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第一部分 燕京韦氏眼科源流和岐黄生涯
燕京韦氏眼科学术流派介绍
一、燕京韦氏眼科学术流派形成的社会背景
江浙素有“天堂”之称。浙江山清水秀,地杰人灵,自古名医辈出,如出生于浙江义乌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浙江绍兴(古称会稽)的明代医家张景岳等。而从明末清初到光绪的200年中,以张卿子为开山祖的钱塘医派(今杭州),其杰出医家众多,为中国医学史上历代学术流派所罕见。故钱塘医派在讲学、研经、临床和传承诸方面为祖国中医药学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韦氏中医眼科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中医专科,但受江南地域文化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其承上启下的中医传授风格,尊医经、重整体的临证特点离不开钱塘医派的医论医理。同时,明、清大量医家学术著作,尤其是诸多中医眼科著作奠定了韦氏眼科学术思想形成的基础。清朝后期到民国动荡的时代变化和战乱,使众多害眼病的贫苦百姓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失明。当时的社会现状促使韦氏几代医家勤学苦练基本功,娴熟地掌握内治和外治结合治疗眼病的技术,从而也有了立足社会的生存本领。
二、燕京韦氏眼科学术流派形成的历史源流和传承脉络
燕京韦氏眼科起源于浙江东阳白火墙村,先祖韦德生及其子韦尚林先生擅长内治外治结合治疗各种眼病,韦尚林清朝任职苏州太医局十余年,侍医于清宫贵胄。民国前后韦尚林携家眷到杭州市中山中路676号自开“文明眼科医院”。其治疗多种眼病的独特学术专长和高超的“金针拨障”技术使众多濒临失明的眼病患者重见光明,声誉名扬江南。韦文轩和韦文贵兄弟分别于1913年和1914年随父到杭州,其父安排他们边念书边侍诊左右干些杂活,体验学医的艰难。1922年,21岁的韦文轩在杭州里仁坊开设“老文明眼科医局”。1924年,韦文贵独立挂牌应诊,期间先租用原老义大参店开设眼科诊所,后在该店对面自立“复明眼科医院”。兄弟两人开设的医院都各建有6~8张简易病房,并在杭州报刊上通告“为顾念远道病者往来不便,一宿二餐不取分文”,以解决江浙县、乡重病人暂住,这在当时私家行医是极罕见的。后因抗战爆发,杭州沦陷,韦文轩和韦文贵分别将医局和诊所迁至绍兴和东阳继续行医。韦文贵在东阳期间,长女韦玉英高中毕业后(1941年)随父学医,白天见习抄方、观摩病例,业余空闲跟随当地知名秀才韦保茂叔公学习古文3年,于1944年8月在东阳南乡韦氏眼科诊所开始独立行医。1946年抗战胜利,兄弟两人又先后举家回迁到杭州市内不同地段分别挂牌成立“老文明眼科医局”和“复明眼科医院”,独立行医,为江南眼病患者服务至全国解放初期。直到1955年11月应卫生部聘请,韦文贵和韦玉英父女同时调到北京中医研究院眼科任职。
三、韦氏眼科和针拨白内障
清朝后期到民国期间,动荡的社会现状和战乱使各地老百姓生活清贫,因白内障失明的大量“盲人”不可能通过手术复明。虽然1834年美国派传教医生Peter Parker到广州并开设眼科医院后,国内极少数西医师开始学做白内障手术,但受时代所限,近70多年间,全国有机会得到手术复明的白内障患者实属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因白内障“失明”者仍生活在茫茫黑暗中。早在唐朝(618—907)已有印度医师将针拨白内障技术带到中国。此后这一手术技术从公元752年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到宋元、明、清各代医籍都有记载。尤其是清代黄庭镜所著的《目经大成》和张璐所著的《张氏医通》等书,对针拨白内障手术的适应证、每一步操作方法和技巧、术中并发症处理及针具的制造和消毒都有明确记载。据初步考证和现存的韦氏所用手术器件及新中国成立初报刊最早的报道,在民间用该手术使白内障“盲人”复明的中医眼科医师,新中国成立前及初期主要是韦氏眼科两位医家,并在当时已引起浙江眼科界的关注和省卫生厅的重视。如1956年8月10日杭州日报专题报道《患白内障眼疾的人的福音——省卫生厅接受中央卫生部委托总结韦氏眼科金针拨障疗法》。报道中提到:由省、市西医眼科专家姜辛曼、俞德葆、缪天荣等组成的疗效检查小组对韦文轩、韦文贵采用金针拨白内障手术治疗的2000多个病例的疗效进行了总结、追踪复查,结果认为“韦氏施行金针拨白内障手术有一定的医疗价值。这种手术简便,住院日少,手术并发症少。但这种拨障手术还不能达到使晶体完全下沉,患者的视力还不能全部矫正到正常,故还需继续做临床观察,并争取做病理切片检查”。此后,1956年9月30日杭州日报又专题报道:“著名眼科中医师韦文轩采用金针拨障术成功治愈7例因白内障失明的患者”。
在此,引用1913年元月韦文轩先生有关韦氏眼科传承的大体脉络和初涉医门的浅识作为结语。先生言:“家父勤求医术,而内外大小科不中其或,独习眼科。当时行医有妇十年失明之症,以金针拨法,立见拨云见日之效,远近来者均称妙手。予文轩欣学术而从小十二岁跟父亲韦尚林独司眼科,初时行医本市,男性老年圆翳内障失明之症,用金针拨法,当即见青天。问其术从何来,系相传十三四代的眼科专门歌诀一卷,展阅之,校诸书,祖传采集而成,颇为详晰,正求术之关键,不惟简便易于揣摩,方知上代祖传之手录也,乃父亲尚林清朝任苏州太医局十余年功夫,一卷始成。理应付梓以启后学,父亲谦逊为怀,不敢行世,今授子弟,经予缮抄,鄙性多怪,正犹韦氏将现代。君声揭必期剞劂无遗,自是以后可扬上代祖号之宏功,抑且可显予家父之勤学矣,因缀数言以记之”。
(韦企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