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免疫学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中国免疫学界人才济济、成果连连,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辉煌;从未来的角度来看,中国免疫学界积极融入国际免疫学界、占世界免疫学界一席之地的美好前景令人激奋,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我国免疫学学科整体快速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的态势下,如何把握机遇,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去思考、制定有特色的中国免疫学发展之路,凝练明确的发展目标,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特别是从长远来看,如何吸引更多的有志于献身中国免疫学事业、具有创造力与创新意识的年轻人加入到中国免疫学研究的队伍,是未来中国免疫学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与支撑!在这种背景下,编写一本能够比较全面、及时反映国际免疫学研究前沿热点与发展动态,以及体现国内免疫学研究现状的免疫学专集,供免疫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生或者踏上免疫学研究工作岗位的青年学者参考,能为中国免疫学会举办免疫学高级讲习班使用,并为国内相关生物医学专业研究人员在探讨免疫相关问题时提供参考,成为摆在我国免疫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中国免疫学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在几代免疫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研究队伍日益壮大,会员数量已经于2016年首次超过美国免疫学会,成为全球第一大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在加强国内免疫学同行交流的基础上,着重于促进国际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成效显著,已成为联系全国免疫学工作者乃至全球华裔免疫学家的纽带,在我国免疫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对可喜的发展态势,我们如何在老一辈免疫学家的工作基础上,将全国免疫学工作者以及全球华裔免疫学家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瞄准国际前沿,奋发进取,早日实现中国免疫学走向世界并跨入免疫学研究强国行列的目标,是中国免疫学会目前工作的重点,这使得中国免疫学会正在担当起团结同仁、共同奋斗、冲击免疫学国际前沿的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在这种背景下,由中国免疫学会组织国内著名免疫学实验室的多位免疫学专家自2009年始编写了这本《免疫学前沿进展》的专集,目前该专集已第4版,我们正在以实际行动为我国免疫学研究走向世界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正在切实打造一个既有中国免疫学研究特色又能够体现免疫学研究国际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
免疫学是医学与生命科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带动性、支柱性前沿学科,很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与免疫学关系密切,而免疫学学科本身仍有许多悬而未决的科学难题等待着解决与突破,这使得免疫学研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也具有极大的科学魅力。近年来,基础免疫学理论研究出现了新的突破,新型免疫学技术不断涌现,同时,免疫学与其他生命科学与医学学科的交叉更加广泛和深入,极大地推动了免疫学理论与技术在重大人类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与防治中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国际生物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在充分了解国际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寻找免疫学研究的前沿重大课题,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并与我国生物医药的实际发展相结合,紧密联系临床实际,立足于中国本土,开创一批令国际免疫学同行认可的一流成果,突显我国免疫学研究的整体特色与独创性,为我国生物医学乃至国际自然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是我国免疫学工作者的责任和努力方向。希望本书能在拓展国内免疫学同行的科研思路、凝练免疫学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加快我国免疫学研究创新性发展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009年《免疫学前沿进展》正式出版,书中各位编者在介绍免疫学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各自的研究介绍相关领域的前沿与发展趋势,出版后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2011年,在补充与更新前一版的基础上,《免疫学前沿进展》(第2版)顺利出版。2014年,进一步补充前沿热点内容,《免疫学前沿进展》(第3版)应运而生。近3年来,国际免疫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又有新的重要进展,同时国内免疫学在多个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国内免疫学同道们积极参与,精心耕作,撰写了《免疫学前沿进展》(第4版)(简称《第4版》)。《第4版》在延续前三版“基础结合前沿”原则的同时,突出本书的前沿性,力求全面、及时反映国内外免疫学研究的现状、前沿热点与发展动态。例如,根据“第十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会议”,更新了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进展,补充了与“糖免疫学”密切相关的“CD分子”等;在免疫识别方面,在原有章节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了多种调控天然免疫识别、炎性复合体活化调控的新机制与作用新模式;在免疫细胞及其亚群分化发育方面,除了更全面地补充了大家熟知的T细胞亚群如“Treg、Th17”等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相关新进展之外,《第4版》还介绍了近年来热点内容如“分泌IL-17的γδT细胞”“组织区域免疫微环境中γδT细胞”等,描述了“CXCR5+CD8+T细胞、Tfh细胞、调节性B细胞”等研究进展。在非编码RNA研究领域,除了更新“microRNA对免疫细胞活化和功能调控作用”之外,对于“长链非编码RNA对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的调控作用”等进行了更新;表观遗传学领域则补充和更新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对T细胞、B细胞以及其他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及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在免疫学临床研究领域,更新了“肿瘤免疫、抗感染免疫(包括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于CTLA-4、PD-1等免疫检查点抗体与肿瘤治疗、基因修饰T细胞如CAR-T与肿瘤免疫治疗”等均补充了新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也进一步更新了“免疫药理学、重组蛋白质药物(包括抗体工程药物)、免疫核酸药物应用”等。对于近年来颇为热门的领域也有所介绍,例如补充了“生物力学和免疫应答”,包括“力学因素对免疫应答的调控、力学免疫学的研究方法、天然免疫的生物力学、获得性免疫的生物力学”等;补充了“自噬对固有淋巴样细胞发育分化的调控、自噬与自身免疫病、自噬与风湿免疫性疾病”等;补充了“基于GWAS发现的与免疫缺陷疾病等相关的新的基因突变位点,及其与疾病诊断、治疗的关系”等等。此外,对于“组学、结构生物学、分子疫苗设计新技术体系与免疫学交叉应用进展”也进行了补充,例如,增加了“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病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微生物组学在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与个体化治疗”“从结构免疫学角度研究抗体的中和与保护作用机制,包括HIV中和抗体、流感中和抗体、埃博拉病毒中和抗体、SARS和MERS病毒中和抗体”等;介绍了“疫苗分子设计及新型疫苗研究的新策略”等。
中国免疫学研究能够有今天的发展,我们应该感谢老一辈免疫学家奠定的基础!中国免疫学研究能否有更加辉煌的明天,有赖于全国免疫学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特别是寄希望于青年才俊的加盟与贡献。衷心希望“框架更加系统、内容更加前沿”的《第4版》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特别是对年轻读者有所指导。这本专集既有免疫学基本背景的介绍,又有前沿与发展趋势的分析与展望,同时也有编者各自实验室的工作介绍,各编者都是国内免疫学相关领域近几年工作卓有成效的专家、学者,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此书的撰写或更新,并使本版在原有基础上更具新的活力,对他们的鼎力支持和奉献精神,深表感谢!在此,还衷心感谢所有为这本书撰稿和出版提供帮助的同行!免疫学发展极为迅速,本书无法涵盖本领域内各方面的进展,诸多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曹雪涛
2017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