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自主神经保护直肠癌根治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盆筋膜壁层与脏层

实际上在胚胎发育早期,原始消化管及其系膜周围均被脏层筋膜所包裹,并连接于腹壁,而腹壁表面则覆盖壁层筋膜。但随着肠袢旋转,结肠分化形成,最终包裹升、降结肠肠管及系膜的脏层筋膜与后方腹壁壁层筋膜粘连固定,而覆盖于腹、盆腔壁和腹、盆腔脏器表面的筋膜组织则浆膜化形成腹膜,没有被浆膜化的筋膜组织,在成人后依然称为筋膜。衬于腹、盆腔壁的浆膜化的筋膜组织称为壁腹膜/筋膜,由壁腹膜返折并覆盖于腹、盆腔脏器表面的浆膜化的筋膜组织称为脏腹膜/筋膜。结肠和直肠及其系膜则被脏层筋膜和腹膜像信封一样包裹,从腹腔延续到盆腔。
盆筋膜是盆膈上筋膜的延续,以其包裹的器官而命名,如膀胱筋膜、子宫筋膜。有些器官周围的盆腔筋膜比较发达而形成筋膜鞘,例如前列腺鞘。盆脏筋膜延伸至器官之间形成筋膜膈,如直肠膀胱隔、直肠阴道隔。盆脏筋膜还形成韧带,如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筋膜鞘、筋膜隔及韧带,具有支持和固定器官的作用。
在升降结肠及其系膜和直肠系膜的脏层筋膜(非浆膜化一侧)所对应的腹腔和盆腔壁,被覆一层胚胎期形成的壁层筋膜,这层筋膜到成人后一直存在。腹盆腔的壁层筋膜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腹腔壁层筋膜向下跨越骶岬进入盆腔延续为盆腔壁层筋膜(盆壁筋膜)(图5-7)。壁层筋膜分布在腹腔和盆腔的不同部位有相应的命名,如肾脏前的肾前筋膜(Gerota筋膜)、主动脉前的主动脉前筋膜,以及髂肌前筋膜、腰大肌前筋膜和骶前筋膜等。盆壁筋膜在骶骨前增厚形成骶前筋膜,覆盖骶骨、尾骨内侧面及神经、骶正中动脉和骶前静脉。直肠切除时,勿剥离撕破此筋膜,以免伤及静脉丛,引起难以控制的出血。位于梨状肌与闭孔内肌表面的部分,分别称梨状肌筋膜和闭孔筋膜。盆壁筋膜在耻骨盆面至坐骨棘之间明显增厚,形成盆筋膜腱弓,为肛提肌起端及盆膈上筋膜的附着处。
图5-7 骶丛神经、盆丛神经与盆壁筋膜
盆脏筋膜是包绕在盆腔脏器和血管、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的总称,其中包绕在脏器周围的叫脏器筋膜,它们形成囊或鞘,包绕在一些容积经常变化的器官(如膀胱、直肠)周围的筋膜比较薄而疏松,而包绕在体积较恒定的器官(如前列腺)周围者则坚韧厚实。盆脏筋膜在有些局部增厚,附着于邻近的骨面,叫做韧带,它们起着支持和固定脏器位置的作用,重要的有男性的耻骨前列腺韧带,女性的耻骨膀胱韧带、子宫骶韧带等。有些韧带内含有少许平滑肌纤维;有些韧带中有进出脏器的血管、神经穿行(又称血管神经鞘),重要的有膀胱侧韧带、直肠侧韧带、子宫主韧带等,有的学者将之称为器官旁组织,如子宫旁组织、直肠旁组织等。此外,在器官与器官之间有额状位的结缔组织隔;上连腹膜盆腔陷凹的底,下达盆膈上筋膜,两侧附于盆腔侧壁的盆壁筋膜。男性位于直肠与膀胱之间称直肠膀胱膈;女性位于直肠与阴道之间,称直肠阴道隔,一般认为它们是腹膜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的凹底两层腹膜愈合的遗迹(图5-8)。
图5-8 盆脏筋膜与脏器毗邻
在尸体标本可以看到,直肠系膜的外表覆盖一层薄片结构,新鲜标本上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结缔组织;防腐标本上其较为致密,此结构就是盆脏筋膜(图5-9)。
盆脏筋膜包绕盆腔各脏器周围的结缔组织,形成这些脏器的筋膜和韧带。从膀胱顶的后上部延续至直肠中下1/3交界的前面,形成直肠膀胱窝。覆盖于直肠上形成直肠系膜。直肠系膜包绕了直肠周围脂肪结缔组织、淋巴组织、供应直肠血管回流血管和神经等,形成一个天然屏障,早期癌细胞难于穿越该屏障。直肠上部脂肪较少,所包绕的筋膜较厚,并形成纤维束连接直肠壁;直肠下部筋膜菲薄,脂肪增厚(图5-10)。由甲醛溶液浸泡后尸体的系膜显得较为干缩,而活体比较饱满,富有光泽。
在盆壁筋膜和盆脏筋膜之间,相邻的盆脏筋膜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潜在的腔隙,称为盆筋膜间隙,内有神经、血管通行,手术时有利于器官的分离,也利用聚集渗液和脓液。常见的包括以下间隙(图5-11)。
图5-9 盆脏筋膜的组织结构
图5-10 盆腔标本解剖前的MRI(T 1WI)
图5-11 盆筋膜间隙示意图
A.横断面 B.矢状位 C.冠状位(红色虚线为TME外科平面位置)注:1-腹膜;2-直肠系膜;3-骶前筋膜;4-梨状肌筋膜;5-直肠后间隙;6-骶前间隙;7-肾前筋膜;8-上腹下丛;9-髂总动脉;10-骶岬;11-腹下神经;12-直肠骶骨筋膜;13-直肠侧韧带;14-下腹下丛;15-直肠中动脉;16-骶神经;17-邓氏筋膜后叶;18-邓氏筋膜前叶;19-直肠;20-前列腺;21-海绵体神经;22-膀胱;23-精囊;24-髂内动脉;25-直肠深筋膜;26-直肠上动脉
(1)耻骨后隙:
位于耻骨联合与膀胱之间,又称膀胱前隙。间隙向上前与腹壁的腹膜外组织相延续,因此临床上常将该间隙作为膀胱、前列腺和剖宫产的腹膜外手术入路。若膀胱前壁或男性尿道前列腺损伤,外渗的尿液可经此间隙向腹壁的腹膜外组织蔓延。
(2)直肠旁间隙:
位于盆底腹膜与盆膈之间,直肠筋膜的周围。此间隙被直肠侧韧带(此韧带由直肠下动、静脉及周围结缔组织构成)分为前、后两部:前部称直肠前隙或骨盆直肠间隙,它的前方为直肠膀胱隔(男)或直肠阴道隔(女),后方为直肠和直肠侧韧带;后部为直肠后隙,位于直肠侧韧带与骶骨之间,此间隙向上直接与腹膜后隙相通,故临床上常将气体注入该间隙作腹膜后隙的充气造影。
(3)骨盆直肠隙:
骨盆直肠间隙位于盆底腹膜与盆膈之间,后方为直肠筋膜,前方在男性为膀胱及前列腺的筋膜,在女性为子宫及阴道上部的筋膜。女性的骨盆直肠隙即直肠阴道隙,该隙为一潜在的较易分离的间隙,分娩造成的直肠阴道隔伸展和撕裂,可使直肠向阴道后壁膨出,甚至改变了肛管的角度而影响排便。
(4)膀胱阴道隙:
膀胱阴道隙位于膀胱筋膜及阴道筋膜之间,分娩时造成的损伤可导致膀胱后壁和阴道前壁的膨出和脱垂。
(5)膀胱宫颈隙:
膀胱宫颈隙为膀胱阴道间隙向上的延续,位于膀胱筋膜和宫颈筋膜之间,是一个很容易分离的潜在间隙。
(6)直肠后隙:
直肠后隙位于直肠筋膜与骶前筋膜之间,又称骶前间隙。此间隙向上与腹膜后隙相通。临床上做骶前封闭或腹膜后注气造影即在此间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