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Foreword
2002年,我邀请英国Bill Heald先生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亲自演示他于1982年在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发表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那时候,我们第一次听说直肠有系膜。因为在中国的医学院解剖学习中,一直灌输的观念是只有小肠和结肠才具有呈扇形的血管丰富的“系膜”,我们一直以来认为,直肠上段是腹膜的内位器官,中段直肠是腹膜的间位器官,下段直肠没有腹膜覆盖。Heald亲自给我们讲述了直肠系膜的概念。直肠系膜全切术的兴起改变了经典解剖学的观念和外科解剖的理念,这其后出现了结肠癌手术的完整系膜切除术、胃癌的全胃系膜切除术、宫颈癌的全子宫系膜切除术等。从外科实操的角度出发,这些是否标志着外科膜解剖时代的来临,还需要深入的研讨。
膜解剖认为系膜表面的浆膜和筋膜形成了一个类似“信封”的结构,这是肿瘤细胞转移的组织屏障,“信封”的完整切除可以彻底地清扫淋巴结,降低复发率。膜手术的概念是符合传统肿瘤外科原则的,强调肿瘤的广泛切除。
膜解剖概念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外科解剖注重器官和血管解剖的观点,因而被称为第三代外科解剖或者外科解剖的第三元素。实际上“膜”之间就是层次,因此脱离“膜”来谈论器官、血管甚至神经的解剖对外科手术来讲是没有意义的。膜解剖的“膜”,来源于胚胎时期中胚层形成的原始系膜,但在其后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旋转、延伸和融合等诸多变化,改变了其原始的形态,因此要理解膜解剖首先要“求源”。其次,应该明确膜解剖并非新鲜事物,Coffey曾深刻地指出,膜解剖已存在超过一个世纪,之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临床实践,主要在于外科医生对于“膜”认识上的巨大差异。现在对“膜”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膜”本身就是个多层次的间隙而非单一的膜状结构,因此,应该明确膜平面和手术层次并不一致,研究膜解剖的主要目的,在于如何从“膜”构成的多个解剖层面中选择合理的手术层次,这个问题在外科医生中充满了争议,需要我们深入地“辨析”。
本书的作者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多年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做了大量细致、严谨、有力度的基础研究工作,在当前外科领域追求单纯技术之风盛行的情况下,实属难能可贵。基于多年的解剖研究,作者在“膜”的框架下研究了器官、血管和神经的发生和演变,重点对各个膜平面的解剖结构进行了阐述,并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等手术层次的不同膜平面进行了探讨,进而对合理的手术层次的选择,甚至合理的肿瘤根治术原则提出了见解。本书的突出特点是:作者从临床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把经典解剖学和外科临床紧密结合,非常有益于青年医师的培养。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膜解剖本身就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因此有些观点见仁见智。我相信,本书的出版会对广大的外科医生有所裨益。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顾 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