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一章 内质网、高尔基体与疾病
第一节 内质网的基本特性
一、内质网的分类及功能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细胞质内由单层生物膜组成的一系列片状、管状囊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基质的连续管道系统,为真核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ER于 1945年被KR.Porter等在观察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时发现,其存在于细胞的“内质”部、呈网状结构,故被称为“内质网”。随后的研究发现ER不仅仅存在于细胞质,还与核膜、高尔基体相连续,并且常伴有许多线粒体。ER囊腔又称为池,通常与细胞外隙和细胞质基质之间不直接相通。
(一)ER的分类
ER分两类:①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RER),膜表面附着核糖体;②滑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SER),又称为非颗粒性ER、光面ER,膜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附着。
(二)ER的功能
1.RER
RER对核糖体起支架作用,是蛋白质大分子合成、运输的重要场所。RER主要承担以下3类物质的合成与运输:①分泌性蛋白:如多肽类激素、多种生长因子、酶、抗体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等;②膜整合蛋白、膜性细胞器上的膜蛋白,通常为膜上的抗原、受体等;③构成细胞器中的驻留蛋白,这些蛋白需与其他细胞组分严格分离,如溶酶体所包含的水解酶、高尔基体和胞内体中固有的可溶性的驻留蛋白,均需经由RER进行修饰、加工和转运。蛋白质合成及分泌活性高的细胞,如浆细胞、胰腺腺泡细胞、肝细胞等,含有丰富的RER。大脑海马神经细胞内含有丰富的RER,这与该区域神经细胞参与认知活动、并需要大量蛋白质有关。细胞再生过程中,RER数量显著增多,而胚胎细胞、干细胞的RER数量较少。病理因素作用下,RER可发生数量和形态的改变。如,细胞感染病毒时,RER增多。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低RER数量越少,故RER数量也常用来判断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当细胞受到损伤性刺激时,RER往往发生多聚核蛋白体解聚(disaggregation)及脱粒(degranulation)。解聚是指多聚核蛋白体分散为单体,游离分散在细胞质中,或附在RER上。脱粒则指附着在RER膜上的核蛋白体脱落,多以单体形式散在胞质之中。如四氯化碳中毒所致肝细胞损害时,可见RER膜上多聚核蛋白体解聚及脱粒,此时,蛋白质合成也骤降。当细胞受到损伤性刺激时,RER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严重损伤还会导致RER断裂成大小不等的片段或空泡。
2.SER
SER通常为形态较小的管状或囊状结构,与RER相连系。不同细胞的 SER具有不同的功能:①类固醇激素合成: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的SER膜上有合成胆固醇所需的酶系,在此合成的胆固醇再转变为类固醇激素。②脂代谢:小肠吸收细胞摄入脂肪酸、甘油、甘油一酯,在SER上酯化为甘油三酯。肝细胞摄取的脂肪酸也是在其SER内被氧化还原酶分解,或者再度酯化。SER还可以参与脂肪酸的去饱和作用。肠上皮细胞的SER参与脂肪的运输。③生物转化:肝细胞SER含有参与解毒作用的各种酶系(如脱甲基酶、脱羧酶、脱氨酶、葡糖醛酸酶等),可将某些药物、有毒代谢产物、激素等,通过氧化、还原、水解或结合等处理成为无毒物质。如,肝细胞在SER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④储存与调节:横纹肌细胞的SER又称肌质网,可通过摄取、储存、释放等环节,调节胞质游离钙离子浓度,参与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胃底腺壁细胞的SER有氯泵,当分泌盐酸时将氯离子释放,参与盐酸的形成。⑤糖代谢:肝细胞SER含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以将6-磷酸葡萄糖直接水解为葡萄糖,用以补充血糖。⑥转运:SER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是脂类合成的重要场所。它通常作为出芽点,将ER合成的蛋白质或脂类转运到高尔基体。生理条件下,细胞功能状态的强弱决定了SER数量的多少。病理条件下的SER变化比较复杂。例如,毒品、酒精、安眠药及巴比妥类中毒、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包括抗组胺药、口服抗糖尿病药物、避孕药)可导致肝细胞SER增生。SER增生并不一定伴有功能增强。在胆汁淤积时,肝细胞内SER增生,但增生的SER活性却降低。表面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也出现SER增生,而且在SER小管内形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此时的肝细胞由于含有增生的SER,在组织切片上模糊如毛玻璃,故称“毛玻璃细胞”。电镜下,可见SER小管中心呈细丝状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此外,ER还参与新生蛋白质的裂解、糖基化、二硫键的形成、新生肽链的折叠和组装。ER中的分子伴侣,如热休克蛋白 70(HSP70)家族成员 Bip/GRP78(binding immunoglobulin protein/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HSP90家族成员 GRP94(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94)、钙网蛋白(calreticulin)、钙 联 蛋 白 (calnexin)、蛋 白 二 硫 键 异 构 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均有助于提高ER对蛋白的折叠能力。蛋白质成熟过程依赖于ER内微环境的变化,如钙Ca 2+浓度、氧含量、氧化还原反应的稳态。ER内维持高浓度Ca 2+对分子伴侣钙网蛋白、钙联接蛋白以及PDI是必需的。
二、内质网应激
(一)概念
ER内环境稳定是其功能正常的基本条件。各种因素,如细胞营养物质缺乏、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障碍、钙平衡失调、病毒感染以及氧化应激等,均可引起ER功能紊乱、错误折叠与未折叠蛋白在ER腔内大量堆积、Ca 2+衡态被打破,从而引起细胞发生一系列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过程,称为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二)ER应激相关分子
ER应激时机体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反应通路,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ER 超负荷反应(ER-overload response,EOS)和 ER相关性降解(ER-associated degradation,ERAD)被激活,通过限制未折叠/错误折叠蛋白质的合成、加强ER对蛋白质的折叠能力以及加速未折叠蛋白质的降解,从而缓解ER负荷,对细胞起保护作用。
在非应激状态下,ER内的伴侣分子Bip/GRP78与横跨于ER膜上的蛋白激酶PERK(PKR-like ER kinase)、IRE-1(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和转录激活因子 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的 N末端结合,使这些分子处于失活状态。在ER应激因素作用下,Bip/GRP78与PERK、IRE-1和 ATF6的结合被解除,暴露的 PERK、IRE-1和ATF6继而被激活,引起一系列后续反应。
1.PERK
属 eIF2α(euc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2α)蛋白激酶家族,是 I型 ER跨膜蛋白,N端位于ER腔内,感受ER应激信号,C端位于胞质,具有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应激信号刺激时,Bip/GRP78与 PERK解聚,PERK自身磷酸化且特异性磷酸化eIF2α的51位丝氨酸(非激活状态),从而减少部分翻译起始和蛋白质合成,以减轻ER内新生蛋白质折叠需求的压力。但eIF2α磷酸化对蛋白质合成抑制的作用并不是针对所有蛋白,例如并不影响ATF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的合成。ATF4是转录因子bZIP家族的成员,与陪伴分子如Bip/GRP78、CHOP等一起,参与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抵御氧化应激等细胞应激;参与氨基酸的代谢与运输;维护细胞内稳态;提高ER应激细胞处理未折叠/错误折叠蛋白的能力。
2.IRE-1
哺乳动物细胞有两个IRE-1的同源物,IRE-1α和 IRE-1β,IRE-1α在各种细胞普遍存在(胰腺和胎盘高表达),IRE-1β主要存在于消化道上皮细胞。IRE-1是Ⅰ型ER跨膜蛋白,具有三个功能域,N末端位于ER腔内,应激刺激时,其N末端感受ER内的信号,与Bip/GRP78解聚,产生二聚化。其C末端具有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和位点特异的核酸内切酶活性,在应激情况下,C端发生交叉磷酸化,激活核酸内切酶,活化的IRE-1α能剪切转录因子 XBP1(X-box-binding protein 1,XBP1,HAC1 in yeast)前体 mRNA中的一个内含子,剪切后的mRNA发生翻译框移,编码产生有活性的转录因子XBP1s(X-box-binding protein 1 splicing)。XBP1s和异二聚体 NF2Y(nuclear factor 2Y)与多种参与UPR和 ERAD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从而诱导其转录。
IRE-1具有蛋白激酶活性,其底物尚不很清楚。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受体家族的很多成员一样,IRE-1与衔接蛋白TNF受体相关因子 2(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2,TRAF2),一种泛素链激酶相结合,共同激活参与免疫、炎症和凋亡的蛋白激酶,特别是激活JNK的凋亡信号调节激酶 1(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ASK1,又为 MAP3K5)。
另外,IRE-1参与了 Bcl-2(B-cell leukaemia/lymphoma 2)蛋白家族调控的细胞死亡途径。有文献报道,BAX(Bcl-2-associated X protein)和 BAD(Bcl-2 antagonist of cell death)相互作用,激活 IRE-1α,调节 UPR 信号途径。IRE-1α-ASK1-JNK 信号途径也是导致细胞死亡的重要因素。磷酸化JNK可激活Bcl-2家族Bim相关蛋白,发挥促凋亡作用。相反,Bcl-2和Bcl-xL可阻断thapsigargin(ER应激诱导剂,抑制 ER的 Ca 2+-ATPase)所诱导的JNK激活和细胞凋亡。
3.ATF6
Ⅱ型ER跨膜蛋白,有两种亚型ATF6α和 ATF6β,二者结构相似。其 N端含有bZIP的转录激活域(和 ATF4一样),C端位于 ER腔内,具有多个Bip/GRP78结合位点和两个高尔基体定位信号(Golgi localization signal,GLS)。正常状态下,Bip/GRP78和ATF6形成稳定复合物,通过Bip/GRP78对GLS的抑制,停留在ER上。应激因素作用下,Bip/GRP78游离释放,ATF6蛋白转运至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蛋白酶S1P和 S2P(site 1 and site 2 proteases)的作用下,水解成活性片段NATF6,转运入核,影响基因表达。N-ATF6α可以以同二聚体和异二聚体的形式结合于ER应激基因(如某些bZIP转录因子,XBP1),也可以和IRE-1一起,通过IRE-1的活化核酸内切酶作用,剪切XBP1前体 mRNA。N-ATF6α和 Bip/GRP78、PDI以及EDEM1(ER degradation-enhancingα-mannosidaselike protein 1)一起通过降解ER内的错误折叠蛋白而发挥保护作用。相对于 N-ATF6α,N-ATF6β的转录活性较低、降解较慢,且与N-ATF6α竞争相同的 ER应激基因(ERSE),因此,N-ATF6β又被认为是N-ATF6α的内源性抑制物。
总之,ER 应激通过 PERK、IRE-1、ATF6这 3条信号转导通路产生了一系列保护效应,减少ER应激的刺激因素(如未折叠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等)对细胞造成的损害:通过PERK抑制大部分翻译过程,减轻ER加工蛋白质的负担;通过PERK、IRE-1和ATF6使编码分子伴侣的基因表达,增加ER加工折叠蛋白的能力;通过IRE-1和ATF6使ER相关降解相关蛋白表达上调,促使最终不能正确折叠的蛋白质降解。以上通路均能启动对抗损伤的保护效应。随着应激时间延长或程度加重,ER应激能激活凋亡、自噬等途径,以进一步减轻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