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自主神经保护直肠癌根治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盆腔自主神经保护(PANP)的直肠癌根治术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针对直肠癌的治疗,已不能满足于单纯肿瘤根治和术后远期生存,对术后正常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证肿瘤根治前提下,解决好“根治”与“保功能”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保留排便、排尿及性功能,符合现代直肠癌外科研究和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直肠癌根治术的重要原则。
纵观直肠癌手术的历史,1908年Miles首次提出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揭开了直肠癌手术治疗的序幕;然而,Miles术后患者永久性人工肛门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直到1939年Dixon根据直肠癌浸润特点采用直肠前切除术,为部分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保留了肛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然而直肠癌术后高局部复发率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1982年Heald根据直肠系膜的解剖学研究首次提出了全直肠系膜切除的概念,既为手术提供了方便操作的解剖平面,又大大降低了局部复发率,为直肠癌规范化手术翻开了新的篇章。然而TME概念的引入仍然没有解决患者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高发的尴尬局面,1983年日本学者土屋周二提出实行PANP手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排尿及性功能。随后,学者们对PANP实施的解剖学基础及功能学评价进行了大量探索,1996年Sugihara提出了保留自主神经的Ⅳ型分类法:Ⅰ型完全保存骨盆自主神经;Ⅱ型切除下腹神经,保留双侧骨盆丛;Ⅲ型切除下腹神经丛及骨盆神经丛(保留单侧骨盆丛);Ⅳ型完全切除骨盆自主神经。具体盆腔自主神经如何保留要根据肿瘤的部位、浸润深度、有无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决定。随着人们对盆腔自主神经解剖学认识的深入、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价值的认可以及对PANP手术的重视,尤其在近年来,直肠癌浸润转移规律重新认识,尤其是新型胃肠吻合器的使用,直肠癌的保功能手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国内、外学者对PANP 的手术指征意见较为一致,认为在根治的前提下PANP适合于60岁以下、Dukes C 期以前的男性患者。术前评估强调通过腔内超声、CT或MR了解肿瘤浸润的范围及与盆腔自主神经的关系,并结合术中肿瘤分期来选择PANP手术方式,及是保存所有骨盆自主神经还是保留单侧,或选择性保留盆内脏神经和盆丛,还是只保存骶 4 盆内脏神经(即只保存排尿功能)。另外,对于姑息性手术病例,则应尽可能地避免伤及骨盆内所有神经。
PANP手术的关键是首先要熟悉盆腔自主神经的解剖位置及直肠各段肿瘤淋巴转移的规律;其次要注意手术中的解剖层次感;腹膜返折以下的手术更需要充分的术野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