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 EVD),既往称为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aemorrhagic fever, EHF)。自1976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Yambuku埃博拉河附近的一个村庄和苏丹Nzara同时暴发以来,已间断在非洲流行近40年。2014年3月,西非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暴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其流行范围之广、感染和死亡人数之多史无前例。这种烈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高达90%),加之西非地区贫穷落后的经济条件和脆弱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导致包括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等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千上万名民众和医务工作者感染埃博拉病毒,其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远远超过了历次暴发的总和。
2014年2月初,几内亚东南部与利比里亚相邻的马桑达省(Macenta)出现发热死亡病例,随后其周边省份和首都科纳克里地区也出现类似病例。3月22日,马桑达地区采集的12份疑似病例标本送至法国进行检测,其中6例患者标本中检测出埃博拉病毒,从而确认此次疫情为埃博拉病毒病。3~4月,疫情已在几内亚境内扩散开来。5~6月,几内亚疫情持续扩散至与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交接的边境地区。随着几内亚疫情持续扩散,其邻国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分别于3月底和5月下旬先后出现病例。随后,疫情态势并没有像既往发生的埃博拉病毒病暴发疫情一样,在流行2~3个月后自行终止,却出乎意料地自5月底开始反弹,疫情上升速度也超出预期。6~7月,疫情在三国交界的边境地区集聚增多,并逐渐在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两国内播散。7月底,尼日利亚出现病例,疫情开始走出西非三国,在西非呈扩大蔓延之势。此时的西非埃博拉疫情无论从发生地点、持续时间和造成的发病与死亡规模,都是历史有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于8月8日正式宣布本次埃博拉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合国也于9月18日在历史上首次启动针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并成立埃博拉应急特派团,直接赴西非国家参与疫情防控的指挥和协调。
塞拉利昂,位于西非大西洋沿岸,国土面积约71 740平方公里,北部及东部被几内亚包围、东南与利比里亚接壤,首都为弗里敦,是目前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也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截至2016年1月6日,全国共报告感染病例14 122例,其中3922例死亡。
塞拉利昂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无论是购买能力、人均寿命或是受教育程度都位于世界后列,基础建设更是严重不足,医疗资源特别短缺,没有传染病检测实验室,也缺乏相应的病原检测能力,大部分的经济活动都因内战而崩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2年人类发展报告》,塞拉利昂的人类发展指数在187个国家中居第177位。53.4%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12年人均寿命48.1岁;儿童死亡率高,约有19.2%的儿童在5岁前夭折;孕产妇死亡率为0.97%;疟疾、肺结核、伤寒、霍乱和拉沙热等传染病广泛流行。因此,面临如此严峻的疫情只能依靠国际社会的援助。
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暴发最为严重的西非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
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一所公寓
塞拉利昂城市一角
塞拉利昂随处可见荒废的未完工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