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我国心理危机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预防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最好办法。心理危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避免心理危机发生或减轻其后果。盖布勒(Ted Gabler)认为,政府管理的目的是“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但在我国的心理危机教育体制中,存在一定的重政府应急能力建设、轻全民心理危机教育和培养的倾向。
一、我国在心理危机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众心理危机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复杂程度也在随之提高加快,公众所存在的心理危机也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处于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这将对人们的学习、生活等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然而大多数人没有心理危机意识,也不能及早地识别心理危机,在面临危机事件的时候往往出现各种症状却又不知所措。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是堪忧,已有相关调查资料表明,存在负面心理状态的大学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2.心理危机应对能力不强
在心理救助这一方面,我国民众的应对能力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心理危机意识及相关知识的极其欠缺使得国民在面对心理危机时,无法正确地进行心理自救,也无法救助他人。
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所以心理危机教育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重视危机的他救力量,如专业人员、社会力量等;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危机的自救力量,主要包括危机个体、危机群体,调动危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积极发挥同辈群体的互助作用。因为他人干预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追本溯源危机要靠自己去摆脱。但目前我们更重视危机的他救力量而忽视危机的自救力量;重视专业人员的力量,而忽视同辈的力量。这就导致了公众普遍存在心理危机应对能力不强的问题。
3.心理危机教育欠缺
目前,我国民众普遍缺乏心理危机意识、超前防范意识,对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缺乏基本了解和自我保护及自我救助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主要原因是我国对公众的心理危机教育和实践训练等方面还十分欠缺。
长久以来,政府和公众都没有在心理危机教育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目前,我国几乎没有专门负责心理危机教育的部门,专业的心理危机教育人员更是微乎其微。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专门的心理危机教育课程,心理危机教育无人问津。
4.缺乏心理危机教育系统协同合作
对于学生而言,心理危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学生本人相互配合,全员参与方能取得实效。但目前针对学生的心理危机教育责任几乎都在于学校,而家庭、社会的要求较少。众所周知,学校在学生心理危机教育中的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心理危机的避免及彻底解除离不开家庭和社会。所以,如何加强各方的协同合作,增强学校与社会各界尤其是家庭、媒体、个人的互动意义深远。
5.缺乏心理危机具体可行的标准
明确心理危机是否真实存在、探究危机的性质、了解危机的严重程度等,才能针对性开展心理危机的预防教育。但目前学术界只是从认知、情绪、身体、行为四方面来评定心理危机,这些都比较主观,且不够具体可行,在操作中可能出现判定失误而影响心理危机教育效果,甚至可能加重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研究具体可行的心理危机评定标准也是心理危机教育的一大课题。
二、对我国心理危机教育的发展建议
针对我国心理危机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我国的心理危机教育可以参照国外的教育模式来进行完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设立专门的心理危机教育管理机构,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
虽然学校和社区普遍设立了心理服务机构,但是这些机构通常只负责对出现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心理危机教育机构。而且我国专业的心理从事人员偏少,正面临着心理健康工作人才短缺的状况,专业队伍的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因此,设立专门的心理危机教育管理机构、制定心理危机教育策略,研究心理危机教育方法及措施,加快心理健康专业队伍的建设,并培养和配备专门的心理危机教育人员显得尤为必要。同时,要强化心理危机教育管理,确保心理危机教育常抓不懈。
2.积极发挥媒体的教育优势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开展心理危机教育工作,增强公民心理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学习掌握处理心理危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强化媒体自身在心理危机传播中角色扮演重要性的认识,处理好心理危机报道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今天,要特别注重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以心理危机为主题的网站,宣传国家有关心理危机教育的政策措施等,免费向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心理危机教育服务,指导相关单位行业开展心理危机救助的实践活动。
3.利用心理危机事件开展心理危机教育
一个伟大和智慧的民族,从灾难中一定会学到比平时多得多的东西,一定会懂得比平时多得多的道理,一定会掌握比平时多得多的科学。对于个体而言,亦是如此。政府要充分利用心理危机案例对公众进行心理危机教育,培养和锻炼公民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百折不挠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承受和解决心理危机的能力。
4.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
针对普通社会公众,要注重普及心理危机的相关知识和心理救助知识。这有助于个体在面临压力事件时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避免或是顺利度过心理危机,将心理危机的伤害降到最低。此类教育内容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形式深入人心。
针对学生而言,我们应当重视学校、家庭的心理危机教育,以及学生本人的心理素质提高。第一,在家庭生活、教育教学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心理危机概念,使他们从小就意识到,危机事件在人的生命发展历程中时不可避免的,面对危机时出现一些心理反应也是正常的,但是自己要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使学生们在面对危机时,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第二,要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从而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危机。第三,在国民教育体系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教育内容,开展带有阶段特点的心理危机教育。例如,小学阶段的儿童尚不能理解心理危机的概念,所以教育内容应当简单化;而在中学至大学阶段,除了理论知识之外,还可开展一些团体心理辅导等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危机教育。
另外,救灾的卫生、消防、防汛、公安和防疫等部门机构人员,以及心理救援人员等,他们作为特殊的群体,往往在灾后第一时间就要赶赴灾区,亲眼目睹很多灾难场面,易出现替代性创伤,导致心理危机。所以针对灾害危机救援相关人员的心理危机教育极其重要。日常的心理危机知识普及、提高其社交能力以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压力管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等都是很有效的途径。
5.积极开展心理危机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努力创新心理危机教育方式
一些发达国家的心理危机教育经验和实践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主动积极地与拥有先进的心理危机教育经验的国家开展交流和合作,通过交流与合作,努力完善我国的心理危机教育体系,不断进行创新,促进心理危机教育水平的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