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技术丛书:应急处置操作指南:霍乱、手足口、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现场心理干预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现场防控措施

发生疫情后,应迅速组织力量核实诊断,判定疫情的严重程度,查明传播因素,追溯传染来源,以便及时采取更富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续发和蔓延,并尽快扑灭疫情。如疫情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应级别,应及早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公共卫生行动。
一、隔离治疗病人和带菌者
隔离治疗霍乱病人和带菌者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措施。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分别隔离治疗。隔离区室的要点见附件5。
病人出院标准如下:
1.患者入院后,大便细菌培养每日1次,停药后连续2次阴性时(如无粪便,可肛拭子采便)可以出院。
2.患者症状消失,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之日起,住院隔离已逾7天,可以出院。
3.慢性带菌者,大便培养连续7天阴性,胆汁培养每周1次,连续两次阴性者可解除隔离,但尚需进行流行病学观察。
二、做好疫点、疫区管理工作
1.疫点、疫区划定
应依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疫情趋势和风险评估科学划定疫点、疫区的范围,并尽可能减少对当地居民的工作、生活影响。疫点、疫区划定和处置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及时控制疫情的发展。
(1)疫点:
疫点是指发生病人、疑似病人或发现带菌者的地方,可以考虑为因病例或带菌者的日常起居活动及其排泄病原体可能污染到的范围。要根据流行病学指征来划定疫点,一般指同门户出入有生活接触的住户或与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生活上密切相关的若干户为范围。根据传染源的污染情况,一个传染源可有一个以上的疫点。
(2)疫区:
疫区是指持续出现多个霍乱病例的地区。根据疫情流行特征和传播趋势、当前所有疫点的地理分布、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其他传播危险因素等要素综合评估来划定疫区。疫区内包含多个疫点,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乡或毗邻乡,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划为疫区。划分疫区是为了明确采取公共卫生控制措施的范围、防止病原体自疫点向外污染和疫情向外播散。
2.疫点、疫区的消毒工作
疫点、疫区内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是指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其目的是及时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微生物。终末消毒是传染源离开后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如霍乱病人出院、转移或死亡后,对其住所及污染的物品进行的消毒。要认真做好疫点、疫区内的消毒工作,特别是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等进行消毒处理。
(1)终末消毒:
霍乱的终末消毒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医院的终末消毒由医院安排专职人员进行。
1)病家终末消毒:
消毒人员接到消毒通知后,应立即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迅速赶赴病家按下列程序开展终末消毒工作。
进行病家消毒时,应仔细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测量污染范围内需消毒的房屋体积及地面面积以及需消毒的污物量,以便确定消毒范围,并根据不同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见附件6),将需集中消毒的污染衣服、床单等用品收集在一起进行处理(或放入大帆布袋或一次性塑料袋中送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消毒站消毒)。必要时,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消毒前应关闭门窗,保护好水源(盖好灶边井、水缸等),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品收藏好,并在室内灭蝇。消毒室内地面、墙壁、家具和陈设物品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依次进行。当几个房间均需消毒时,先外后内,由污染轻的到污染重的。
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残余食物等以及装前述污物的便器、痰盂、痰杯和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食具、毛巾、抹布、牙刷、毛巾等,以及皮张、兽毛、奶制品等)应严格进行消毒。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就地进行煮沸或浸泡消毒。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擦拭消毒时,必须反复擦拭2~3次;对污染重、价值不大的物品,征得病家同意后进行焚烧。
室内消毒后,应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或饮用水井等进行消毒。
根据需要,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
2)病房的终末消毒:
对专门收治霍乱的医院或病区进行终末消毒时,执行消毒的人员应按下列程序开展终末消毒工作。病房终末消毒的重点是对病区内病人专用的厕所或便器,消毒器具、清洁用具,病人吐泻物、废弃物,病床、床头柜、床上用品等必须严格消毒处理。
完成消毒任务后,消毒人员相互将外层防护从头到脚进行喷雾消毒,出污染区在半污染区内,按顺序脱下塑料帽、工作帽、防护眼镜、口罩、连体防水隔离服、鞋套和防水鞋并换上拖鞋,将其一并放入黄色污物袋内连同消毒用具和器械统一进行消毒处理;对手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换上拖鞋,进入淋浴间淋浴后,更衣室更换新工作服,出更衣室进入清洁区。
3)集中治疗点的终末消毒:
集中治疗点除完全参照病房的终末消毒程序进行消毒外,还要特别注意治疗点内所有医疗废物、生活垃圾、污水和环境表面的消毒处理。
4)霍乱病人或疑似霍乱病人尸体的处理:
对霍乱或疑似霍乱病人尸体,需表面先用5%漂白粉上清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喷雾;对口腔、鼻孔、肛门、阴道等开孔处,用浸过消毒液的棉花堵塞,然后送火葬场焚化。根据各地风俗习惯,必须入棺或直接入土埋葬时,公共卫生人员应予指导,在尸体上下及两侧撒布新鲜石灰(每具尸体约需石灰30斤),然后盖棺封闭或用布包紧,选择远离水源、地势较高处,深埋1米以下。医疗和公共卫生人员应说服群众不举行丧礼,提倡火葬。参加尸体处理的全体人员,工作完毕后应进行消毒处理。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不同民族的传统丧葬习俗和观念不尽一致,因此在具体处理时,必须谨慎行事,必要时由政府出面,约请该民族中有影响的人士参与协调后再依法处理。做到既坚持尸体处理的科学性,又得到死者亲属的认同和满意。
(2)随时消毒: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消毒人员接到患者诊断与消毒通知单后,应立即派人到现场指导随时消毒,必要时提供所需消毒剂与器械。交给病家使用的消毒剂,应标明名称和使用方法。随时消毒由医院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
“三分开”是指:分住室(条件不具备可用布帘隔开,至少要分床);分饮食;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六消毒”是指:消毒排泄物;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服、被单;消毒患者居室;消毒生活污水。
护理人员除做好病人的随时消毒外,应做好本人的卫生防护,特别是在护理病人后,应消毒双手。
消毒指导人员与负责随时消毒人员,应共同填写消毒工作记录,及时上报,必要时,采样进行消毒效果检测与评价。
1)呕吐物的无害化处理:
病人的呕吐物应尽量吐入专用容器中,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溢洒。
2)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
病人要有专用厕所或便器,若条件达不到,可用专用容器收集病人的排泄物。对排入厕所或便器的病人排泄物,若有污水消毒处理设施,可直接水冲;若无污水消毒处理设施,则需严格消毒后排放。用专用容器收集的排泄物和地面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同呕吐物。织物上的排泄物应立即处理,可采用煮沸、浸泡等消毒方式进行消毒。
厕所、便器或盛装容器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消毒,可采用喷雾法或浸泡消毒法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厕所可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式消毒,便器或盛装容器可采用消毒剂完全浸没的方式消毒,达无害化后方可再次使用。
3)污染环境的处理:
污染的房间、厕所、走廊等环境表面,应先消毒再清除明显的排泄物;对泥土地面还应刮去污染表土,用专用容器盛装后按排泄物处理,再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消毒;对非泥土地面直接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消毒。
4)污染物品的处理:
对耐热耐湿物品,如棉织物、金属、陶瓷、玻璃类物品,用加热煮沸15分钟或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也可用季铵盐类消毒剂或其他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卫生规范和相关规定要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对不耐热不耐湿物品,如书籍、文件、字画、污染的棉絮、皮毛制品、羽绒制品等,可用环氧乙烷灭菌柜处理。
对污染的精密仪器、家电设备等物品可用乙醇、季铵盐类消毒剂擦拭消毒。
对耐湿物品不耐热的物品,如各种塑料制品、用具、容器、人造纤维织物等,可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浸泡或擦拭表面消毒。也可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卫生规范和相关规定要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若需进行熏蒸消毒,则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室内相对湿度应在80%以上,温度应在30~40℃为宜。
5)废弃物的处理: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和病人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有条件时送医疗废物处理站集中处理;若无条件,则就地及时处理,可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焚烧处理。
6)手部卫生:
医护人员诊疗前后,接触污染物后,必须进行手卫生。在无明显污染物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涂擦消毒;有明显污染物时,应先洗手,干燥后再进行手卫生。病人在饭前便后应进行手卫生,家属在接触病人和污染物后应进行手卫生。
7)运输工具:
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者10 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对密闭空间还可用2%过氧乙酸进行气溶胶喷雾。
8)污水消毒:
疫点内的生活污水,应尽量集中在缸、桶中进行消毒。加入消毒剂混匀作用1.5小时后,余氯大于6.5mg/L时即可排放。集中治疗点和医院宜按照《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建集中污水消毒处理装置,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同上处理。
疫区内的生活污水,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静止的污水水体时,应先测定污水的容积,而后将消毒剂投入污水中,搅拌均匀,作用1.5小时后,余氯大于为6.5mg/L时即可排放。对流动污水的水体,应作分期截流,在截流后,测污水容量,再按消毒静止污水水体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消毒与检测,符合要求后放流,再引入并截流新来的污水,如此分期依次进行消毒处理。
(3)饮用水消毒与管理:
应加强对集中式给水的自来水厂管理,确保供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出厂水余氯量不得低于0.5mg/L,末梢水余氯量不得低于0.05mg/L。同时亦应重视对分散式供水的管理与消毒,分散式供水如直接从江、河、渠、塘、井取用水者,应在盛水容器内按每升水加入1~5mg有效氯消毒剂进行消毒,要求作用30分钟后,余氯量应达0.5mg/L。
1)井水:可采用直接投加漂白粉消毒法或持续加漂白粉法,具体方法详见附件1“消毒对象与消毒方法”部分。
2)河、湖、塘水;用河、湖水作为饮用水源时,应先定好取水点。清除取水点周围100米内各种污染源,禁止在该处洗澡、游泳、洗衣等,并防止牲畜进入。较大的水库和湖泊可采用分区用水,河流可采用分段取水。
水塘多的地区可采取分塘用水,选择水质较好水量较大易于防护的水塘专供饮用。塘的岸边可修建自然渗滤井或砂滤井,以改善水质。
如果在水体中检出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应在沿河、塘边树立警告牌,告诫群众,暂停使用此水。阳性水体中的水生动植物,在水体阳性期间禁止捕捞或移植,直到水体转阴为止。
3)缸水:由于河、湖及塘水的水量大,流动快,饮用水最好采用缸水法处理。当缸水浊度高于3度时,应先经洁治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后再进行消毒。
水中余氯量过高,有明显氯臭时,饮用前可用煮沸、吸附和化学中和等方法进行脱氯处理。中和药物的用量,可用递增加药法测试,以刚好使氯臭消失的用量为准。一般情况下,使用硫代硫酸钠进行化学中和时,其用量为余氯量的1.7倍以上;用亚硫酸钠时,其用量约为余氯量的3.5倍。使用的中和药物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
每次消毒工作均需详细记录,认真填写消毒工作记录表(见附表6),根据填写的消毒剂用量、浓度、作用时间和消毒方式等内容,与本手册提供的消毒方法进行比较,对消毒措施是否合格作出评价。见附件7。
3.疫点处理
(1)传染源管理:
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应实行就地(近)隔离治疗。若转送病人,必须随带盛放吐泻物的容器和消毒药械。对途中污染的物品、地面和运送病人的工具要及时消毒处理。病人、疑似病人及带菌者需在医疗机构或临时医疗点隔离治疗,达到出院标准后方可出院;或经粪便检测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管理。病人粪便、呕吐物及可能被污染霍乱弧菌的物品,均需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2)接触者管理:
对密切接触者可采用一览表方式登记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并进行医学观察,跟踪5天健康状况,开展卫生宣教,告知医学观察内容,接受便检,不能参加聚餐、集会等活动,必要时对其排泄物进行消毒,防止污染水源、食品。与此同时,采集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或肛拭子进行霍乱弧菌检测,这也是发现霍乱带菌者的主要途径。为及时控制霍乱传播,对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应开展至少一次粪便或肛拭子的霍乱弧菌培养检测。
一旦接触者出现腹泻等相关症状或粪检检出O1/O139群霍乱弧菌,应尽快予以核实诊断和实施隔离治疗;对粪检阴性且无腹泻等相关症状者无需采取服药措施。在无条件及时开展粪检且医疗可及性较差的偏远地区(如远航渔船或医疗资源匮乏的灾区),仍需坚持对密切接触者的粪便进行严格管理消毒,并实施医学观察满5天,出现腹泻时立即进行隔离治疗。见附表7。
(3)其他措施:
由当地政府负责疫点的全面管理,疾病控制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措施的监督落实。疾病控制部门应加强与疫点所在地镇(街)政府的沟通,督促开展卫生宣教,落实饮用水消毒、杀蛆灭蝇以及改善环境卫生等措施。卫生监督及食品安全部门应加强饮水、饮食卫生的监督活动,督查防控措施的落实。
(4)疫情公布与风险沟通:
除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由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定时公布疫情外,在发生霍乱暴发事件时,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依法向公众发布疫情,并告知公众潜在风险及应采取的行动。只有及时公布疫情信息和良好的风险沟通策略才有利于提高公众积极参与防控工作的主人翁意识,减少因隐瞒疫情而人为造成的谣言和公众恐慌,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和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防病灭病。
4.疫区处理
除在疫点内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外,还应在疫区范围内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疫点外围的监测与预防工作,及时发现传染源,防止传播。主要工作如下:
(1)应急监测与检索:
尽快组织疫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腹泻病应急监测,建立和强化监测报告系统,落实到单位和人员,以及时发现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对腹泻病人要做好登记报告、采便送验和及时治疗,发现疑似病人时要及时隔离留验。组织乡村医生或公共卫生人员开展主动监测,认真做好查病报病,规范开展个案调查;对疫区人群,要按流行病学指征进行检索,及时发现传染源,特别要及时发现与首发病例同期内的所有腹泻病人并及时处置。制定应急监测方案时,应依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疫情形势研判,并结合实验室检测能力,通过制定具体的病原检索任务来督促各级医疗机构落实。应急监测的内容不但涵盖腹泻病人,还应覆盖重点人群、水体、水产品、餐饮业等多个方面。
(2)加强生活用水卫生管理:
提供安全生活用水是预防和控制霍乱传播的治本之道。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力度投入饮用水工程的改造,落实饮水改造工程,保护好饮用水源。在饮用河水的地区,禁止在河内洗涤便桶、病人衣物、食具、食物及下河游泳。饮用塘水的地区,提倡分塘用水。饮用井水的地区,水井要有栏、有台、有盖、有公用水桶,要安排专人负责饮用水消毒。使用以上水体作为生活用水的,需要对水体采样检测水质和分离霍乱弧菌,督促取回水体的消毒。饮用自来水地区,加强出厂水余氯监测,余氯要符合标准。尤其要注意村镇小自来水厂的水源、制水、供水管道安全,以及加氯消毒。
(3)加强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管理: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不准出售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物。凡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饮食店、摊,要在限期内达到卫生要求,在未达到卫生要求前可暂时停止营业。病人、带菌者、密切接触者等与霍乱疫情相关的人员不得从事饮食服务业活动,必要时对饮食从业人员实行带菌检查。
加强集市贸易的食品卫生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卫生规章制度,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检查。对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品,必须停止生产及销售,严防发生食源性传播、流行,并应查清污染食品的来源以及销售去向,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
粪便管理以不污染环境,并达到无害化处理为原则。落实农村和城镇的改厕工作,改造、清除可能污染饮用水源的厕所。
(5)落实健康教育与风险沟通工作:
疫区内要全面开展预防霍乱的宣传教育工作,告知公众如何预防霍乱、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出现腹泻后如何就医等防治知识。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公众易接受的健康教育活动;加强风险沟通,避免造成恐慌情绪发生。
5.疫点、疫区的解除
(1)疫点的解除:
当疫点内采取的措施均已落实,密切接触者经过粪检和医学观察期,无续发病人或带菌者出现时可予以解除;若有新病人和带菌者出现,则继续做好疫点内各项工作,达到上述要求时再行解除。如无粪检条件,自疫点处理后5天内再无新病例出现时亦可解除。
(2)疫区的解除:
疫区的解除应对疫情控制程度、控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后,在最后一例病例出现后一个最长潜伏期内无新病例发生,确定无再传播和扩散后方可解除。疫情解除后,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继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即:加强腹泻病监测,卫生宣传教育、“三管一灭”、重点人群检索等常规工作。此外,霍乱监测可与其他腹泻病的监测结合进行。疫情解除后腹泻病监测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流行病学指征而定。
三、阳性水体的管理
对检出产毒株(产霍乱毒素或具有霍乱毒素基因的菌株)的阳性水体,必须加强管理和监测。应插上警示牌或其他有效告知办法,告诫群众暂勿使用此水。与阳性水体有关的地区,要加强联防。对周围人群或重点人群进行监测;在阳性水体周围检出病人和带菌者时,要引起警惕,防止水型暴发或流行的发生,对水体两岸地区进一步做好饮用水消毒和粪便管理。阳性水体中的水生动、植物,在水体阳性期间禁止捕捞和移植,直至阴转为止。
四、阳性食品和管理
对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品,必须管理,停止生产及销售,严防发生食源性传播、流行。要尽量查清可能的污染来源以及销售的去向,以便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同时加强对同类品种和周围有关食品的监测。
五、做好三管一灭,切断传播途径
管理水源、管理粪便、管理饮食和消灭苍蝇是我国多年提倡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
1.集中式供水应加氯消毒,开放性水源、大口井以及其他不能加氯消毒的应对实施取用的桶水或缸水进行消毒;了解当地生活习惯和家庭生活污水排放、粪便排放方式,避免未经处理的污水、粪便污染环境水体。
2.加强食品卫生和农贸市场的卫生管理 发生霍乱的暴发或流行时,协同卫生监督部门管好疫点(疫区)饮食摊点和农贸市场的日常经营活动;疫点(疫区)禁止加工出售生冷食品;对饮食从业人员进行病例检索和带菌调查;严格饮食从业人员的卫生操作;对检出霍乱弧菌的农贸市场要进行环境消毒和污染食品的销毁处理。
3.灭蝇 在疫点(疫区)可根据控制疫情的需要可用消毒剂进行喷洒。
六、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调查与传染源发病前7天内及病后有过饮食、生活上密切接触的人,了解健康状况,特别要注意监测每日大便的性状及次数。自开始接触之日起观察一周。
原则上不提倡使用药物预防,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如在流行特别严重的地区或人群中,为控制流行趋势,可考虑对疫点(疫区)的健康人群以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服药。一般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一种抗菌药物,连服3天。
七、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建立针对霍乱暴发流行的专项监测,建立监测病例定义和报告制度(报告单位、频次、内容),对当地的饮食和水源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对于特殊人员,如饮食服务人群加强监测。
八、健康教育
通过多种途径向群众宣传菌痢防治的要点,宣传内容要通俗易懂,表达准确。宣传重点包括:不食生冷食品、饭前便后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如何正确使用消毒药品对自家缸水(桶水)进行消毒、流行期间不举行大型聚餐活动以及一旦出现发热、腹泻症状应及早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等。
健康教育的要点如下:
1.告知公众,霍乱是因不洁饮食而患病。预防霍乱应做到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特别是不生吃海产品和水产品;市场购买的熟食品和隔餐食品要加热煮透;饭前便后要洗手,碗筷要洗净或消毒,生熟炊具要分开,开展防蝇灭蝇;不随地大便,不乱倒垃圾污物,不污染水源。
2.霍乱的症状体征及传播途径,不及时就诊与隔离治疗的危害。发现吐泻病人及时报告并督促及时就诊。
3.教育群众做好宴请和聚餐的卫生管理,落实生熟分开的原则,必要时可邀请卫生监督部门指导。
4.教育群众如何开展散在式供水(缸水等)的饮用水消毒。
九、疫区预防接种
在流行区和疫区是否使用霍乱疫苗,要组织专家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如疫情严重程度、发展形势、流行时间、疫区经济状况、安全生活用水的可及性、公共卫生措施的可实施程度、流行菌株血清群等进行论证后再予定夺。需要接种疫苗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评估确定接种人群、接种地区范围和接种率。疫苗接种是综合性措施中的一种辅助性措施,与前述主要控制措施相辅相成,但在霍乱的防控实践中,始终应坚持“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这一根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