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脑卒中的康复总论
第一节 概述
脑卒中(stroke)是指起病迅速的、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且持续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它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每年我国新发脑卒中患者200万以上,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因。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包括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和栓塞性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大类。由于脑卒中患者发病的部位、大小、性质等不同,因此卒中后的功能障碍也呈现多样性、个体化的特点。包括: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如偏身浅感觉和深感觉丧失或减退、偏盲、偏瘫等。言语和交流功能障碍:如失语症、构音障碍、言语失用等。认知功能障碍:如知觉、定向、注意、记忆、计算、推理、执行功能障碍等。情感和心理障碍:如焦虑和抑郁、强迫症等。其他:如吞咽障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大小便控制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神经内科医生强调的是临床诊断、病理过程的控制和逆转、疾病的治愈或好转,而康复医生则更强调对患者功能、活动和参与能力的评估和干预,使其回归生活,重返社会。
卒中通常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1个月),恢复期(2~6个月)和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急性期治疗为急性卒中发病后立即开始的一段时期的治疗。在综合医院,急性卒中患者在神经科病房或卒中单元接受临床治疗,同时开始早期康复介入。患者病情稳定后逐渐开始强化的主动康复治疗、预防远期并发症。
《美国成人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05)》建议在最初阶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卒中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并将其作为死亡和远期转归的预测指标。对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最初的评价应包括完整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并特别强调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且强调复发因素的二级预防:
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1.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2.内科合并症。
3.意识水平和认知状态。
4.吞咽功能。
5.皮肤评价和压疮风险。
6.直肠和膀胱功能。
7.移动能力,患者是否需要他人提供移动帮助。
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9.以前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
10.对家属和看护者的情绪支持。
二、脑卒中复发因素的二级预防
其目的是降低卒中复发的危险。已发卒中患者的再发卒中的风险增高;另外缺血性卒中患者,以及有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风险等价因素(CHD、周围血管病、糖尿病)的非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或CHD相关死亡的危险也增高。
故卒中的二级预防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维持终生。临床证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应用他汀类药物调脂消斑;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伴心房纤颤的患者应用华法林预防栓子的形成,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和戒烟。对于上述缺血性卒中患者以及有CHD风险等价因素的非缺血性卒中患者,还应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