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藏象辨证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中临床医学的重要特色。中医辨证随着历史发展已形成多种方法,如八纲辨证、《伤寒论》病证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不断丰富了中医辨证理论的内涵,但缺乏统一的诊断规范与辨证标准,甚至囿于“以病套证、以证套症”的固化思维模式,影响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如何融汇不同的辨证方法,从而建立统一、规范的新辨证体系,已是中医诊断学领域的重大课题。

朱文锋于2003年开展了证素辨证体系的研究,以辨证要素(简称证素)总括各法,形成“根据症状、辨识证素、组成证名”的辨证模式。证素辨证提取出规范的通用证素53项(包括病位证素20项与病性证素33项),打破了不同辨证方法之间的藩篱,是中医辨证方法学的一大进展。

然而中医辨证学的发展有其由博返约、返本归根的必然趋势,纯以方法学的角度进行统摄难以臻至辨证思维的本源境域。藏象辨证学基于古今文献研究,对中医辨证理论寻根溯本,回归中医藏象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以五脏为中心建立藏系统的辨证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医辨证的理论原理、思维模式与辨证原则进行深入探究,以“藏象病位”结合“藏象病性”为辨证核心,构建了藏象辨证新体系。该体系体现了“以象测藏、从症辨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病证结合”的辨证原则,实现了对历代辨证方法的统一和规范。

藏象辨证学创立的辨证思维模式来源于对前人辨证理论的梳理提炼,并通过大量名医效案进行验证分析,其研究过程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抽样调查、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研究方法,具有科学合理、系统性强的研究思路。藏象辨证理论体系包含了藏象病位特征、藏象病性特征、藏象病位、藏象病性、藏象基础证、藏象复合证等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对诸多概念与名词术语的规范做了考镜源流的挖掘性、原创性工作,突破了历代辨证理论的局限,探析明确了证型治法的指征,并对每一藏系统均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使辨证理论向着高度综合化和普遍归一化的方向发展。

王琦指出:“欲求中医之振兴,必求学术之振兴;欲求学术之振兴,必求理论之振兴。”1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中医理论的继承,更离不开中医理论的创新。藏象辨证学正是现代中医学术研究的理论创新。我们期望藏象辨证学的出版为建立中医临床主体思维与诊疗方法提供一部实用的案头工具书。

1 王琦.王琦学术思想说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