节,是和四肢的外周关节相对而言,指位于脊柱中轴线上的关节,对风湿性疾病有重要意义的中轴关节,包括骶髂关节,寰枢关节,颈、胸、腰椎各关节,胸锁关节,胸骨柄体关节,以及耻骨联合等关节。中轴关节病变对强直性脊柱炎有重要意义。
21.何谓外周关节?★
外周关节是指位于脊柱中轴线以外的关节,主要是指四肢关节,包括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及远端指间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跖趾关节等。
22.风湿性疾病的分类?★
美国风湿病学会对风湿性疾病的命名和分类(1993)
续表
续表
23.何谓体液免疫应答及细胞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应答是指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是B细胞介导的应答。细胞免疫应答是指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24.何谓免疫耐受及免疫正应答?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免疫耐受:是指对抗原特异性应答的T细胞和B细胞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低应答或无应答状态。免疫正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非己抗原刺激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免疫耐受的作用与正免疫应答的作用正好相反,但两者均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耐受与免疫应答之间的平衡对于保持免疫系统和机体的自身稳定相当重要,对自身抗原的耐受可避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而打破免疫耐受,建立有效的免疫正应答对防止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却能起到重要作用。
25.何谓超敏反应?它是如何分类的?★
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性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根据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将其分为4种类型:Ⅰ型超敏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即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即迟发型超敏反应。
26.何谓自身免疫病?何种情况下自身抗原会诱发自身免疫病?★
机体的免疫系统通常会对自身成分发生无伤害作用的免疫应答,即自身免疫。但若自身免疫应答过强,导致自身组织和细胞的损伤,即发生自身免疫病。机体对外来抗原免疫应答的结果通常是外来抗原的清除,但在对自身组织抗原发生免疫应答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和不易清除自身的细胞或组织的抗原成分,而是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免疫攻击,结果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27.上肢骨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上肢骨的组成包括:上肢带骨和上肢自由骨。其中,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锁骨呈“∽”形,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肩胛骨为三角形的扁骨,可分为3个缘、3个角和前后两面。前面为肩胛下窝,后面有肩胛冈和肩峰。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其中手骨又分为腕骨、掌骨和指骨。腕骨8块,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掌骨5块,其近侧端为底,中间为体,远侧端为头。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第1~5掌骨;指骨共14节,除拇指两节外,余均3节。由近侧至远侧依次为近节、中节和远节指骨。每节都分底、体和头三部分。
28.下肢骨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下肢骨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自由下肢骨借下肢带骨连于躯干骨,两侧共计62块。下肢带骨,每侧各有1块髋骨,是不规则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者愈合而成。在三骨愈合处的外侧面形成深陷的髋臼。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其中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29.免疫耐受与医学临床的关系如何?★★
免疫耐受与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生理性的免疫耐受是机体对自身组织抗原不应答,因此不会发生自身免疫病;病理性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感染的病原体或肿瘤细胞抗原不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能执行免疫防卫功能,则疾病发展并迁延。
在某些临床治疗中希望建立免疫耐受以达到治疗目的,如同种异体器官移植,若能使受者的T细胞和B细胞对供者的器官组织特异抗原不发生应答,则移植物可长期存活;在对病原体感染或肿瘤的治疗中,若能打破对病原体抗原或肿瘤抗原的免疫耐受,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则会消灭病原体,控制肿瘤的发展。
因此,探讨免疫耐受发生的机制并通过人为干预建立或终止免疫耐受,具有重要理论和临床应用意义。
30.何谓补体?它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补体是指存在于新鲜血清中的一种不耐热成分,可帮助特异性抗体介导溶菌作用。这种成分是抗体发挥溶菌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被称为补体。补体的生物学意义大致有四个方面:①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②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③参与适应性免疫;④补体系统与凝血、纤溶、激肽系统间密切相关,相互调节。
31.何谓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32.免疫耐受的特征是什么?★★
免疫耐受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免疫特异性:
即只对诱导产生耐受的抗原不应答,对其他抗原仍能良好地应答。
(2)特异性:
所有的免疫耐受都是由抗原诱导产生的。
(3)转移性:
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是T细胞和(或)B细胞对特异性抗原的不应答。这些对特异性抗原的耐受性可通过耐受的T细胞、B细胞转移给非耐受的个体。
(4)非遗传性:
免疫耐受可诱导,也可转移,但不可遗传。无论是先天性免疫耐受还是后天性免疫耐受都是由特异性抗原诱导产生的。
33.免疫耐受的产生机制是什么?★★
免疫耐受是由诱导产生的,其主要机制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在胚胎发育期,不成熟的T细胞及B细胞接触抗原,不论是自身抗原还是外来抗原,均会形成对所接触抗原的免疫耐受。出生后遇到相同的抗原,不予应答或不易应答。
(2)在后天过程中,不适宜的抗原量、特殊的抗原表位及抗原表位的变异,均能使原本对抗原应答的T细胞及B细胞克隆发生免疫耐受。但后天产生的耐受较易解除,随着诱导耐受产生的因素的消失,耐受逐渐解除,重新恢复对相应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
(3)T细胞需接受双信号才能活化。T细胞即使接触适宜的抗原,若无第二信号,行克隆扩增,不能分化为效应细胞,也表现为耐受现象。
34.何谓口服免疫耐受?★★
建立免疫耐受的方法、途径很多,如静脉注射、口服及肌内注射等,但以口服耐受的方式最为简便易行,口服免疫耐受是指口服抗原经胃肠道的蛋白水解酶裂解成肽片段,由胃肠道抗原提呈细胞递呈,刺激T细胞、B细胞,导致免疫耐受的产生。
35.何谓免疫记忆?★★
机体一旦接触过某种抗原,再次接触此抗原时,对它的免疫应答发生得既快又强,这是因为免疫应答有记忆现象。免疫记忆是免疫应答的特点之一,它是抗原特异性的,即记忆只针对接触过的抗原。
36.运动拇指的肌肉主要包括哪些?★★
屈:拇长屈肌和拇短展肌。伸:拇长伸肌和拇短伸肌。内收:拇收肌。外展:拇长展肌和拇短展肌。对掌:拇对掌肌。
37.何谓免疫复合物?它是如何引起组织损伤的?★★★
免疫复合物是血液循环中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IgG或IgM抗体结合而形成的。正常情况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有利于机体通过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将抗原异物清除。但在某些情况下,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可溶性免疫复合物不能有效地被清除,可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38.何谓细胞凋亡?它与细胞坏死的区别是什么?★★★
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化死亡的一种,是指细胞在凋亡因子刺激下发生的受基因调控的细胞自杀性行为。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区别首先在于外观形态上变化不同。坏死细胞表现为胀大,细胞膜失去完整性,易被染料(如台盼蓝)透过。而凋亡的细胞则表现为细胞体积变小。更为重要的区别是:细胞凋亡是一个受基因严密调控的生物过程,而细胞坏死则通常是偶然因素,如受热和药物损伤等引起溶酶体的颗粒内容物释放失控引起;坏死细胞会引发炎症初期的免疫反应,而凋亡细胞在通常情况下并不诱导抗炎症反应。然而,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同一种诱导因素(如局部缺血),也可能引发凋亡或坏死,取决于诱导因素的强弱和损伤的严重性。
39.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如何导致疾病?★★★
粒细胞(包括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的汇集和浸润是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病理形态学的最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粒细胞在机体防御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粒细胞过量聚集、滞留与激活失控也会危害宿主,造成病理损伤。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抗感染作用,它们能离开血管,迁移至感染、炎症部位,并在该处吞噬“靶子”,在细胞内将它们消化破坏。体内抗原、抗体、补体及药物等物质对中性粒细胞的吸附、运动、调理、吞噬、杀伤功能产生影响,就会导致风湿病的发生、发展。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狼疮细胞(LE)是吞噬了某些与抗核抗体起反应的细胞核成分的中性粒细胞。
40.血小板在风湿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是什么?★★★
血小板活化的结果可释放一些因子和多种介质,这些因子可以单独或与其他生长因子相互作用,刺激炎症部位的血管形成,介质可参与炎症反应。在生理情况下,活化血小板参与创伤的愈合及组织损伤的修复。但在异常情况下,导致炎症反应发展,促进风湿病的发病。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和活动性风湿病患者血清中也测到了血小板特异性蛋白,这也提示血小板在风湿病发病中的作用。
41.何谓吞噬细胞?何谓NK(自然杀伤)细胞?★★★
吞噬细胞主要是指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占血液白细胞总数的60%~70%,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中性粒细胞源于骨髓,产生速率高,每分钟约为1×10 7个,但存活期短,为2~3天。单核细胞存在于血液中,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的3%~8%,单核细胞在血液中仅停留12~48小时,然后成熟进入组织器官或表皮层,发育成熟为巨噬细胞。NK细胞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它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就可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免疫和抗病毒或胞内寄生虫感染的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42.单克隆抗体是什么?它在临床上有什么功能?★★★
将特定的效应T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动物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该杂交瘤细胞可以长时间存在并合成特定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它在临床上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3.何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小鼠的H-2称为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人类的MHC通常称为HLA基因或HLA复合体,其编码的分子表达于白细胞上,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为和基因区分,常称为HLA分子或HLA抗原。
44.何谓中枢耐受?何谓外周耐受?★★★
中枢耐受是指T细胞与B细胞从胚胎期到出生后的发育过程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外周耐受是指成熟的T细胞与B细胞遇到抗原刺激,但不产生正免疫应答。
45.免疫耐受是如何建立的?★★★
降低机体免疫反应性和使免疫原成为耐受原是建立免疫耐受的两个主要思路。
(1)改变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
(2)进行骨髓或胸腺移植:免疫系统成熟前,进行中枢免疫器官如骨髓或胸腺移植,可诱导克隆清除或失能,诱导免疫耐受的发生。
(3)诱生免疫调节性细胞:调节性细胞具有抑制免疫细胞的作用,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可建立免疫耐受状态。
(4)应用自身抗原肽拮抗剂。
总之,人工诱导免疫耐受在临床上有利于同种异体甚至异种移植抑制、超敏反应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