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ECMO在DBD中的应用
脑死亡患者发生血流动力学紊乱是必然的,其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有:①“交感风暴”与交感神经系统的急剧变化,体循环前后负荷可能增加或降低,引起血压的波动和心律失常;②内分泌系统与机体代谢水平急剧紊乱导致心功能抑制;③“细胞因子风暴”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等。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出现恶性或顽固的低血压、低心排出量、低心脏每搏输出量、低血容量、体循环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ence,SVR)和肺循环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ence,PVR)过高或过低。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常常是严重的“低排低阻”,呈现以分布性休克为核心的多种类型混合的特点,基本机制是血管收缩舒张功能调节异常。针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许多传统治疗可能加重心肌损害。依赖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的供者易于发生中至重度心肌损害,提示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并非供者复苏的理想措施,同时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对器官功能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在接受最大限度传统支持治疗的供者中,大约25%在实际捐献器官前就已死亡。
ECMO既能提供持续和有效的灌注,保证了供者组织器官的充分供血供氧,又能减少大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并在此过程中纠正内环境紊乱,在器官切取前没有热缺血损伤,减少了不可预测的心跳骤停,同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切取器官,为最佳供器官的获得提供良好的条件。
推荐意见:
7.对出现下列循环功能不稳定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者可考虑应用ECMO进行器官功能保护(1-B):
(1)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史(心脏按压20min以上);
(2)平均动脉压(MAP):成人<60~70mmHg(1mmHg=0.133kPa,下同);儿童<50~60mmHg;婴幼儿<40~50mmHg;
(3)心脏指数<2L/(min·m2)(持续3h);
(4)大量血管活性药:多巴胺20μg/(kg·min);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1.0μg/(kg·min)(持续3h);
(5)少尿:<0.5ml/(kg·h);
(6)血生化指标:急性肝肾功中、重度损害;
(7)其他:心电图ST-T改变明显;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持续3h)。
8.流量管理(1-B):
(1)初始高流量灌注,改善缺血、缺氧;
(2)流量要求:新生儿150ml/(kg·min),婴儿100ml/(kg·min),儿童70~100ml/(kg·min),成人50~75ml/(kg·min)。
9.循环支持:当不稳定循环功能纠正后,适当降低灌注流量,兼顾供者自身循环与辅助循环对血流动力学的共同作用,充分利用心脏的搏动灌注对组织器官微循环的生理优势作用(1-B)。
10.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调整:当循环功能稳定后,逐步调整血管活性药物,首先减少甚至停用缩血管药(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最后调整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必要时适当使用扩血管药(硝酸甘油、硝普钠)等(1-C)。
11.可结合血液净化技术(超滤、CRRT等)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1-C)。
12.在ECMO转流下进行标准的DBD器官切取,保证获取器官的氧合灌注和充分的获取时间,将热缺血损伤降低到最低(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