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医书重刊专辑:内科纲要 验方类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燥 症

燥为阳明秋金之化,金燥则水源竭,而灌溉不周,兼以风生燥,火化燥,《原病式》所谓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也。燥有外因,有内因。因乎外者,天气肃而燥胜,或风热致伤气分,则津液不腾,宜甘润以滋肺胃,佐以气味辛通。因乎内者,精血夺而燥生,或服饵偏助阳火,则化源日涸,宜柔腻以养肾肝,尤资血肉填补。叶氏以上燥治气,下燥治血,二语括之,最为简当。今析言之,燥在上,必乘肺,为燥嗽,喻氏清燥救肺汤加减。燥在中,必伤脾胃之阴,为热壅食不下,《金匮》麦门冬汤。燥在下,必乘大肠,为大便燥结,其气秘浊阴不降者,东垣通幽汤。此燥在脏腑者也。若燥在血脉,多见风症,宜滋燥养荣汤治外,大补地黄汤治内。诸痿由于肺热,热亢则液耗,百骸无所荣养,故手足痿弱不能自收持,反似痹湿之症,养阴药中,加黄柏以坚之,切忌用风药。凡诸燥症,多火灼真阴,血液衰少,故其脉皆细微而涩也。

清燥救肺汤 滋燥清火。

桑叶三钱 石膏二钱五分 阿胶八分 人参七分 麦冬一钱二分 黑芝麻 甘草各一钱 枇杷叶一片

麦门冬汤

麦冬 半夏 人参 甘草 粳米 大枣

通幽汤

生地 熟地各五分 桃仁 红花 当归身 甘草升麻各一钱

滋燥养荣汤

当归 生地 熟地 白芍 甘草 黄芩 秦艽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