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为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赋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为何是5G?

5G的G是英语单词Generation的首字母,也就是“世代”的意思。也就是说,5G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也被定义为“新基建”的焦点概念。

早在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发现,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放在它附近的磁针会发生偏转。多年以后的1887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通过试验,揭示了电磁波存在的伟大真理,为人类利用无线电波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这就是通信技术追本溯源的起始——Hz(赫兹)也成为了国际单位制中的频率单位。

电磁波应用于通信领域有其独特性和必然性。首先,电磁波是一种能量,存在产生和吸纳的可能,与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具备极高的匹配性;其次,通常认为,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而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就是光速,这一点使得电磁波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传输对速度的要求。所以在理论和现实匹配性的基础上,1986年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在美国芝加哥诞生,也就是1G网络。

1.1G(语音通话)

1G移动网络在20世纪80年代初投入使用,它具备语音通信和有限的数据传输能力(早期能力约为2.4kbit/s)。1G网络利用模拟信号,使用类似AMPS和TACS等标准,在分布式基站(托管在基站塔上)网络之间“传递”给蜂窝用户。

2.2G(消息传递)

在20世纪90年代,2G移动网络催生出第一批数字加密通信,提高了语音质量、数据安全性和数据容量,同时通过使用GSM标准的电路交换来提供有限的数据能力。20世纪90年代末,2.5G和2.75G技术分别使用GPRS和EDGE标准,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高达200kbit/s)。后来的2G迭代通过分组交换引入了数据传输,为3G技术提供了晋升之阶。

3.3G(多媒体、文本、互联网)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3G网络通过完全过渡到数据分组交换,引入了具有更快数据传输速度的3G网络,其中一些语音电路交换已经是2G的标准,这使得数据流成为可能,并在2003年推出了第一个商业3G服务,包括移动互联网接入、固定无线接入和视频通话。3G网络现在使用UMTS和WCDMA等标准,在静止状态下将数据速度提高到1Gbit/s,在移动状态下提高到350kbit/s以上。

4.4G(实时数据:车载导航,视频分享)

2008年推出4G网络服务,充分利用全IP组网,并完全依赖分组交换,数据传输速度是3G的10倍。由于4G网络的大带宽优势和极快的网络速度提高了视频数据的质量。LTE网络的普及为移动设备和数据传输设定了通信标准。LTE正在不断发展,目前正在发布第12版,“LTE-A”的速度可达300Mbit/s。

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之所以能够实现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时延和更稳定的传输,都是通过技术的演变和架构的调整,提高了可用频段的带宽和已有频段的传输效率(见表1-1)。

表1-1 5G前的通信比较

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从文字传输、图像传输又到视频传输,移动通信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前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只是专注于移动通信,而5G在此基础上还包括了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众多应用场景(见图1-2)。

图1-2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5.5G(万物智联)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应用环境,5G不只是简单地升级了移动通信技术,而是为整体基站建设和网络架构带来了创新性的改变。不同于过去2G到4G时代重点关注移动性和传输速率,5G不仅要考虑增强带宽,还要考虑万物互联所需的大规模连接和超低时延,以及未来需求、关键技术、演进路径的多样化等多个维度。

从2009年开始,华为前瞻性布局5G相关技术的早期研究。经过10年的研发,3GPP(国际无线标准化机构)完成5G的完整版本标准制定,并完成IMT-2020标准的提交。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颁发了5G牌照,标志着5G时代正式到来,我国率先进入5G商用元年(见表1-2)。

表1-2 5G发展重要时间节点

国家对5G的发展高度重视,2016年7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向社会发布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其中“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超前部署行动”是优先行动之首(见图1-3)。行动目标明确为:到2018年,开展5G网络技术研发和测试工作,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大规模部署和商用;到2020年,5G完成技术研发测试并商用部署,互联网全面演进升级至IPv6,未来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图1-3 中国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超前部署行动

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为实现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超前部署行动,重点指出了四项任务:

◆加快推进5G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统筹我国产学研用力量,推进5G关键技术研发、技术试验和标准制定,提升5G组网能力、业务应用创新能力。着眼5G技术和业务长期发展需求,统筹优化5G频谱资源配置,加强无线电频谱管理。适时启动5G商用,支持企业发展面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5G创新应用,积极拓展5G业务应用领域。

◆加快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与融合。统筹有线、无线、卫星协调发展,提升广播电视、海量视频内容和融合媒体创新业务的承载能力,推动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一体化及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构建天地一体、互联互通、宽带交互、智能协调及可管可控的广播电视融合传输覆盖网,支持移动、宽带、交互及跨屏广播电视融合业务的开展。

◆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商用进程。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向IPv6演进升级,提升内容分发网络对IPv6内容的快速分发能力。加快IPv6终端和应用系统研发,推动智能终端支持IPv6,实现4G对IPv6的端到端支持。加快推动基于IPv6的移动互联网商用进程,积极引导商业网站、政府及公共企事业单位网站向IPv6迁移。

◆超前布局未来网络。布局未来网络架构,加快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空间互联网等新型网络设施建设,推动未来网络与现有网络兼容发展。加快构建未来网络技术体系,加快建立国家级网络试验床,推进未来网络核心技术重点突破和测试验证。加强未来网络安全保障,积极防范未来网络安全风险。

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引下,2017年,通过5G产业界的共同努力推动,5G有关标准、关键技术、产业环境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18-2019年,5G步入外场测试和预商用阶段。标准和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大规模外场测试将广泛进行。预计2020-2021年,5G开始实现规模化商用。这个阶段5G网络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分流4G网络的压力,进一步提升无线网络带宽。而到2022年以后,5G商用将持续深入和拓展,通信业与垂直行业将跨界融合,涌现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尤其是,5G作为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使能技术和基础设施,将强有力支撑垂直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如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能环保、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以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场景将层出不穷。