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胎孕类
胎 脉 十八
《平人气象论》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任子也。《阴阳别论》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腹中论》曰: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脉经》曰:尺中之脉,按之不绝,法妊娠也。滑伯仁曰:三部脉浮沉正等,无他病而不月者,妊也。
凡妇人怀孕者,其血留气聚,胞宫内实,故脉必滑数倍常,此当然也。然有中年受胎,及血气羸弱之妇,则脉见细小不数者亦有之,但于微弱之中,亦必有隐隐滑动之象,此正阴搏阳别之谓,是即妊娠之脉有可辨也。又胎孕之脉数,劳损之脉亦数,大有相似。然损脉之数,多兼弦涩,胎孕之数,必兼和滑,此当于几微中辨其邪气胃气之异,而再审以证,自有显然可见者。
凡辨男女之法,自古及今,无不以阴阳二字为纲领,然言多矛盾,悉属疑似,兹余以坎离之象定之,庶得其要。盖坎为天一之卦,坎中满,阳在内也。离为地二之卦,离中虚,阴在内也。得坎象者为男,得离象者为女。所以男脉多沉实,沉实者,中满之象。女脉多浮虚,浮虚者,中虚之象。无论人之老少强弱,脉之部位大小,但因象察象,无不如响之应,然尤于两尺为最也,足称捷法。
《脉诀》云:欲产之妇脉离经,沉细而滑也同名,夜半觉痛应分旦,来日日午定知生。《质疑》谓离经之脉,即歇至者是也,《启蒙》曰:欲产之妇脉离经,离经之脉认分明,其来小大不调匀,或如雀啄屋漏应腰疼腹痛眼生花,产在须臾却非病。
胎 候 十九
巫方氏《颅囟经》云:一月为胞胎,精血凝也。二月为胎,形始成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四月阴灵为七魄。五月五形分五脏也。六月六律定六腑也。七月睛窍开,通光明也。八月元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生人也。十月受气足,万象成也。
《五脏论》有耆婆论曰:一月如珠露,二月如桃花,三月男女分,四月形象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发生,七月游其魂,男能动左手,八月游其魄,儿能动右手,九月三转身,十月受气足。
孙真人曰:凡儿在胎,一月胚,二月胎,三月有血脉,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诸骨具,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入胃,十月百神备则生矣。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咳笑应和人,百五十日,任脉成,能自反复。百八十日,髋骨成,能独坐。二百十日,掌骨成,能扶伏。三百日,髌骨成,能行也。若不能依期者,必有不平之处。
《巢氏病源论》曰:妊娠一月名胎胚,足厥阴脉养之。二月名始膏,足少阳脉养之。三月名始胎,手心主脉养之。当此之时,血不流行,形象如化,未有定仪,因感而变。欲子端正庄严,常口谈正言,身行正事。欲子美好,宜佩白玉。欲子贤能,宜看诗书,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四月始成其血脉,手少阳脉养之。五月始成其气,足太阴脉养之。六月始成其筋,足阳明脉养之。七月始成其骨,手太阴脉养之。八月始成肤革,手阳明脉养之。九月始成毛发,足少阴脉养之。十月,五脏六腑、关节、人神皆备,此其大略也。
陈临川曰:尝试推巢氏所论云妊娠脉养之理,若足厥阴,肝脉也,足少阳,胆脉也,为一脏一腑,表里之经,余皆如此。且四时之令,必始于春木,故十二经之养,始于肝胆,所以养胎在一月二月。手心主,心胞络脉也,手少阳,三焦脉也,属火而夏旺,所以养胎在三月四月。手少阴手太阳,乃心脉也,以君主之官,无为而尊也。足太阴,脾脉也,足阳明,胃脉也,属土而旺长夏,所以养胎在五月六月。手太阴,肺脉也,手阳明,大肠脉也,属金而旺秋,所以养胎在七月八月。足少阴,肾脉也,属水而旺冬,所以养胎在九月。又况母之肾脏系于胎,是母之真气,子之所赖也。至十月,儿于母腹之中,受足诸脏气脉所养,然后待时而生。此论诚有至理,世更有明之者,亦未有过于巢氏之论矣,余因述其说。
——胎有男女之辨。《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颅囟经》曰:三阳所会则生男,三阴所会则生女。葛仙翁曰:男从父气,女从母气。《圣济经》曰:天之德,地之气,阴阳之和,流薄于一体,因气而左动则属阳,阳资之则成男。因气而右动则属阴,阴资之则成女。是以胎有男女,则成有迟速,体有阴阳,则怀有向背。故男动在三月,阳性早也。女动在五月,阴性迟也。女胎背母而怀,故母子腹软。男胎面母而怀,故母之腹硬。此皆得理之谈,所当察也。至若褚氏以精血之先后言男女,《道藏经》以一日、二日、三日、五日得者为男等说,总属臆度渺茫,非有确见也。余不敢遵信,故别有微论,列《子嗣类》。
安 胎 二十
凡妊娠胎气不安者,证本非一,治亦不同。盖胎气不安,必有所因,或虚或实,或寒或热,皆能为胎气之病,去其所病,便是安胎之法。故安胎之方不可执,亦不可泥其月数,但当随证随经,因其病而药之,乃为至善。若谓白术、黄芩乃安胎之圣药,执而用之,鲜不误矣。
——胎气有寒而不安者,其证或吞酸吐酸,或呕恶胀满,或喜热畏凉,或下寒泄泻,或脉多沉细,或绝无火证,而胎有不安者,皆属阳虚寒证,但温其中而胎自安矣,宜用温胃饮、理阴煎之类加减主之。亦当以平素之脏气,察其何如,酌而用之。
——胎气有热而不安者,其证必多烦热,或渴或躁,或上下不清,或漏血溺赤,或六脉滑数等证,宜凉胎饮、保阴煎之类主之。若但热无虚者,如枳壳汤、一母丸、黄芩散之类,皆可择用,清其火则胎自安矣。
——胎气有虚而不安者,最费调停。然有先天虚者,有后天虚者,胎元攸系,尽在于此。先天虚者,由于禀赋,当随其阴阳之偏,渐加培补,万毋欲速,以期保全。后天虚者,由于人事,凡色欲劳倦、饮食七情之类,皆能伤及胎气。治此者,当察其所致之由,因病而调,仍加戒慎可也。然总之不离于血气之虚,皆当以胎元饮为主。若心脾气虚于上者,宜逍遥饮、归脾汤、寿脾煎之类主之。若肝肾不足于下者,宜左归饮、右归饮、固阴煎主之。若气血俱虚者,宜五福饮、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之类主之。若脾肾气虚而兼带浊者,宜秘元煎、菟丝煎之类主之。若多呕恶者,当随前证前方,各加二陈汤之类以和之。凡治虚证,贵在随机应变,诚有不可以凿执言者。
——胎气有实滞气滞,凡为恶阻、为胀满而不安者,惟其素本不虚,而或多郁滞者乃有之,但察其所由而开之导之,诸治实者固无难也。呕吐不止者,二陈汤加枳壳、砂仁主之,或用人参橘皮汤亦妙。食滞胀满不安者,小和中饮加减主之。肝气滞逆,胀满不安者,解肝煎主之。怒动肝气兼火者,化肝煎主之。脾肺气滞,上攻作痛者,紫苏饮主之。气滞兼痰者,四七汤、二陈汤加当归主之。气滞兼火,为胀为烦者,枳壳汤、束胎丸之类主之。
王节斋曰:调理妊妇,在于清热养血,白术补脾,为安胎君药,条实黄芩为安胎圣药,清热故也,暑月宜加用之。此一说者,虽若有理,而实有大病,不可不辨也。夫孕之胎气,必随母之脏气,大都阴虚者多热气,阳虚者多寒气,寒之则寒,热之则热者,是为平气。今以十人言之,则寒者居其三,热者居其三,平者居其四,此大较也。若谓受胎之后,必增内热,自与常人不同,则何以治恶阻者必用二陈、六君、生姜、半夏之属而后效?其果增热否乎?故治热宜黄芩,寒则不宜也,非惟寒者不宜,即平气者亦不宜。盖凡今之胎妇,气实者少,气虚者多。气虚则阳虚,而再用黄芩,有即受其损而病者,有用时虽或未觉,而阴损胎元,暗残母气,以致产妇羸困,或儿多脾病者,多由乎此。奈今人不能察理,但以圣药二字认为胎家必用之药,无论人之阴阳强弱,凡属安胎,无不用之,其害盖不少矣。至若白术,虽善安胎,然或用不得善,则其性燥而气闭,故凡阴虚者非可独用,气滞者亦当权宜。是以用药之难,当如盘珠,有不可胶柱而鼓瑟也。
立斋曰:妊娠若元气不实,发热倦怠,或胎气不安,用当归散。因气恼,加枳壳。胸有痞闷,再加苏梗。或作痛,加柴胡。若饮食不甘,或欲呕吐,用六君加紫苏、枳壳。若恶阻呕逆,头眩体倦,用参橘散,未应,用六君子汤。若恶阻呕吐,不食烦闷,亦用参橘散之类。若顿仆胎动,腹痛下血,用胶艾汤,未应,用八珍加胶、艾。若顿仆、毒药,腰痛短气,用阿胶散,未应,煎送知母丸。若顿仆胎伤,下血腹痛,用佛手散,未应,用八珍送知母丸。若心惊胆怯,烦闷不安,名子烦,用竹叶汤。未应,血虚佐以四物,气虚佐以四君。若下血不止,名胎漏,血虚用二黄散,血去多用八珍汤。未应,用补中益气汤。若因事而动,下血,用枳壳汤加生熟地黄。未应,或作痛,更加当归。血不止,八珍加胶艾。若不时作痛,或小腹重坠,名胎痛,用地黄当归汤,未应,加参、术、陈皮。或因脾气虚,用四君加归、地。中气虚,用补中益气汤。若面目虚浮,肢体如水气,名子肿,用全生白术散。未应,用六君子汤。下部肿甚,用补中益气倍加茯苓。或因饮食失宜,呕吐泄泻,此是脾胃亏损,用六君子汤。若足指发肿,渐至腿膝,喘闷不安,或足指缝出水,名水气,用天仙藤散。脾胃虚弱,兼以四君子。内热晡热,兼逍遥散。若小便涩少,或成淋沥,名子淋,用安营散。不应,兼八珍汤。腿足转筋,而小便不利,急用八味丸,缓则不救。若项强筋挛,语涩痰盛,名子痫,用羚羊角散。或饮食停滞,腹胀呕吐,此是脾胃虚弱,而不能消化,用六君子汤。不应,用平胃散加参苓。或胎作胀,或胀作痛,此是脾胃气虚,不能承载,用安胎饮加升麻、白术。不应,用补中益气汤。或脐腹作胀,或小便淋闭,此是脾胃气虚,胎压尿胞,用四物加二陈、参、术,空心服后探吐。药出气定,又服又吐,数次必安。或因劳役所伤,或食煎炒,小便带血,此是血得热而流于胞中,宜清膀胱,用逍遥散。或遗尿不禁,或为频数,此是肝火血热,用加味逍遥散。若胸满腹胀,小便不通,遍身浮肿,名胎水不利,用鲤鱼汤,脾胃虚,佐以四君子。病名同而形证异,形证异而病名同,聊见本方。凡用见证之药不应,当分月经治之。
徐东皋曰:胎有不安而腰疼腹痛,甚则至于下坠者,未必不由气血虚,无所营养而使之然也。夫胎之在腹,如果之在枝,枝枯则果落,固理之自然。妇人性偏恣欲,火动于中,亦能致胎不安,而有坠者,大抵不外乎属虚属火二者之间,清热养血之治尽之矣。此外有二因动胎者,又不可不知也。有因母病动胎者,但疗母病则胎自稳,有因触伤动胎者,当以安胎药二三剂而胎自安。
安胎论外方
茯苓丸 妇三九 温胃安胎
黄芪汤 妇九 气虚胎动
七味阿胶散 妇八 胎动腹痛
泰山盘石散 妇三
千金保孕丸妇 三六
《良方》白术散 妇十一 胎热
三味白术汤 妇十二 胎热心痛
益母地黄汤 妇十七 跌坠腹痛
钩藤散 妇十 胎动腹痛
醋附丸 妇百七 胎滞不安
独圣散 妇十八 顺气安胎
探胎饮 妇十五
肾着汤 热一二九 妊娠脚肿
当归黄芪 汤妇九八 妊娠不利
滑胎枳壳散 妇二四 瘦胎
恶 阻 二一
妊娠之妇,每多恶心呕吐,胀满不食,《巢氏病源》谓之恶阻。此证惟胃气弱而兼滞者多有之。或嗜酸择食,或肢体困倦,或烦闷胀满,皆其候也。然亦有虚实不同,所当辨而治之。
凡恶阻多由胃虚气滞,然亦有素本不虚,而忽受胎妊,则冲任上壅,气不下行,故为呕逆等证。及三月余而呕吐渐止者,何也?盖胎元渐大,则脏气仅供胎气,故无暇上逆矣。凡治此者,宜以半夏茯苓汤、人参橘皮汤之类,随宜调理,使之渐安,必俟及期,方得帖然也。若中脘多痰者,用二陈加枳壳,或用半夏茯苓汤。或饮食停滞作胀者,宜小和中饮加减主之。若气逆作胀者,宜半夏茯苓汤加枳壳、苏梗、香附。若脾胃气虚者,宜五味异功散、六君子汤、人参橘皮汤之类主之。若胃虚兼寒多呕者,宜六味异功煎、温胃饮之类主之。若肝肾阳虚作呕者,宜理阴煎主之。
立斋曰:半夏乃健脾气、化痰滞之主药也。脾胃虚弱而呕吐,或痰涎壅滞,饮食少思,胎不安,必用茯苓半夏汤,倍加白术,以半夏、白术、茯苓、陈皮、砂仁善能安胎气,健脾胃,予常用,验矣。
恶阻论外方
四味白术散 妇十三 胃虚吐水
茯苓丸 妇三九 养胃温胃, 痞闷, 恶食
竹茹汤 妇三三 清痰止呕
乌附丸 妇三五 和气养胃
胎气上逼 二二
妊娠将理失宜,或七情郁怒,以致气逆,多有上逼之证。若气逆气实而胀逼者,宜解肝煎。若胃寒气实而逼者,宜和胃饮。若胃火兼滞者,宜枳壳汤。若脾虚兼滞者,宜紫苏饮。如脾虚而气不行者,宜四君子汤,甚者八珍汤。若脾气虚而兼寒者,宜五君子煎。若脾肾虚寒不行者,宜理阴煎。若脾肾气虚兼火者,宜逍遥散,或加黄芩、枳壳、砂仁。若胎死腹中,冷气上逼,呕恶面青者,治如后胎动欲堕条。
一方,治胎气上逼,热痛下血,或烦闷困笃。
用葱二十茎,水浓煮饮之。胎未死即安,胎已死即下。未效再服。若胎动烦躁,唇口青黑,手足厥冷,须用当归汤。
胎 漏 二三
妊妇经血不固者,谓之胎漏。而胎漏之由,有因胎气者,有因病气者。而胎气之由,亦有二焉。余尝诊一妇人,脉见滑数,而别无风热等病,问其经脉,则如常不断,而但较前略少耳。余曰:此必受妊者也,因胎小血盛有余而然。后于三月之外经脉方止。果产一男。故胎妊之妇多有此类。今常见怀胎七八个月而生子,人但以血止为度,谓之不足月。然其受胎于未止之前,至此而足而实,人所不知也。第此等胎气,亦有阴阳盛衰之辨,如母气壮盛,荫胎有余而血之溢者,其血虽漏而生子仍不弱,此阴之强也,不必治之。若父气薄弱,胎有不能全受而血之漏者,乃以精血俱亏,而生子必萎小,此阳之衰也,而亦人所不知也。凡此皆先天之由,若无可以为力者。然栽培根本,岂果无斡旋之道乎?第见有于无之目及转强于弱之手,为不易得,是乌可以寻常语也。至若因病而漏者,亦不过因病治之而已耳。
妊娠血热而漏者,保阴煎、清化饮择而用之。怒动肝火漏血者,保阴煎,甚者化肝煎主之。脾虚不能摄血者,寿脾煎、四君子之类主之。脾虚血热气滞者,四圣散主之。脾肾兼虚者,五阴煎主之。三焦气血俱虚者,五福饮、七福饮之类主之。劳倦伤而动血者,寿脾煎、归脾汤主之。偶因伤触动血者,五福饮、安胎散主之。冲任气虚,不能约制,血滑易动者,固阴煎、秘元煎主之。
立斋曰:前证若因气热,用防风黄芩丸。若因血热,用加味逍遥散。若因血虚,用二黄散。若因血去太多,用八珍汤,未应,补中益气汤。若因肝火,用柴胡清肝散。若因脾火,用加味归脾汤。若因事下血作痛,用八珍汤加阿胶、熟艾。若因脾胃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若因脾胃虚陷,用前汤,倍用升麻、柴胡。若晡热内热,宜用逍遥散。
胎漏论外方
安胎寄生汤 妇十九 下血腰痛
当归芍药汤 妇十六 急痛去血
妊娠卒然下血 二四
妊娠忽然下血,其证有四:或因火热迫血则妄行,或因郁怒气逆则动血,或因损触胎气,胞宫受伤而下血,或因脾肾气陷,命门不固而脱血。凡此皆动血之最者也,不速为调理,则必致堕胎矣。然治此者,必先察其血去之多少,及于血去之后,尤当察其邪之微甚,如火犹未清,仍当清火,气犹未顺,仍当顺气。若因邪而动血,血去而营虚,则速当专顾元气以防脱陷。此中或当治标,或当救本,或当兼标本而调理之,倘不知先后缓急,将恐治标未已,而救本无暇也,当详察之。
若火盛迫血妄行者,当察其火之微甚。火之微者,凉胎饮。稍甚者,徙薪饮。再甚者,保阴煎、子芩散。若肝经有风热而血下者,宜防风黄芩丸。若怒气伤肝,气逆血动而暴至者,宜保阴煎。若气有未顺而胀满者,四七汤、二陈汤,或加芎、归之类。若兼肝火者,宜化肝煎。若触损胎气,胞宫受伤而血下者,宜安胎散、胶艾汤,去血多者,倍加人参。若从高坠下,伤动胎气而下血者,宜益母地黄汤、安胎散,若因惊气虚而陷者,仍加人参。若脾胃素弱,或偶因伤脾下血者,宜寿脾煎、归脾汤。或中气下陷者,补中益气汤。若血虚微热,漏血尿血者,续断汤。以上诸动血证,若去血未多,血无所积,胎未至伤而不止者,宜凉则凉,宜补则补,惟以安之固之为主治。若血已离位,蓄积胞宫,为胀为痛,而余血未出者,欲以留之,有不可得,欲去其血而不伤营气,则惟四物汤大加当归为最宜也。若察其胎气已动,势有难留,则五物煎、决津煎皆切要之药。
一方:治顿仆胎动。用川芎末二钱,酒下二三服,胎生即安,胎死即下。
又方:治同前。用砂仁和皮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腹热即安。
胎动欲堕 二五
妊娠胎气伤动者,凡跌扑,怒气,虚弱,劳倦,药食误犯,房室不慎,皆能致之。若因母病而胎动,但治其母。若因胎动而母病,但安其胎。轻者转动不安,或微见血,察其不甚,速宜安之,用前安胎及卒然下血等法。若腹痛血多,腰酸下坠,势有难留者,无如决津煎、为妥当。若其势甚而舌青面赤,胀满呕恶,或冷气上逼者,儿已死矣。若面青吐沫舌赤,是母死也。若面舌唇吻俱青,口中沫出,是母子俱死也。若胎已死,当速去其胎以救其母,气血虚者,惟用决津煎最妙。如不应而胀痛上逼,势不容缓者,急用平胃散一两,酒水各半煎,投朴硝五钱,热服之,或用朴硝一两,以童便调服,则逐而下矣,下后随证调补之。如无胀急,则但用决津煎加朴硝,则死胎自下。
凡气血衰弱,无以滋养其胎,或母有弱病,度其终不能成者,莫若下之,以免他患,宜桂心散,或下胎小品方。
数堕胎二六
夫胎以阳生阴长,气行血随,营卫调和,则及期而产。若或滋养之机少有间断,则源流不继而胎不固矣。譬之种植者,津液一有不到,则枝枯而果落,藤萎而花坠。故《五常政大论》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正此之谓也。凡妊娠之数见坠胎者,必以气脉亏损而然。而亏损之由,有禀质之素弱者,有年力之衰残者,有忧怒劳苦而困其精力者,有色欲不慎而盗损其生气者。此外如跌扑饮食之类,皆能伤其气脉,气脉有伤而胎可无恙者,非先天之最完固者不能,而常人则未之有也。且胎怀十月,经养各有所主,所以屡见小产堕胎者,多在三个月及五月七月之间,而下次之堕必如期复然。正以先次伤此一经,而再值此经,则遇阙不能过矣。况妇人肾以系胞,而腰为肾之府,故胎妊之妇最虑腰痛,痛甚则坠,不可不防。故凡畏堕胎者,必当察此所伤之由,而切为戒慎。凡治堕胎者,必当察此养胎之源,而预培其损,保胎之法,无出于此。若待临期,恐无及也。
凡胎孕不固,无非气血损伤之病,盖气虚则提摄不固,血虚则灌溉不周,所以多致小产。故善保胎者,必当专顾血虚,宜以胎元饮为主而加减用之。其次则芍药芎归汤,再次则泰山盘石散或千金保孕丸,皆有夺造化之功,所当酌用者也。又凡胎热者血易动,血动者胎不安,故堕于内热而虚者,亦常有之。若脾气虚而血热者,宜四圣散。肝肾虚而血热者,宜凉胎饮。肝脾虚而血热者,宜固胎煎。又立斋法,治血虚血热、数坠胎者,于调补之外,时值初夏,教以浓煎白术汤下黄芩末二钱,与数十帖,得保而生,亦可法也。此外,凡有他证而胎不安者,当于《安胎》条中酌而治之。
胎不长二七
妊娠胎气本乎血气,胎不长者,亦惟血气之不足耳。故于受胎之后而漏血不止者有之,血不归胎也。妇人中年血气衰败者有之,泉源日涸也。妇人多脾胃病者有之,仓廪薄则化源亏而冲任穷也。妇人多郁怒者有之,肝气逆则血有不调而胎失所养也。或以血气寒而不长者,阳气衰则生气少也。或以血热而不长者,火邪盛则真阴损也。凡诸病此者,则宜补宜固,宜温宜清,但因其病而随机应之,则或以及期,或以过月,胎气渐充,自无不长。惟是年迈血衰而然者,数在天矣,有非可以人力为也。
鬼 胎 二八
妇人有鬼胎之说,岂虚无之鬼气,果能袭人胞宫而遂得成形者乎?此不过由本妇之气质,盖或以邪思蓄注,血随气结而不散;或以冲任滞逆,脉道壅瘀而不行,是皆内因之病,而必非外来之邪,盖即血癥气瘕之类耳。当即以癥瘕之法治之,详见本条。此外如狐魅异类之遇者,则实有所受而又非鬼胎之谓,亦当于癥瘕类求法下之。又凡鬼胎之病,必以血气不足而兼凝滞者多有之,但见经候不调而预为调补,则必无是病。若其既病,则亦当以调补元气为主,而继以去积之药乃可也。然用补之外,而欲于补中兼行者,无如决津煎。欲去其滞而不至猛峻者,无如通瘀煎。既加调补而欲直攻其病者,则夺命丹、回生丹皆可酌用,或以当归、红花煎浓汤,送赤金豆亦妙。
妊娠药禁 二九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棱莪代赭芫花麝,大戟蛇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甲爪,地胆茅根莫用好。出《便产须知》
妊娠寡欲 三十
妊娠之妇,大宜寡欲,其在妇人多所不知,其在男子而亦多有不知者,近乎愚矣。凡胎元之强弱,产育难易,及产后崩淋经脉之病,无不悉由乎此。其为故也,盖以胎神巩固之日,极宜保护宫城,使不知慎而多动欲火,盗泄阴精,则藩篱由不固而伤,血气由不聚而乱,子女由元亏而夭,而阴分之病亦无不由此而百出矣。此妇人之最宜慎者,知者不可不察。
胎孕类论列总方
四君子汤 补一
五君子煎 新热六
六君子汤 补五
四物汤 补八
八珍汤 补十九
十全大补汤 补二十
五物煎 新因三
五阴煎 新补十一
补中益气汤 补三十
五福饮 新补六
七福饮 新补七
五味异功散 补四
温胃饮 新热五
和胃饮 新和五
六味异功煎 新热七
寿脾煎 新热十六
归脾汤 补三二
加味归脾汤 补三三
逍遥饮 新因一
逍遥散 补九二
加味逍遥散 补九三
左归饮 新补二
右归饮 新补三
地黄当归汤 妇四
凉胎饮 新因八
固胎煎 新因七
全生白术散 妇十四
安胎散 妇二
安胎饮 妇一
泰山盘石散 妇三
胎元饮 新因六
安营散 妇一二九
千金保孕丸 妇三六
理阴煎 新热三
固阴煎 新固二
茯苓半夏汤 和十二
保阴煎 新寒一
秘元煎 新固一
半夏茯苓汤 妇三四
当归散 妇九六
当归汤 妇五
益母地黄汤 妇十七
八味丸 补一二二
参橘散 妇三二
人参橘皮汤 妇三二
续断汤 妇二二
菟丝煎 新固三
柴胡清肝饮 寒五九
阿胶散 妇六
胶艾汤 妇七
防风黄芩丸 妇一二三
佛手散 妇四一
决津煎 新因二
芍药芎归汤 妇四六
束胎丸 妇三八
鲤鱼汤 妇二六
通瘀煎 新因五
化肝煎 新寒十
解肝煎 新和十一
枳壳汤 妇二三
竹叶汤 妇二七
二黄散 妇二十
清化饮 新因十三
子芩散 妇一二二
一母丸 妇三七
知母丸 妇三七
黄芩散 妇一二二
徙薪饮 新寒四
平胃散 和十七
回生丹 妇六六
夺命丹 妇六五
二陈汤 和一
四圣散 妇二一
四七汤 和九七
紫苏饮 妇二八
天仙藤散 妇三十
羚羊角散 妇三一
桂心散 妇五四
赤金豆 新攻二
小和中饮 新和八
下胎小品方 妇五六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八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