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价值体现
灾难医学救援,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人类活动,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影响,主要体现为社会价值、医学价值、科技价值和文化价值。
重大灾难像战争一样,不仅能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和经济破坏,而且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东非连续多年大旱,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出现大面积饥荒,导致战乱不止、社会动荡,恶性循环至今尚未结束。1970年11月,当时位于孟加拉湾的东巴基斯坦沿海地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风暴潮,估计有50万人丧生,大片庄稼被毁,土地肥力下降,老百姓生计艰难。当时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和行政大权的是西巴基斯坦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救灾行动,引发了东巴基斯坦民众的不满情绪。1971年3月,流血战争爆发,印度政府借机派遣军队进入孟加拉支持当地的自由战士,于是在1972年3月在原东巴基斯坦的基础上成立了孟加拉国。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灾难救援对于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灾难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医学救援能够缓解社会矛盾,起到“社会减压阀”的作用。灾难医学救援作为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其社会价值不容低估。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精编新英汉科学技术词典》对医学的定义是:“医学是旨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从医学的视角看,灾难医学救援实践活动的基本目的,是使其科学和技术能力能够满足医学救援活动的需要,从而保护和加强灾难条件下的人类健康。不管灾区环境多么恶劣,灾难医学救援活动都要努力为灾区所有的民众提供尽可能完善的医学支持,通过现场急救、卫生防疫、精神支持和重建医学急救网络等活动,体现其医学价值。
灾难医学救援实践活动是科学和技术实践活动的领域之一,丰富和拓展了科技活动的内涵。深入研究不同灾难致伤致病机理、开发特需灾难医学救援装备、设计灾难医学救援的规范流程等活动都体现了灾难医学救援的科技价值。但是,灾难医学救援除了具备自然科学的特征(可重复性、无歧义性等)外,还具有很强的社会科学属性和人文学科特征,即灾难医学救援为达到某些社会集团或个人的目的,出现的结果很难预料,甚至对结果的评估都难以达到一致意见,从中体现了灾难医学救援系统的复杂性。
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与灾难抗争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不仅形成了各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色灾难医学救援文化,而且发展了医学文化,丰富了社会文化。红十字运动精神就是灾难医学救援文化价值的典型代表。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起源于战场救护。瑞士银行家亨利·杜南(Henry Dunant)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他见证了1859年索尔弗利诺战争的残酷,当时缺乏医疗救护,约有4万多名受伤濒危之人被遗弃在战场,这深深触动了他的良知。之后在他的不懈倡导和努力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于1863年2月在日内瓦宣布成立。国际红十字会运动自诞生以来,在减轻武装冲突和其他紧急局势中人类承受的苦难、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提高了全人类的福祉。西方红十字的“人道”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不谋而言,在我国也产生了广泛影响。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以后,在孙实甫、吕海寰、盛宣怀、沈敦和等人的倡导下,“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于3月宣布成立,当年即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承认,这是现代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红十字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最初的《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就是周恩来总理亲笔修改的。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法》发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红十字运动走上了法制的轨道。2013年5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德·莫雷尔(Peter Maurer),高度评价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立150年来在国际人道主义事务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感谢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积极参与中国人道救援,习近平表示,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跨越国界、种族、信仰,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