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中医的临床诊疗,如欲取得好的疗效,除了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一定的思路与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顽固难治的疾病,更是如此。皮肤病与内科病不同,内科病的诊疗只需看内即可,而皮肤病其病在外,根本的病因却在内。《外科正宗》曰:“医之别内外也,治外较难于治内何者?内之症或不及外,外之症则必根于其内也。”如何根据四诊明晰皮肤病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抓住并搞清楚内与外的内在联系,这是需要一定的思路与方法的。对于那些所谓顽固、多处治疗无效的病例的治疗,常规的、教课书上的思路与方法是不够的,必须根据传统中医的理论与思维,进一步开拓思路,客观认识,去伪存真,抓住疾病的本质。
我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习医,精读了“四大经典”,并认真学习了《内经》、《伤寒论》等诸多注家著作,以及二十余部古代专著,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县医院中医科门诊、病房各历练四年,所诊之病多为内科、妇科、儿科之疾,昼日临证,夜晚苦读,理论与临床相互促进,还研读了近代医家的医案,如张锡纯、施今墨、秦伯未、蒲辅周、岳美中、赵炳南、朱仁康、张伯臾、赵锡武等医论医案,略有心得。1986年考入陕西中医学院(现为陕西中医药大学),攻读《内经》硕士,《内经》的理论与思想使我眼界大开,其中认识疾病的思维空间、角度、方法,尤其是“天人相应”理论,扩展了我辨证思维的广度。1989年开始从事皮肤科临床后,《内经》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指导着我的临床诊疗,尤其是200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皮肤科博士毕业后,这种影响明显增大。相继提出了“温法、散法治疗银屑病”,“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新体系”,“季节、脏腑、经络、部位四位一体辨证治疗湿疹”,“慢性荨麻疹中医辨证要点及治疗体会”等新的辨证思路与方法,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
医案是记录诊疗思维、辨证用药与疗效过程的重要文书,自临床诊疗开始,我即注重医案的记录,早期是在复写的处方上简单记录主诉和舌脉,后来逐渐采用自行装订的病案簿,2004年以后则在门诊注重收集治愈的完整病历,并逐一录入电脑,每个病种建立一个文件夹,方便查阅使用。早期是我自己录入,后来则交给研究生完成,目前已有2000余例完整的治愈病例,当然难免有不少散失的,一旦有患者提供,随即借来录入。我深深体会到,录入医案的过程,是很好的回顾、反思与提高的方法,病历中何处得、何处失,回顾与分析,经常总结,不断提高,长此以往,辨证用药愈发精细有效,经验由此逐渐丰富。
此外,若欲进一步提高诊疗技能,还需要有一定的“反叛”心理,要敢于在临床实证的基础上质疑和创新,提出新的见解和思路,共同提高。
当下的年轻医生,研读经典者甚少,临床辨证基本是根据教材所学,缺乏根基,思路不够宽广,临床疗效不能令自己满意,无奈只得借助西医西药。如何提高中医皮肤科年轻医生的诊疗水平,我想除了学好中医经典外,多读医案,尤其是启迪辨证思维的医案十分重要。本书收入的病例,全部是我临床的真实病案,共三百余例,通过病案引出常见皮肤病的中医辨证思路与方法,其中不乏与教材不尽相同的证候与方药。若此书出版能对开阔年轻医生、研究生的辨证思维空间,真正抓住客观的发病机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起到一定的作用,则不枉我拳拳之心。
本书的撰写得到我的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和著名中医皮肤科前辈徐宜厚教授的关心和指导,并于百忙中为本书作序,在此谨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撰写得到我的研究生张步鑫、屠远辉、代淑芳、王庆兴及其他历届研究生的大力帮助,但由于诊务和教学、科研及科室管理等工作繁忙,书稿的完成一拖再拖,深表歉意。
刘爱民
2014年9月21日于河南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