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八章 少尿、无尿与多尿

成年人每天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尿量少于100ml为无尿。如每天尿量少于500ml,则机体代谢废物不能完全从肾脏清除,毒素水平升高,即为肾功能不全。成年人每天尿量超过2500ml为多尿,超过4000ml为尿崩。尿量增多常导致烦渴多饮,如不能即时补充水分可发生高钠血症。
需要注意,多尿不可与夜尿增多混淆,后者指夜间尿量大于750ml,或大于白天尿量。
【病因】
1.少尿、无尿的病因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
(1)肾前性: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血流量减少,肾脏本身无器质性病变。常见于以下情况:
1)有效血容量不足:①大出血;②胃肠道液体丢失,如呕吐、腹泻、引流;③肾脏液体丢失,如利尿、尿崩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④皮肤液体丢失,如高温、烧伤;⑤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的低血容量,如低白蛋白血症。
2)心输出量不足:①心脏自身泵血减少,如急性心肌梗死;②肺循环异常,如肺动脉高压;③血管过度扩张,如过敏、休克、麻醉等。
3)肾动脉收缩或肾单位的血流调节能力异常:①应用缩血管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或高钙血症可导致肾小动脉收缩;②有效血容量不足情况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或非甾体类消炎药,或COX-2抑制剂。
(2)肾性: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肾小球病变、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肾皮质坏死。
1)肾小球病变导致可进入肾小球的血流减少:①重症急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皮明显增生);②急进性肾小球肾炎;③严重狼疮性肾炎、先兆子痫、溶血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ELLP综合征等导致肾小球内皮损伤并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形成大量血栓。
2)肾小管间质病变:①急性肾小管坏死;②急性间质性肾炎;③急性肾间质水肿;④大量轻链堵塞肾小管所致管型肾病。
3)肾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①小血管病变,如恶性高血压、硬皮病肾危象,胆固醇栓塞(弥漫性),后者也可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堵塞;②肾动脉血栓或栓塞;③肾静脉血栓或受压。
4)肾皮质坏死。
(3)肾后性:肾盂、输尿管或膀胱、尿道病变,孤立肾患者更容易发生。
1)肾盂或肾盂输尿管连接处阻塞:少见,可见于某些合并肿瘤或结石的孤立肾患者。
2)输尿管病变:①管腔内阻塞,如结石、凝血块(常见于膀胱内大量血块或脓块所致的双侧输尿管出口梗阻);②管壁病变,如肿瘤、瘢痕等;③周围组织压迫:腹膜后纤维化、肿瘤。
3)膀胱病变:肿瘤、结石、凝血块等。
4)前列腺肥大或肿瘤。
5)尿道结石:少见。
2.多尿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一般将多尿与尿崩分为溶质性利尿[尿渗透压>300mOsm/(kg·H 2O)]和水利尿[尿渗透压< 150mOsm/(kg· H 2O)]。
(1)溶质性利尿
1)电解质利尿:使用呋塞米利尿,或大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非电解质利尿:糖尿病、静脉应用甘露醇、造影剂、氨基酸等,以及高蛋白摄入或大量蛋白分解所致的大量尿素生成。
(2)水利尿
1)肾性尿崩症:①精氨酸加压素(AVP)V2受体异常(X连锁隐性遗传);②水通道蛋白2异常(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③药物:碳酸锂、两性霉素B导致肾小管损害;④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高钙血症;⑤肾间质病变;⑥多囊肾;⑦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多尿期;⑧尿路梗阻解除后。
2)中枢性尿崩:下丘脑神经核受损导致AVP分泌障碍。
3)妊娠期尿崩:胎盘产生大量AVP分解酶。
4)精神性多饮:长期大量饮水所致中枢性AVP释放减少。
5)原发性烦渴:口渴中枢受损。
【临床表现】
1.少尿、无尿
(1)心慌、气短、夜间不能平卧,常提示左心功能不全。
(2)肾脏疾病所致者常伴有肾绞痛、腰痛、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感染性疾病可伴有发热,累及肺脏时可发生咯血(小血管炎或Goodpasture综合征)。
2.多尿、尿崩
糖尿病导致的多尿患者常伴多饮、多食、消瘦。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常伴下丘脑-垂体病变,且血AVP水平明显下降。肾性尿崩症患者包括遗传性及继发性两类,前者多尿症状自出生后即存在,伴发热,补液后热退;后者常有原发病表现,多尿程度也较轻,并伴有肾小管功能不全的其他表现。精神性多饮患者常自觉烦渴而大量引水引起多尿,禁饮后尿量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