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促进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全面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1.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体制机制,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创新体制管理方式,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在健康服务组织的准入、服务等方面提供便利。充分发挥竞争机制、市场机制、激励机制的作用。
2.加大优惠政策
研究制定有利于健康产业发展的土地、税收优惠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健全稳定可持续的卫生与健康投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债券等融资支持,努力把健康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3.完善统计方案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催生了新产品、新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借助互联网实现了资源的跨时空流动,增大了统计数据的体量,丰富了数据来源,扩大了传统统计体系的监测范围。在健康领域设计健康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准等,不断完善健康统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检测健康状况,提升健康水平。
4.健全行业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卫生计生部门建立健全健康行业的标准和规范,引导和规范在发展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过程中主体人员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
(二)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1.人才培养
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需要的是多层次、多技能的不同人才,包括中等技术人才、高等专业人才等。加强医教协同,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调整优化适应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医学教育专业结构,鼓励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3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2.3名。
2.人才激励
建立符合健康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和激励制度。对接国际通行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健康服务业人员评价标准。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健康事业和产业中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在健康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3.人才共享
落实健康服务机构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形成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创新健康服务人才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等模式,积极探索健康服务人才的多点执业、平台推介、集团服务等模式,让优秀健康人才为大众共享。
(三)深化投融资开放发展
1.政府资本投入
省政府为了满足公众对健康的需要,加大对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投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健康领域投入力度,科学合理界定省、市、县(市、区)政府支出责任,履行政府保障基本健康服务需求的责任。省财政在安排相关转移支付时对公众健康应予以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结果导向的健康投入机制,开展健康投入绩效监测和评价。
2.社会资本投入
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投入健康服务业的准入条件,取消不合理限制,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养老、健康体检等健康服务机构,加快建立多元化办医格局。优化健康产业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化健康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大力支持济民可信、仁和、汇仁、青峰、江中等特色优势企业发展,积极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和战略整合,加快做大做强江西省健康产业。
(四)优化服务发展环境
1.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和监管效果
实施综合监管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监管中的作用,促进公平竞争,推动健康相关行业科学发展,简化健康领域公共服务流程,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2.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抓好了可以为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政府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3.建设优良的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影响和规范着身处其中的人之行为,通过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建设优良的人文环境,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教育,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