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CT在PET/CT中的辅助作用
PET/CT与PET相比,CT信息不仅用于衰减校正和对PET放射性摄取异常病灶进行解剖学定位,其同机CT的辅助诊断作用意义较大,特别是在肿瘤应用领域(表1-5)。
表1-5 18F-FDG PET/CT显像CT采集推荐表
1.CT在PET/CT中的基本功能与判读方法 [55~63]
(1)CT扫描在PET/CT中的基本功能有以下几点:①采用CT值经过特定的数学模型转换,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明显缩短PET部分检查时间,使设备工作效率明显提高;②用CT图像对FDG浓聚病变部位进行解剖定位和鉴别诊断,明显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同时也降低了FDG显像的假阳性率,并区分正常生理性FDG摄取现象,避免常规PET设备可能发生的诊断不足和过度诊断的问题;③采用PET/CT同机融合图像进行以生物靶区定位为基础的精确放射治疗计划制定。
(2) 18F-FDG PET/CT检查结果分析时,应重视对同机CT信息进行不同窗口技术的影像观察,以获得病灶内部密度、钙化、脂肪、坏死和骨质破坏等信息的判断。需要时,可对病灶局部进行薄层高分辨重建,并分析病灶的边缘形态,当怀疑 18F-FDG显像可能会出现阴性结果时更应如此。此外,可利用CT强大的后处理功能,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VRT)、表面遮盖显示(SSD)及CT仿真内镜(CTVE)等可以对病变进行二维及三维多方位显示,将提高对病变的综合诊断效能。
(3)呼吸运动可造成PET影像与同机CT影像上的病变定位不匹配,可以采用呼吸门控技术、平静呼吸下CT扫描和指导病人呼吸配合检查等措施,但不能完全避免呼吸运动对图像融合的影响。例如,肺下野或胸膜下肺内小病变在进行 18F-FDG PET/CT检查时很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CT图像上所见的小病变在相应的 18F-FDG PET图像上未见明显的FDG浓聚病变,而在上下相邻层面的PET图像上有明显的放射性浓聚病变,或肺下野FDG浓聚病变在相应的CT图像上未见异常;肝实质内近膈顶处病变作 18F-FDG PET/CT检查时误将病变定位在肺下野实质内的结果;对这一类情况分析时,定位诊断多以CT图像为准,定性诊断多以FDG显像为准。
(4)FDG显像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是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18F-FDG PET和CT或多层CT影像的诊断信息是互相补充、彼此印证的关系,CT或多层CT除定位作用外包含有丰富的诊断信息,在一定情况下可起到诊断的主导作用,单一的PET/CT融合图像难以同时表达CT或多层CT和PET的全部诊断信息,甚至会掩盖部分相当有价值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信息。例如,锁骨上脂肪组织在 18F-FDG PET/CT显像时可呈现对称性放射性分布增高而非病理性改变。所以,在分析 18F-FDG PET/CT结果时,仍应分别分析CT和 18F-FDG PET结果,综合加以判断并得出最佳结论,如CT影像采用不同的窗宽和窗位观察病变有不同的诊断意义。
2.CT对比剂使用 [64~68]
血管内和胃肠道对比剂可以帮助CT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肠道常规应用1%~1.3%浓度的CT阳性对比剂一般不会影响对FDG显像的衰减校正和定量分析结果。对于血管内对比剂的使用,主要是针对 18F-FDG PET显像有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时的重要补充,可以采用 18F-FDG PET显像与双(多)期增强CT同步检查,也可在 18F-FDG PET采集完成后再次进行局部CT增强扫描。
CT常规检查前使用胃肠道对比剂可以帮助定位、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胃肠道缺乏对比剂可降低CT对腹腔内病变的发现和定位能力,在 18F-FDG PET/CT的检查中若胃肠道缺乏对比剂,同样降低对病变的检测和定位能力。应用胃肠道对比剂的时间通常是在 18F-FDG PET检查前1小时内分次应用,且对比剂浓度不宜过高。涉及结直肠肿瘤 18F-FDG PET/CT显像检查时,经过充分的肠道准备后,CT平扫所见可以帮助微小病灶的定位定性诊断,对部分病例可以采用CT仿真内窥镜技术或黏膜展平技术进行观察,通过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对病变进行融合定位定性分析。
对于血管内对比剂的使用,最好能在PET采集完成后再次进行CT增强扫描为佳,由于“弹丸法”增强早期血管内高浓度对比剂的影响,可能存在造成衰减校正过度所致血管结构出现FDG浓聚的假阳性结果,但对于增强后实质期或静脉期进行 18F-FDG PET/CT检查,因血管内对比剂浓度已经稀释从而不会影响 18F-FDG PET/CT衰减校正结果。
采用 18F-FDG PET与增强多层CT同机联合显像的方式对确定肿瘤放射治疗靶区有特殊意义:①进一步辅助确定FDG显像阳性结果的性质,减少“假阳性”结果的误诊;②减少FDG显像部分阴性结果造成的漏诊;③进一步明确肿瘤侵犯范围,特别是对邻近重要血管结构受肿瘤侵犯或被肿瘤所包埋等具体细节判断准确,便于正确勾画肿瘤放射治疗临床靶区,减少放射治疗的相关并发症。
3.对肺结节进行鉴别诊断患者是否要进行胸部CT薄层扫描
PET/CT虽能同时显示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代谢状态并精确定位,但其CT图像是在平静呼吸状态、低X线剂量下获取的较厚层厚CT图像,无法清楚显示病灶内部特征及周围结构细节,诊断SPN有局限性。葛全序等研究了 18F-FDG 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发现联合诊断灵敏度和单纯PET/CT相同(93.3%),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高于PET/CT(91.7%vs75.0%、93.3%vs82.4%、91.7%vs90.0%和93.7%vs85.2%) [69]。Yayun Li等评价了PET/CT在肺结节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者在PET/CT常规检查结束后行非增强的诊断性CT扫描(层厚2.0mm,电压140kV,电流一般为186.5±78.8,范围71~375mA),结果显示联合诊断CT的PET/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高达96.7%,75.7%,88.5%,88.1%和94.4%,明显高于无诊断性CT信息帮助的PET检查 。对肺结节进行鉴别诊断时可以加做胸部CT薄层扫描。
4.对疑似消化道肿瘤患者显像前是否要进行胃肠准备
对疑似消化道肿瘤患者行检查前需口服造影剂,以充盈胃肠道,区分肠腔与肠壁。通常使用的造影剂为碘对比剂。Groves AM等对200例PET/CT检查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患者在检查前30分钟饮下350ml造影剂(将8ml泛影葡胺溶于500ml水中),上机检查前饮150ml。结果发现使用造影剂后不但没有增加图像伪影,而且明显有助于区分肠腔与肠壁,提高了肠道病变的检出率 [71]。对疑似消化道肿瘤患者显像前有条件可以进行胃肠准备。
5.显像前应该避免使用高浓度的钡或碘造影剂
SUN等研究发现,口服造影剂后,升结肠、横结肠和直肠部位的SUV一般为1.44±0.50、1.31±0.50和1.30±0.53,明显高于未服造影剂组病人的1.06±0.31、0.96±0.32和1.06±0.41(P<0.05)。阳性造影剂的使用可高估PET图像中标准摄取值。高浓度的钡或碘造影剂聚集可以造成伪影,导致局部 18F-FDG浓度明显高估,稀释的阳性造影剂或者阴性口服造影剂很少引起高估,并不影响PET质量 [72]。显像前应该避免使用高浓度的钡或碘造影剂。
6.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分期加做头颈部增强CT
Goerres GW回顾性比较了PET/CT和PET/CT联合增强CT对46例头颈部鳞癌患者分期及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现两种阅片方法对评价原发肿瘤临近结构浸润、中线侵犯及淋巴结转移上无明显差异,故联合增强CT并没有增加头颈部肿瘤T、N分期的准确性 [73]。Yoshida K等进行了一项关于是否有必要对PET/CT在原发头颈部肿瘤分期时需要行增强CT扫描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加扫增强的PET/CT与不增强的PET/CT之间在头颈部肿瘤的病灶发现率及分期中有很好的相关性 [74]。不推荐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分期时加作增强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