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艾滋病母婴传播流行状况与预防
第一节 基本概述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条途径传播,病死率极高,目前不可完全治愈,但通过治疗,可以延长艾滋病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艾滋病主要致病病毒分为HIV-1型和HIV-2型,HIV-1型是主要的流行型。
艾滋病母婴传播也称母婴垂直传播(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妊娠、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最主要途径,大约90%以上的艾滋病感染儿童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如果血液制品得到常规筛查科学管理,并广泛应用清洁针头和注射器,那么,母婴传播实际上就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唯一途径。
一、艾滋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一)传染源
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从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宫颈阴道分泌物、羊水、母乳、脑脊液、泪液、尿液、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肝、骨髓、心、肾等中可分离出HIV病毒,但血液、精液和宫颈阴道分泌物的艾滋病病毒分离率最高。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概率取决于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和组织的机会,接触次数,接触病毒量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传染源特定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即感染艾滋病病毒并处于妊娠期、分娩期、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可以是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1.艾滋病感染者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但没有发病的人,称为艾滋病感染者。他们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样,可以正常地生活和工作,但艾滋病感染者携带病毒,具有传染性。艾滋病感染者的无症状状态可持续较长时间,隐匿性强,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目前,主要通过检测人体血液中的HIV抗体来了解其艾滋病感染状况。HIV抗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筛查试验和确认试验,确认试验结果为阳性才能判定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另外,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会经历“窗口期”,约2周至3个月,处在“窗口期”的艾滋病感染者具有传染性,但临床上检测不到HIV抗体,隐匿性更强,因此,其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可忽视。
2.艾滋病患者
当艾滋病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艾滋病病毒的严重破坏而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会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低热、持续的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慢性腹泻等症状,发生口腔和其他脏器的白色念珠菌感染、卡式肺孢子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虫脑病、隐球菌肺炎、青霉菌感染、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等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约有一半的HIV感染者平均经过7~10年的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患者,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二)艾滋病传播途径
艾滋病可以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播。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主要有: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或侵入人体的医疗器械;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不安全的性行为;患有生殖道感染或性病;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通过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婴儿。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性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公用公共设施如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咳嗽、打喷嚏和蚊虫叮咬等都不会造成艾滋病的传播。不同国家和地区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可能不同,相同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艾滋病传播途径可以发生变化。
1.性传播
性接触(包括异性、同性及双重性接触)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在性活动(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时,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破损,病毒通过破损处侵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造成艾滋病感染。有研究资料显示,一次与HIV感染者的无保护性交中被感染的可能性为0.1%~1%,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越大。嫖客、暗娼是异性性传播的主要高危人群。同性性传播主要针对男性同性恋者而言,一般认为,女性同性恋与HIV传播无关。目前,性传播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输入和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成分或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完全的注射器、针头等侵入人体的医疗器械等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人体如果接受了经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非常高,可达9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者由于经常共用注射器也使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大大增加,我国通过静脉吸毒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主要分布在云南、新疆、广西、广东、贵州、四川、湖南等省份;而20世纪90年代,在中原地区一些省份进行的非法的、不安全的有偿采供血也是造成这些地区大量艾滋病血液传播的主要原因。目前,不安全的采供血传播在逐渐减少。有文献报道过由于皮肤黏膜破损所引起的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艾滋病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妊娠、分娩和哺乳三个阶段,即宫内传播、产程传播和产后传播。
(1)宫内传播:
妊娠期间,艾滋病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宫内传播约占母婴垂直传播的25%~38%。妊娠晚期母婴传播的危险性较高。有研究显示,不同妊娠期母婴传播率不同,妊娠0~14周约为1%,妊娠14~36周为4%,妊娠36周至分娩为12%。
(2)产程传播: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与带有艾滋病病毒的母血和宫颈、阴道分泌物接触而感染艾滋病病毒。大约1/3的母婴传播发生在产程中。目前认为,产程中发生艾滋病传播的危险性最大。有研究发现,分娩过程中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8%~12%。
(3)产后传播:
产后哺乳也是母婴传播的重要传播途径。艾滋病感染母亲通过产后哺乳将艾滋病传播给婴儿,母乳喂养是造成产后传播的主要因素。母乳喂养一年后,艾滋病母婴传播危险为10%~20%。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同喂养方式及持续时间有关,产后3个月内,混合喂养的婴儿发生母婴传播的危险高于纯母乳喂养婴儿;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婴幼儿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艾滋病病毒普遍易感。但可根据对艾滋病病毒暴露机会的多少划分出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包括:同性恋者、性乱及多性伴者、卖淫嫖娼者、静脉吸毒者、输入HIV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者、艾滋病感染者的配偶或性伴和HI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等。
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机体对HIV的侵入产生抗体应答,通常在感染2~12周内产生抗体。但也有极少数人感染数月乃至数年后仍测不出抗体。绝大多数人在感染过程中都会对各种病毒抗原成分产生免疫应答,抗体滴度可高达1∶50 000,但也可以很低。感染早期(血清阳转时)及病程后期(免疫缺陷)时,抗体滴度均较低。
二、艾滋病的分期
目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HIV感染的临床分类,分为三大类,每类根据CD4淋巴细胞计数和总淋巴细胞计数又可分为三级。
A类:包括原发临床HIV感染(即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和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B类:为HIV相关细胞免疫缺陷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包括继发细菌性肺炎或脑膜炎,咽部或阴道念珠菌病,颈部肿瘤,口腔毛状白斑,复发性带状疱疹,肺结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能解释的体质性疾病等。
C类:包括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及并发的其他疾病。
根据CD4 +T淋巴细胞和总淋巴细胞数的分级为:①CD4 +T淋巴细胞>0.5×10 9/L,总淋巴细胞数>2.0×10 9/L。②CD4 +T淋巴细胞为(0.2~0.49)×10 9/L,总淋巴细胞数为(1.0~1.9)×10 9/L。③CD4 +T淋巴细胞<0.2×10 9/L,总淋巴细胞数 <1.0×10 9/L。
三、艾滋病对妇女、儿童的危害
艾滋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特别是对妇女、儿童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一些艾滋病高流行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成倍增加,艾滋病流行成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通常在出生后1岁内出现症状,1/3在1岁内死亡,50%在2岁内死亡,平均存活期约是7年。美国的研究显示,通过母婴传播的艾滋病感染儿童存活到10岁的概率不足30%。艾滋病成为全球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艾滋病的流行已使一些国家的平均期望寿命下降,在受其影响严重的国家,平均期望寿命降低了13岁;在一些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率明显增加,HIV/AIDS的流行几乎抵消了多年来在降低婴儿和儿童死亡率方面取得的进步。另外,由于艾滋病的流行,出现了大量的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2016年,有12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平均每一个小时就有18名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儿童生存状况面临严峻的挑战。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艾滋病孤儿的照顾和关爱、艾滋病感染儿童的治疗、保健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