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科管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疼痛学专科的建设与管理

疼痛学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为一级诊疗科目,在医院属麻醉学分支亚专业,是麻醉学的临床治疗的窗口单元。

一、疼痛学机构设置
(一)医疗机构要求

开展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的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可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医疗机构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录后,方可开展相应的诊疗活动。

(二)疼痛学内涵及业务范围

疼痛科是运用临床、影像、检验、神经电生理和神经生化学等方法诊断,并运用药物、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疼痛性疾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科室。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为患者提供专业疼痛诊疗服务。

1.门诊

疼痛学诊疗区域应相对集中,以保证临床安全。应设独立的诊察室和治疗室及疼痛治疗准备区域。疼痛科门诊的建筑面积应不少于80~200m2(含诊察室、检查室、治疗室、治疗准备室、储藏室、更衣室);有创疼痛治疗操作应在符合相应标准的治疗室内进行;医师不少于2人,其中至少有1名具备中级以上职称;门诊护士不少于2人;可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关技术人员。

2.病房

病房须独立管理,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4~6m2,病区内应设有治疗室、办公室、值班室、会议室等。设置疼痛病房,一般在6~20张床。人员配备比例,床位∶医师∶护士为1∶0.4∶0.4。至少有2名本专业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医师,2名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高级职称医师的比例应合理,能够满足三级医师查房和值班的需求。

二、疼痛学专业人员的配置与管理
(一)人员的结构和配置

从事疼痛诊疗的医师应具备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的经历及基本技能。独立从事疼痛诊疗的医师,应具有疼痛治疗临床工作经历2年以上,科主任一般应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临床疼痛工作5~8年以上。

(二)人员职责

疼痛学施行三级医师检诊制度,即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按等级开展诊疗活动。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及岗位责任制,首诊接诊医生必须认真检查和处理,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诊断明确。由于许多疾病以疼痛为首诊症状,对其他专科疾病的患者,可转他科诊治。诊断有疑问者,可请有关科室会诊,不得借故不给检查或自行处置。

1.学科带头人

负责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和理论提高工作;领导急、危、重、疑难病例抢救处理工作及特殊病例和疑难病例会诊工作;组织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疑难病例的准备和术中处理做出决定,必要时亲自实施治疗过程;领导本专业人员业务学习和基本功训练。吸取最新科研成就、运用国外医学先进经验,根据亚专业情况应用于临床;同时学科带头人还负责开展临床或基础科学研究。

2.科主任

科主任每周至少查房一次。查房前应准备好需提交科主任查房解决的疑难病例和问题,并提前一天向科主任报告。科室应建立专用科主任查房记录本,详细记录科主任查房情况。科主任查房应对查房结果进行小结和讲评。重点审查重危、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断、治疗计划。解决疑难复杂病例的诊疗问题,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治疗。解决各诊疗小组提出的其他诊疗问题,检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和各项诊疗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并予考核讲评。发现和纠正质量偏差,分析质量偏差因素,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认真听取医护人员意见,协调相关人员工作。注意抓住典型病例分析,进行临床教学,提高科内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3.主治医师

每日上午带领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一次,接到下级医师或护士报告应随时到场重点查房。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及疗效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和讨论,必要时报告主任(副主任)医师或提交病例讨论。检查病历并纠正错误记录,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提出治疗及手术方案,决定出、转院问题。

4.住院医师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诊疗计划原则下对病情作对症处理,遇疑难复杂问题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决定。每日至少查房二次:有病情变化情况应随时查房。特殊情况应在病程记录中记载,并向上级医师报告。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报告单:分析检验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督促患者配合执行医嘱。做好上级医师查房前的准备:备好病历、影像检查片子、检验报告和所需检查器材,上级医师查房时要报告病情,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做好查房记录。

5.疼痛科护士

负责药品的核对及配备,常用耗材及器械的申领、报备、准备、登记及其他管理工作。

三、人员培训
(一)常规医疗内容

接诊:与患者建立治疗性医疗关系,对患者初步分类。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问诊:掌握住要症状及特点,掌握伴随症状及特点,全面系统采集病史。

查体:全身/系统体格检查。有选择性的重点查体。施行常规穿刺检查项目。准确记录查体结果和体征。

分析:根据查体结果形成诊断。使用常规临床检验项目并解释意义,使用常规影像学检查并解释意义,根据辅助检查结果确诊,通过临床逻辑推理做出初步判断,综合应用多种方式做出诊断,说明和解释诊断与临床资料的关系。

病历书写:归纳、记录主诉及病史,书写住院病历/入院记录,书写首次/常规病程记录,书写其他医学文书。

治疗:施行常规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置,危重患者监护与抢救,预后判断。

(二)医患沟通

就治疗措施与方案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诊断结果,结合诊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配合治疗,观察与调节患者心理状态。

(三)内部沟通

与上级医师沟通,获得指导;与本级医师沟通,提供或获得帮助;与护理、医技等沟通合作。

(四)日常工作

参加科室、小组业务活动,查房,评估分管患者情况。开写和复查医嘱,检查执行情况。查房,报告病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值班时对病房常规情况的处置。住院患者突发情况的处置。

(五)素质培养

反思每日诊疗活动;结合病例查阅文献资料;有计划地学习、获取专业信息;充分利用操作机会,掌握临床技能。

(六)轮转培训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到相关科室进行轮转,有利于提高医生的整体素质及临床诊疗技能。

四、设备的配置及管理
(一)疼痛治疗室必备的基本设备、器材和急救药品

1.监护仪 能够进行心电图、心率、无创血压及SpO2等基本监测;

2.麻醉机或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

3.吸氧装置或中心供氧装置;

4.机械或电动吸引器;

5.C形臂机或CT、彩超等影像定位系统;

6.铅墙或铅衣等防护设施;

7.气管插管器具:喉镜、气管导管、导丝等;

8.急救药品: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吗啡、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9.应急照明设施;

10.消防灭火设施;

(二)具有与开展疼痛诊疗项目相应的设备

射频治疗系统、臭氧治疗系统、脊柱内镜系统、低温等离子治疗系统、C形臂机或CT等影像定位设备、彩超定位系统、经皮电刺激系统以及其他疼痛治疗设备。

(三)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设备应指定专人定期巡视、检查,实行一用一登记制。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随时登记,随时汇报,即时解决,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保障临床安全。在仪器设备比较多的情况下,可建立成表格式登记法,每周进行核查及维护。

五、疼痛学亚专业的管理

疼痛学专业的管理包括了三级医师检诊制度、术前术后访视及汇报制度、会诊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值班及交接班制度、毒麻药品管理制度、设备仪器使用管理制度等。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工作制度、医师职责、诊疗常规、查房制度、技术或治疗分级制度、介入治疗制度、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新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等核心制度);开展“疼痛学”诊疗科目内的诊疗服务,应以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编写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等为指导,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汪晨 参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