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椎间盘及其正常老化
一、椎间盘的形态
椎间盘是由软骨终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组成。
(一)软骨终板
软骨终板与其他软骨一样系由圆形细胞构成。软骨终板在椎体上、下各一个,平均厚度1mm,中心区更薄呈半透明状,位于椎体骺环之内。骺环在成人为椎体周围的骨皮质骨环。在青少年时其作用为软骨源性生长带,在成人时为纤维环的纤维附着固定环。
软骨终板有许多微孔,是髓核的水分和代谢产物的通路。在婴幼儿软骨终板的上、下面有微血管穿过,在生后8个月血管开始关闭,到20~30岁完全闭塞,故一般认为成人时属于无血管组织。因此,成人髓核的代谢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软骨终板的通透性。同时,也说明在婴幼儿时,这种特殊的微血管结构,导致在儿童期易出现椎间盘血循环感染。
软骨终板内无神经组织,因此,当软骨终板损伤时,既不产生疼痛症状,亦不能自行修复。
软骨终板与纤维环一起将胶状髓核完全密封,当软骨终板完整时,髓核不能突入椎体,如软骨终板不完整时,髓核突入椎体后,则形成Schmorl结节。
椎体上、下无血管的软骨终板如同膝、髋关节的关节软骨一样,可以承受各种压力,保护椎体,防止椎骨遭受超负荷压力,只有当软骨终板完整时,椎体才不会因压力而发生吸收现象。软骨终板还可视作半渗透膜,在渗透压下,水分可以扩散至无血管的椎间盘。
(二)纤维环
纤维环位于髓核的四周,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胶原纤维带组成,内层由纤维软骨带组成。细胞排到和分层的纤维环方向一致。外层纤维环的细胞呈梭形,其细胞核呈雪茄形;内层纤维环细胞呈圆形,类似软骨样细胞,同时不定形的基质亦增加。纤维环的前侧部分和两侧部分最厚,近乎等于后侧部分的两倍,后侧部分最薄,但一般亦有12层纤维。
纤维环前侧部分由前纵韧带加强,纤维环后侧部分较薄,各层之间黏合样物质亦少,不如前外侧部分坚实,但也得到后纵韧带的加强。在纤维环的前侧部分,外、中、内层纤维各自平行而斜向两椎体之间,纤维相互交叉重叠为30°~60°角呈X形。纤维环的后侧纤维则以更复杂的分层方式排列。纤维环的相邻纤维层呈交叉排列,可能与髓核对其所施的内部压力有关,短纤维较长纤维更易遭到巨大压力,不利于两椎骨间的运动,可引起放射状撕裂。
纤维环前部较宽,板层间的间隙较大,因此,髓核偏于椎间盘后部。脊柱的运动轴通过此部。由于纤维环后部较薄,板层间的间隙小,板层密集,力量较弱,髓核易于向后方突出。
(三)髓核
出生时髓核比较大而软,位于椎间盘的中央,不接触椎体,髓核细胞形态各异,细胞核呈椭圆形。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髓核位于椎间盘偏后,髓核约占椎间盘横断面的50% ~60%,在幼儿时,椎间盘内层纤维环包绕在脊索细胞的周围,10岁后脊索细胞消失,仅存有软而呈胶冻样的髓核,12岁时髓核几乎完全由疏松的纤维软骨和大量的胶原物质构成,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物质则被纤维软骨逐渐取代。
正常人的高度每日之间均有变化,这与髓核内水分的改变有关。晚间较晨间要矮1.5~2.4cm,在老年人变化则较少。髓核具有可塑性,虽然不能被压缩,但在压力下变为扁平,加上其上的力可以平均向纤维环及椎体软骨终板各个方向传导。在相邻椎骨的运动中,髓核具有支点作用,如同滚球,随脊柱的屈伸向后或向前移动。此外,髓核在椎体与软骨终板之间起液体交换作用,其中的液体可借渗透压扩散至椎体;髓核的营养依靠软骨终板渗透,后者与海绵质骨密切相连。压力的改变可使椎体内的液体进行交换,当体位由直立变为躺下时,上面施加的压力消除,肌张力减少,液体经软骨终板渗透至髓核。
二、椎间盘的血管和神经
椎间盘的血供,在胎儿期来自周围组织和椎体,成年时期来自阶段动脉,这些阶段性动脉分支至椎间盘的前后缘,只分布到纤维环周边部分。
椎间盘的神经分布,一般认为与血管相似,即在纤维环的周边部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其深部软骨终板和髓核内无神经纤维,周边部神经来源有多种,前部和两侧主要接受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纤维,后部则接受窦椎神经和脊膜返支的纤维。纤维环破裂或向椎间盘内注射液体等刺激时,可以引起肩部、颈部及上肢背部的放射痛。
三、椎间盘的年龄变化
椎间盘为含水量很多的纤维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含水量降低,纤维变性出现退变。
椎间盘髓核内的水分则随年龄的增长而稳定下降。出生时含水量为88%,在18岁时为80%,到77岁时只有69%,其中纤维环在出生时为78%,30岁时为70%,以后数值几乎不变,至老年稍有下降。
软骨终板有如半透膜,椎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可以通过软骨终板抵髓核,髓核中的水分可透过软骨终板而达椎体。所以液体交换与软骨终板有密切关联。年龄增长后,软骨终板渗透性降低,髓核内水分亦减少。
在儿童髓核的结构与纤维环可有明显划分,但在老年由于髓核的变粗,两者的划分即不明显,在不同年龄其髓核的密度不同,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四、椎间盘的生理功能
纤维环的纤维上下附着于软骨终板,并斜行进入深部,颇为坚固。研究显示髓核的膨出系纤维环纤维张力挤压所致。直立时,腰部髓核内的压力为其平面以上躯干重量的总和,假设为2.4kg/cm2的话,当身体活动或搬取重物时,其压力可增至100kg/cm2以上。椎间盘受压时,髓核各方面内压力均相等。躯体重量挤压髓核,使髓核垂直高度减少,水平宽度增加,当脊柱屈曲时髓核受压后移,伸展时髓核受压前移,纤维环主要起防止髓核移动突出的作用。尸体实验证实,若切除纤维环前侧的一段,脊柱的屈曲运动幅度增加;但若切除髓核,脊柱在所有方向的运动均增加。这解析了椎间盘退化时,脊柱的运动多行增加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