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管理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节 慢性间质性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又称为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表现为肾小管功能异常及进展性肾衰竭、病理以不同程度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病变为基本特征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病因包括:

一、药物

最常见致病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含马兜铃酸类中草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以及锂制剂等。镇痛剂肾病常与滥用解热镇痛药包括其中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所致的用药时间过长、累积剂量过多相关,且大多为联合服用两种以上药物所致,其致病累积剂量常需大约1~3kg。服用含马兜铃酸类成分的植物或中草药可导致马兜铃酸肾病。常见含有马兜铃酸类成分的中草药包括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马兜铃、天仙藤等,常见以含马兜铃酸类中草药为成分的中成药包括龙胆泻肝丸、冠心苏合丸、排石颗粒、妇科分清丸等。环孢素和他克莫司均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常用于治疗器官移植排异及治疗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及部分肾小球疾病。这类药物具有急性和慢性肾毒性,其慢性肾毒性作用与药物剂量相关。长期应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产生慢性间质性肾炎,统称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相关肾病。锂制剂是一类治疗精神抑郁躁狂疾病的常用药物,它既可导致急性肾毒性损伤,又可导致肾性尿崩症及慢性肾毒性损伤。由于其慢性肾毒性作用导致的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被称为锂相关肾病。

二、代谢异常

因不同原因引起的体内代谢物质或电解质代谢失调所致。最常见类型包括慢性尿酸肾病(又称为痛风性肾病)、低钾性肾病和高钙性肾病。

三、免疫相关

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小血管炎、结节病等)、肾移植慢性排异以及部分TINU综合征患者的急性间质性肾炎病情慢性化也可进展为慢性间质性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多缓慢隐袭进展,常首先出现肾小管功能损害。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及尿渗透压降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出现肾性糖尿,乃至范可尼综合征;远端或近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均可出现肾小管酸中毒。患者尿常规变化轻微,仅有轻度蛋白尿,少量红、白细胞及管型。肾小球功能逐渐受损,出现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直至发展成终末期肾病(ESRD)。随着肾功能减退,肾脏逐渐缩小,出现肾性贫血及高血压。
(燕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