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解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如何进行科学健身

科学的运动有益健康,科学的健身可以达成改善健康的目的,而不合适的运动、过度运动也会导致健康损害。为了避免因健身而导致的健康损害,远离健身误区,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10条科学健身核心信息:
(1)科学健身前应进行全面的体质评估,选择安全有效的健身运动,遵从循序渐进的健身计划,全面发展运动能力,坚持经常锻炼身体。
(2)科学健身应将身体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注意与全面的营养、充分的休息和安全的环境相辅相成,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3)科学健身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强健肌肉骨骼,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命活力、促进心理健康、改善生活品质。
(4)减少静坐的时间,鼓励随时随地、各种形式的身体活动,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5)运动前应了解患病史及家族病史,筛查生理指标,进行体质测定,全面评估身体状态,减少运动风险。
(6)一次完整的运动应当包括准备活动、正式运动、整理活动,这3个环节不可或缺;一周运动健身应当包括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这3种方式不可偏废。
(7)儿童和青少年运动每天应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掌握运动技能,鼓励大强度的运动;青少年应当每周参加至少3次有助于强健骨骼和肌肉的运动。
(8)成人运动每周不少于3次;进行累计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者累计至少75分钟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有氧运动时间应当不少于10分钟,每周至少有2天进行所有主要肌群参与的抗阻力量练习。
(9)老年人应当从事与自身体质相适应的运动,在重视有氧运动的同时,重视肌肉力量练习,适当进行平衡能力锻炼,强健肌肉、骨骼,预防跌倒。
(10)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慢病患者、残疾人等)应当在医生和运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