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留住蓝天白云,呼吸清新空气是社会各界对空气环境的共同期待。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维度,并将其放在了突出位置,展现了国家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2013年被称为“国十条”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2017年及以后一段时间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提出了综合治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调整能源结构、严格依法监管等措施,重点治理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全面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战”奠定了政策基础。大气污染防治是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和降低群体的健康风险,是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大气污染作为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之一,其造成的健康风险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相关内容也是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内在要求。众所周知,健康风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污染物暴露量的多少,研究人群对大气污染物的暴露模式和风险,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模式,必须结合我国大气污染的发生规律、人群结构、活动特点等多个要素,创新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为科学风险评估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此次组织研究的“北京市居民空气暴露活动模式”工作,取得大量翔实的数据,编写了《北京市居民空气暴露活动模式参数手册(冬季篇)》,提供了不同人群每天在不同场所,进行不同强度水平活动的时间信息。结合污染物水平和呼吸速率即可计算出人体的呼吸暴露剂量,评估健康风险。降低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风险,改善空气质量是本,然而减少人群在较高污染水平场所中的停留时间,使人群在适宜的时间,适宜的场所进行适宜的活动也是重要措施。该手册提供了多种模式下的参数推荐值和参数参考数据,为科学开展北京市居民空气暴露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依据,填补了国内空白。
我希望这本手册既能成为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领域的工具书,为科研和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也能成为市民科学活动指南,为降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帮助。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